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辉煌的开端(2)
自进驻日军这个秘密仓库开始,杨震忙的几乎是脚不沾地。夜里别人都休息了,作战室或是他与郭炳勋卧室内的灯经常是一亮便是一夜。
翻译日军陆军士官学校的教材,针对当天训练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训练计划,研究后续作战方案,以及拟定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很多的时候都是一夜无眠。
没有办法,处于四面强敌环视之下,又正处于草创期间的部队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白天还要带领部队训练,调整防御部署以及工事。很多事情只能是等夜间给教导队以及连排职军官上完课之后,才能静下心来研究。
一个月下了,别人在充足的伙食补充以及大量的体能训练之下,是更加的壮实了。他和郭炳勋却累成瘦的几乎是一阵风就能吹走。
看着眼睛熬的通红的杨震与郭炳勋二人,总指挥有些心疼的道:“你们这么熬怎么行,你们都成什么样子了?来日方长,一天吃不了一个胖子。事情总是要一点点来,急是急不得的。”
“这整日整夜的不休息,你们要是累垮了,部队怎么办?张婷与我汇报过,你们两个每天平均休息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经常连续几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甚至一夜不睡,吃的也少。总是这么下去,那怎么行?”
尽管也感觉到身心的疲惫,但对于总指挥的劝解,正拟定工兵训练计划的杨震闻言,摇了摇头道:“总指挥,我们也想休息,也累,也不是铁打的。但时间不等人那?”
“眼看就要到日军运输给养的时候了。一旦日军的给养车到达,我们的身份很难再隐瞒下去了。到时候,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恶战。部队新兵几乎占据了九成,战斗力下滑的如此厉害。不抓紧时间,等鬼子反应过来,等待我们将会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很清楚。”
“尽管这里有相对完备的防御工事,但那是应付火力贫弱,缺少攻坚手段抗联的。对于飞机、重炮齐全,特别是不缺乏大口径直瞄火炮的日军来说,这里的防御手段还是显得太单一,也太单薄。”
“在这种情况之下,让未经训练的部队去与日军硬拼。总指挥,我们那不是战斗,而是让他们送死,是在犯罪。一个月的时间,说实在的实在不充足。仅仅让这些新兵完全融入部队,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完成最基础的训练,就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却是最缺乏的便是时间。更何况这还是针对那些军官体系齐全的部队来说的。对于连基层军官都不足的我们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但眼下的局势您也知道,一旦我们暴露,就相当于捅了马蜂窝了。”
“仅仅下江地区就驻扎了鬼子的两个师团的兵力。一旦暴露,这两个师团全线压上,我们能否抗的住,就看这些天训练的结果的。总指挥,您说我们两个不拼命能行吗?”
对于杨震的话,总指挥沉默了。对于下江的局势,这些天一直在协助杨震训练教导队以及给军官上课的总指挥心中更是清楚。在二路军主力大部分溃散、失败后,二路军仅剩的建制还算完整的七军,一直没有能找到。实际上任何人心中都清楚,即便能找到他们,按照他们现在剩余的这一二百人,也失去了策应作战的能力。
而三路军在主力西征之后,留在下江地区的部队同样失去了联系不说,同样即便找到也因为实力所限,而无法策应作战。至于留在吉东地区的二军,自东出以来便一直未能寻到踪影。现在这支部队可以说面临着孤军作战的境地。
日军不算在牡丹江地区驻扎的重兵集团,仅仅在与自己近在咫尺的佳木斯地区就有一个第四师团。尽管与这个第四师团打过交道,对其也算是熟悉,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如何。但在敦化地区,只是一个大队的兵力而已。而在距离自己近在咫尺的佳木斯则整整有一个师团的兵力。若是一旦打起来,这结果还很难说。
对于杨震与郭炳勋这种拼了命似的工作态度,总指挥尽管也知道是危局之下无奈的选择,但总指挥却真的很为他们担心。这种一天二十余小时,近似于熬心血的工作强度,常人则很难能撑下来。
看到总指挥沉默了下来,杨震笑笑道:“总指挥,你放心吧,我还能坚持的住。实在不行的时候,我会与参谋长换着轮番休息一会的。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我们还是清楚的。您放心吧,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对于杨震的坚持,总指挥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二路军主力尚在,三路军主力还留在下江地区作战,有了他们的相互策应,你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我不管你怎么说,但有一条你要记住,你是这支部队的最高军事主官,你必须照顾好自己。凡是需要为部队多考虑、考虑。你的全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了。”最后一句话,总指挥说的很重。
对于总指挥的话,杨震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话。眼睛只是望着窗外的远方附近已经冒出点点绿色的森林,沉默良久才道:“希望上天能够多给我们争取一点时间,那怕只有半个月,甚至是七天也好。”
对于杨震来说,累到是一方面,关键是情报的空缺让他始终有种不安的感觉。只有那部缴获的原来日军守备队与日军总部以及佳木斯日军联络电台能提供的消失实在是有限。
因为杨震在缴获的日军资料中看到,这里的日军除了汇报这里的情况,以及领受上级的命令之外,其余的事情一律不许多问。也就是说这里的日军几乎是与外界隔绝的。
尽管为了弥补情报上的不足,杨震在经过二十多天加强训练之后,将侦察营轮番派出去进行侦察,但收集回来的情报却是极为有限。战场上的战术侦察与战略侦察以及敌情的获取,还是差别极大的。
去年日军对下江开展大规模围剿的同时,对下江地区的地下党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在叛徒的出卖之下,除了少数身份未暴露者之外,下江地区的十余个县委以及佳木斯市委地下党组织被破坏余烬。
三百余地下党员、干部被捕、被杀。整个下江地区的地下党组织已经彻底瘫痪。总指挥几次派人去佳木斯、富锦、同江、萝北等地寻找地下党组织,却都是徒劳无功而返。
无法深入到日军内部,获得情报来源的手段过于单一,使得情报工作总是落在后边。严重的拖延了杨震对敌情的判断。这也是他心中不安的来源。
唯一能让杨震感觉到欣慰的是,他寻找军工工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杨震更没有想到,他想寻找的人现在居然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在这里解救的劳工中。
这十几个劳工原是沈阳兵工厂的工人,后在一名党员工人的带领下投奔了抗联,与抗联抽调出的部分干部、战士一起组建了十一军的兵工厂。
去年年底,在大雪封山之前,为了摧毁抗联各部之中唯一的兵工厂,日伪军调集三千多兵力,对兵工厂所在的桦南、集贤交界的七星砬子地区展开大扫荡。
在十一军主力随三路军西征,军长年初入苏后便失去踪迹,一直未归。留守部队又在萝北被日伪军重兵合围之下全部牺牲后,已经失去一切援军的情况之下,被合围的兵力只有五十多人的兵工厂警卫部队与工人并没有屈服,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抗击日伪军的进攻。
日伪军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之下,悍然施放毒气,使得警卫部队与工人除了在战斗之中牺牲的之外,全部中毒昏迷被俘。兵工厂的设备虽然已经事先掩埋,但厂址却被彻底的破坏。
这些技术工人之所以存活下来,没有像警卫部队干部、战士那样被俘后被立即屠杀,是因为他们都是技术工人。而日军修建这个工事,在无法使用通常作为技术工人的朝鲜人的情况之下,留下了一条命,被送到这里作为技术工人,严密监视使用。
有了几名工人作为骨干,又有了现成的机械设备以及大量的原材料与半成品,杨震的兵工厂很快便运转了起来。不过杨震并未将兵工厂放在这个日军秘密仓库。而是将所有设备以及半成品都其转移到了青黑山的原始森林之中。
小兴安岭的山地虽然不似南方喀斯特地貌山地中山洞众多,但作为山区,总归还是有大量的山洞。经过整整三天的亲自苦心勘察,杨震在青黑山摩天岭附近亲自选定了一处新厂址。
那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与外界仅有一条狭窄的,便是连马车都无法通行。而且到处都是原始密林,植被茂密,隐蔽性极佳。
在选定了新厂址之后,杨震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机械设备拆散之后与日军仓库之中的半成品、原材料秘密运至那里。为了满足兵工厂的电力需要,杨震甚至将日军仓库之中两台小型发电机与一台手摇发电机也运输到那里。甚至将缴获的堆积如山的汽油中一半都运了过去。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将兵工厂建立起来,杨震不惜中断了工兵团的训练,专门抽调了一批老骨干专门协助建立兵工厂。好在那里的原始森里提供了足够多,也足够大的木材。本身又有一个大型的天然山洞。只用了半个月便可以投入运行。
为了保卫这个兵工厂的安全,杨震除了抽调最有战斗力的两个连作为专门警卫部队之外,还从日军仓库之中挑选了一部最好的十五瓦电台与最好的一个报务员。
在转移兵工设备的同时,仓库之中的物资也陆续开始转移。装备、弹药、被服、医药、粮食,除了留下部分备用之外,全部分散到小兴安岭的原始密林之中。所有物资的转移行动,都是在夜间进行。
运输部队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动用的都是老黑顶子秘营训练出来的老骨干,新兵一律不用,做到了严格的保密。
储备物资的秘密地点以及兵工厂的具体地点,只有杨震与总指挥、李延平、郭炳勋等有限的几个人清楚。别说一般的干部、战士,便是几个团长都不清楚。那张标有具体位置的地图,杨震一直随身携带。
为了保护好这些物资不出现差错,不因为保管不善而损失,尤其是弹药、粮食和被服等怕受潮的物资,杨震几乎用光了这个日军仓库之中的油布。
同时在不可能留下部队保护的情况之下,为了避免被现在还很多的野生动物破坏,这些物资储备地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修缮。最起码一个鼠害就需要进行严格的防范。
转移这些物资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是极难。既要做到严格保密,又要做好预备物资储备地点的修缮工作,以免出现非战斗损失,又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这个工作难度可谓不小。
好在杨震进占这里之时,这个日军战备仓库还没有最后完工,各种物资与工具还是很充足的。在杨震大量动用缴获的日军军车协助运输的情况之下,经过十几昼夜的努力,这些工作还是抢在了月底之前完成。
当然像日军这种大规模的修建仓库是不可能的,杨震没有那么的劳动力,也没有那么多的钢筋混凝土。最关键的是没有那么的时间。只能在现有条件之下,尽可能的做好防护措施。
看着搬空了一多半的仓库,郭炳勋对杨震道:“司令员,只要这些物资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今后就有了与日军硬碰硬的底气了。不说别的,就这些粮食与被服,就可以保证我们在冬季不挨冻、不挨饿。”
对于郭炳勋的感慨,杨震微微点了点头道:“在这人烟稀少、冬季气候恶劣的北满,我们的敌人不单单是日伪军。更多的时候,我们还要与老天爷斗。”
“在这里的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对我们的威胁,甚至比日伪军还要大。饥饿与寒冷,可以说是我们,也是所有的抗日武装最大的敌人。”
“去年冬天,抗联的很多部队不是被打垮的,是被冻垮、饿垮的。当初总指挥去老黑顶子秘营时的样子你还记得吗?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还穿着单衣那种感觉是什么滋味?为了部队今后的发展与生存下去,这些物资必要保管好,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
郭炳勋点了点头道:“是啊,这些物资可以说就是部队的命根子。一旦有失,在这地广人稀的北满,想要在补充就相当的困难了。尤其在日伪军严密封锁、控制之下。单单这数万件冬装,就很难解决。有了这些物资在手,我们大致可以说的上后顾无忧了。”
(https://www.zbzwx.cc/book/2258342/383480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