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长生:押送犯人百年,入世即无敌 > 第825章 大秦盛世

第825章 大秦盛世


第825章  大秦盛世

一声响亮的婴孩啼哭声响彻整个太子寝殿。

【囚犯:秦稷】

【寿命:二百六十三年(剩)】

【实力:无(折合精纯内力零年)】

【罪行: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太子府假太监带至监牢】

【武功:无】

【财宝秘密:无】

【下载进度:暂无下载任务】

李长寿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婴孩进行了检测。

相较于其父秦荡而言,秦稷的情况明显逊色了不止一筹。

虽然同样有生机护体,奈何其差距太大,光是寿元就整整少了十几倍。

不过,这点也好理解,秦稷相较于其父秦荡,本身身上的生机就少了十倍不止。

到最后,就剩下这么点寿元的增幅,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即便是如此小的一团生机,

也依旧还有一小团的生机被留在了秦稷的丹田。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孕育下一代做出的准备。

不过,接连两代秦家人,也确实证明了一件事。

他的枯荣神功,也唯有在新生儿的时候,才能起作用。

也就是说,除非是能够提前预知,否则对活人并没有啥用。

这玩意说有用吧,也有用,说没用吧。

也属实是没用。

李长寿要的可是能够让将死之人增加寿元的法子。

而不是,让一个新生儿增加寿元的法子。

新生儿本就充满了无尽的可能。

就算让他多几千年的寿元................

好像还是有用的。

不过,天下的新生儿何其之多。

李长寿和谁都不熟,又怎么会做那种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

只是,这枯荣长生诀,到底是李长寿自创的第一门功法。

倒也不至于就这么给抛了。

该研究的还得研究。

生机这门课题,本就是亘古不变的世界性难题。

整个修真界,都无前例可依。

若是李长寿真能把生机这个东西给研究明白了。

恐怕到时候,活死人,肉白骨,就真不是什么大事了。

不像现在....................

干什么都很难研究成功。

其主要原因,便是无前例可查。

恐怕只有等李长寿把生机这一块给研究明白了。

是世界上才会出现一门新的学科。

至于现在嘛.............

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研究。

眼下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不出李长寿所料。

秦稷的情况和其父秦荡的情况大差不差。

刚开始修炼的时候,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的小巅峰。

只可惜............

很快便泯然众人矣。

从天才到庸才的速度。

甚至比他爹还要快上不少。

这次,包括李长寿在内,所有人都有了心理准备。

谁让他爹已经做出过示范了呢?

于是,一件原本应当举世皆叹的事情。

莫名的就没了下文了。

就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连一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秦稷或许是修炼巅峰速度太短的缘故,并没有和他父亲那种挫败的感觉。

哪怕是之前大受挫败的秦荡,在得到儿子的事迹的鼓舞后,也重新恢复了心态。

虽然在修行方面仍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但他已经逐渐开始处理国家大事,并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工程。

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大秦的交通网络就扩大了一倍以上。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体系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整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和之前那种村不通镇,镇不通县,县不通省的各自为政的情况,仿若云泥之别。

随着交通的改善,各地的特色产品得以相互流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原本由于交通不便而被隔绝的地区。

如今也能够与其他地方建立贸易关系。

大秦的百姓,在走出家门后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家乡的特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纷纷开始将自己家乡的特色带出了村子。

一时间,大秦的国内涌现出无数新兴的商人,和各色的商会。

就连不少原本贫瘠的地方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发展出了不少的产业。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农业、手工业以及一些下游商业。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大秦创造了大量财富,还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使得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更是带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

这让大秦的税收得到了爆炸式的指数增长。

税收高了,国家能做的事就更多了。

这最重要的自然是大力的发展军事。

大秦的军队得以由此壮大。

各种兵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改善民生。

更进一步的拓展基础的道路事业。

此外,随着各地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艺术领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学作品以及艺术形式开始传播开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灵感,推动了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的不断融合,也让大秦的文学领域不断的攀升至更高峰。

文学的发展,更是让大秦的子民感觉到了兴盛和繁荣。

也让其她国家得以收到了大秦文化的熏陶。

其他国家的文化更是得到了入侵。

同时,随着百姓手头宽裕了起来。

大秦各家各户的教育事业也受到了重视。

为了让自己家能够稳住如今的地位。

不少人都选择让自己的儿孙进入学堂。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

学堂不够,那就开。

一个不够,就多开几个。

短短几年的时间,各地就兴起了办学潮。

全大秦各地都纷纷兴办起了学校,培养人才不敢说。

但大秦的识字率是实打实的上升了。

就连身处在皇宫中的秦荡知道了这事之后。

也御笔特批。

给各地的学堂开启了绿灯。

让所有愿意学习的百姓,都能够学到知识。


  (https://www.zbzwx.cc/book/2240189/1111030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