紫笔文学 > 唐朝好地主 > 第1362章 懒王

第1362章 懒王


  开元二年,似乎一切顺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去岁南方水灾的影响,也几乎尽去。虽然去年大水,但并没有爆发饥荒,朝廷免了田赋,又救援放粮及时,百姓虽然受了损失,但起码不用卖儿卖女也不用借高利贷。

  田地还是自己的,房屋冲垮了不少,但朝廷根据受灾情况,发了一笔灾后危房补助,不算多,但灾后朝廷还给百姓钱,这却是少有的。另外几大银行都向百姓提供专项灾后贷款,利息极低。

  大家都称赞朝廷。

  以灞上张家夫人为理事长的救济会,也一直多方筹款,发行了许多赈灾彩票,又举行了不少慈善拍卖等活动,筹集了不少钱,用以专门求助在洪灾中受灾的那些孤寡残疾,那些在洪灾中失去家人的孩童,也被接到救济会建立的孤儿院中照顾。

  宫里。

  承乾翻看着一项项奏报,一切似乎都很好。

  中原安定,对外也是好消息频传。

  今年开始的对戒日反击,连战连捷,目前攻入戒日境内千里。朝廷在扶南、林邑发起了对真腊的反击,止住了真腊吞并扶南,更好的消息是,在大唐的努力下。

  真腊内讧,如今分为南北两朝,南方称水真腊,北方称陆真腊。北方的陆真腊,新王和大臣们有与大唐和谈的意思,想要借大唐之力灭水真腊。

  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另一个好消息,朝鲜战场,新罗和百济也先打起来了。

  为了争夺土地,本来还联盟要对抗大唐的两国,如今正式开战。从一开始的摩擦,到双方大打出手,战争全面升级。

  百济已经与东瀛联手,两家打新罗一家。

  新罗派出使者,向驻扎平壤的北海舰队安澜大将军刘仁轨求援。

  漠南。

  苏定方率领的近卫军,也已经在与薛延陀开战。

  朝堂上。

  张超不在朝,内阁有房玄龄主持,一切倒是非常顺利。并没有出现什么党同伐异,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样的事情并没有。

  内阁每天对奏章做出处置建议呈入御书房,基本上都非常公正与合适,多数情况下,他都不需要另做批示,直接由翰林学士们代为批红同意即可。

  如此庞大的帝国,就算没有他,也一样运转的非常好。

  这种发现,让承乾十分的茫然。

  他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有他没他,都一样。

  承乾开始倦政了。

  内阁的票拟意见,都非常的优秀,就算有些遗漏之处,翰林院的学士们也会提出极佳的替代方案,他呆在御书房,其实也不过是听马周他们的奏报而已。

  多数情况下,马周站在阶下,把一份份奏章,按照轻重缓急,向他一一奏报,会附带上内阁票拟意见,然后也会附加上一两句自己的意见。

  他所需要做的,往往也就是说一句可。

  到了后来,他已经厌倦了。

  但他就算把内阁送来的奏章自己一份份的批阅,也不会现在这个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率。

  他没有内阁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宰相们经验丰富,也没有翰林院的马周等人见识广。

  他干脆每天早上起来上早朝,然后先到御书房,听取翰林学士们对前一天奏章处理的意见。他不再去每份奏章批阅翻看,而是直接坐在那里听马周的汇报。

  内阁的意见,翰林院的意见,然后表示可或不可。基本上他们处理都很没,没有地方可以挑毛病,于是每天早上,御书房里,马周一桩桩汇报,承乾不时的说声可。

  等事情说完,他就走了。马周按皇帝最终意见,执朱笔做出批红。然后,翰林学士们,又开始将内阁呈上来的新一批奏章商议研究。

  承乾的时间变的多了许多。

  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奏章,眼睛都轻松了许多。

  多出来的这些时间,他会骑马练剑,打打马球,陪陪宫里的嫔妃们。

  这些天,他又多了个去处。

  八百个宫廷侍卫,已经选出来了。

  全是他认为比较忠心可靠的贵族家子弟,比如长孙家、比如宇文家、比如高家、萧家、陈家、杨家等家族子弟。

  房玄龄家、魏征家、马周家、秦琼家、程咬金家等这些与张超关系极近的重臣家子弟,他一个都没选,事实上,这些家族也没来几个人报名。

  清一色十八到二十一岁的年轻贵族子弟,身材高大健壮,骑射本领出众。这些侍卫获得了如原来三卫五府一样的信任。

  承乾甚至让他们在宫里演武场射箭骑马,比武摔跤。

  这引得一些言官谏臣们上书劝谏。

  但都被承乾留中不发,内阁和翰林院则出奇的一致沉默,似乎是默认了皇帝最近这有些不太合适的行为。

  也许是他们心里有愧,承乾这样想。

  承乾也只是个二十岁的皇帝,心中苦闷,工作不顺,便在这八百侍卫上很下精力。

  他从自己的内库中出钱,为自己的八百侍卫订制了最好的装备,人手一套骑士板甲,精钢打制的宝剑,优良的马槊、骑弓等。

  他甚至经常和侍卫们同吃同住,一起训练。

  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有时练的受伤,也毫不在意。

  对此重臣们看在眼里,也有人表示担忧。

  “马相,陛下这每天不理朝政,整天在宫中训练场上骑马射箭,比武打球,让人担忧啊?”褚遂良对马周道。

  马周身为皇帝的丈人,又是翰林院长,每天都能见皇帝好几次,他会不知道皇帝最近的变化吗?

  但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心里憋着,憋久了才容易出事。

  这八百侍卫,就当是给皇帝的一个玩具,宫里的训练场就当是一个发泄的地方,让他能够去发泄发泄。

  至于说,这样会不会有危险,马周觉得不会。

  “八百侍卫而已,能有什么好担忧的?八万侍卫亲军都掌握在朝廷手里,皇帝握着八百侍卫我们就要担忧了吗?如果皇帝握着八百侍卫,能让他心里安稳点,那我们应当高兴。”

  前段时间,大臣们跟皇帝的关系可是闹的很僵。尤其是这个分封法一出,他们跟皇帝关系甚至无比的僵硬。

  皇帝不对朝政胡乱干涉,只是每天折腾自己,训练自己的八百侍卫,这是好事啊。

  没有皇帝干涉,现在朝堂上处于一个极好的平衡状态。

  内阁票拟,翰林院批红。

  而枢密院和兵部,三衙和五军府,掌握的是军事兵马。

  在内阁领导下,朝廷诸部寺监,以及地方的道州县,相当顺畅。

  御史台、大理寺和议会两院,做为司法和监督机构,也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大家各司其职,政令通畅,简直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马周心里甚至想着,承乾就一直这样,平时也不用再干涉朝廷运转。重大事务上,才由皇帝出面协调内阁、翰林院、御史台、议会等诸部。

  “我看陛下不是那种轻易妥协的人。”

  “朝臣们都是依照着大唐典章制度,各司其职,陛下没有理由对此不满。”马周道。

  “可陛下是天子。”

  “现在陛下也是天子啊,天下大事,奏报朝廷,内阁总揽。但内阁也是先做出处置意见然后也还上奏御前,最终是否采纳内阁意见,也是由陛下做出最终决定的。”

  “如今陛下对内阁的事务处置水平和效率,都是非常满意的。”

  皇帝的权力依然还在那里,并没有改变。内阁和翰林院都是皇帝的助手,协助他处置朝廷事务。

  “我说的是其它方面,比如分封,比如诸侯国。陛下似乎对此一直都想不通,转不过弯来。”

  马周笑着道,“多给陛下些时间,他慢慢的就能明白了。不管怎么说,现如今的分封制下,诸侯国依然是大唐的疆土,朝廷也还能享受着诸侯国的部分税收。如今朝廷对外作战,诸侯也一样会受召出兵。”

  “相比起过去,不管是被征服内附的突厥也罢,还是契丹、奚人也罢,又或者是吐谷浑,他们内附,他们称臣,他们接受朝廷的赐封爵位官职,朝廷也在他们的地盘设置都督府,羁糜州,但实际上,那些地方依然是蕃人自己管自己,朝廷并不能插手,甚至连点税都收不到,只能每年收到点贡物而已。如今,比过去强多了。”

  以前朝廷费尽心力击败突厥,甚至还要把他们迁移南下,安置到如代北、河套这样富饶的地方。

  而现在呢,在北方,诸侯分封在阴山、燕山之外,不但河套、代北这些地方,成为朝廷直辖的疆土,连阴山南的那大片地方,都是朝廷直辖了。

  长城依然在,可大唐的疆界已经远远越过了长城。

  诸侯,正是大唐新的长城。

  “有识之士都能这么想,比起过去,诸侯分封确实为大唐带来了许多好处。但皇帝却不这么想啊,把河套、代北给突厥人,把青海陇南给吐谷浑人,皇帝没觉得哪不对。现在分封给诸侯,皇帝就觉得割了他的肉了。”褚遂良有些无奈的道。

  李世民、李承乾父子俩都一个德性。

  这方面,甚至不如李渊,李渊分封起来倒是大方,最是懂得团结拉拢。

  李世民父子却有点喜欢吃独食的感觉。

  “不过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儒生发表异见,说这分封之法,百年之后,可能大唐就要成为战国了。”

  “战国?”马周摇头,“这些人读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吗?战国,有这么容易就战国?大唐拥有如此大的疆域,直辖的领地这么大,每年诸侯还要向朝廷纳税,朝廷的实力碾压所有诸侯。”

  “再说了,诸侯国之中,除了灞上张家特殊一点,几千家诸侯里,也就那些王公的地盘大点。但王公们的封地,想要发展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又不是所有诸侯,都有琉求这样的宝地,也不是所有诸侯,都有张家这样的财力支撑着。”

  “百年后,只要朝廷自己不乱,朝廷只会越强,与诸侯之间的差距会越大。况且,文远早说过,真要有一两个野心勃勃者,可朝廷不也还有其它忠心诸侯吗?”

  他笑了笑。

  “说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若真的有一天,朝廷无道,弄的中原水深火热,诸侯来个清君侧这还是好事呢。就算有强大的诸侯,真到了那天要取而代之,这也未必就是坏事啊?”

  褚遂良也点头。

  治乱循环,二三百年一次,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若大唐有一天也如此,那大家也宁愿取代大唐的是汉家诸侯,而不是什么周边异族。

  相比起汉家自己的兴替,异族入侵那才是惨烈。五胡乱华,北方可是杀的只剩下三百万汉人而已。

  “我还是佩服文远,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陛下眼里,看的是李家天下,我们眼里,却应当关怀江山社稷。”


  (https://www.zbzwx.cc/book/17947/38610008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