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抗日之我为战神最新更新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


  尽管中央比谁都渴望那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军队,都渴望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即便在敌后那么艰苦,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之下,依旧在想方设法创建自己的军工产业。

  但一贯讲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中央来说,是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洗劫太原城内的工业。尤其是出动的兵力之中,还有抗联精锐的坦克部队。这么大的代价,中央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在中央肯定不会批准的情况之下,杨震也只能采取先斩后奏的办法,借着中央希望抗联能够派出一部分部队,营救去年日军连续大扫荡之中被俘人员的机会,将太原的军工企业整体拆迁至陕北,增加陕北的军工能力,可以增加关内部队自身的供血能力。

  其实杨震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眼下整个东北根据地,现在已经是不堪重负。技术工人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而且随着抗联在不断的扩编,军工生产能力依旧有限的情况之下,对关内部队的需要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

  尤其是对陕甘宁、晋绥的支持,眼下几乎已经是难以为继的地步。在无铁路线可以利用,所有的运输都只能依靠公路和航空的情况之下,每次运输耗费的油料,都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吨弹药从齐齐哈尔起运,经过铁路运输到通辽。在从通辽经公路运输到晋西北,在渡过黄河,这一路上至少要消耗掉半吨的汽油。在加上大量的汽车和零部件损耗,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一次作战时期可以不计代价的运输,但长此以往抗联将实在难以承担。

  此次战役如果打通关内外的地面之间的联系,按照杨震与中央研究的计划,关内的部队除了轮换进入东北整训之外,将会在装备上也要得到一个升级。虽说不见得能够比的上日军,但是也要比眼前提高不止一个档次。

  根据这个计划在半年之后,关内各个根据地的主力部队,要达到每个作战班都一挺轻机枪,两支冲锋枪,连有三支火箭筒,营有四到六挺重机枪、四门六零炮、四门无后坐力炮,团有四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和四门速射炮,四到六挺十二毫米高射机枪的标准。

  每个旅至少要装备山炮、野炮和步兵炮各一个连,高射机枪一个连,各个军区要有直属地面炮兵团、高射炮团各一个团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关内部队的火力标准,将大幅度的上升。

  但是在战斗之中,这弹药的消耗数量也不是原来可以相比的。如果按照关内部队的发展速度,以及地方武装所需的弹药。所有的弹药和物资,全部依靠东北供应。再加上抗联自身的扩编的需要,这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都将会是相当难以承担的。

  尤其是在汽油暂时还需要全部依靠外界的情况之下,单单一个油料的消耗,就是抗联现在难以负担的。尽管抗联已经着手开始规划通辽到集宁的铁路,但是这条铁路现在毕竟还没有影子。以抗联的技术实力,恐怕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也很难修建完成。

  但战局不能等,关内部队的发展不能等。但全部物资和人员依赖公路运输,所消耗的油料,也是抗联难以承受的。杨震不能将有限的油料,全部用到这个方面。随着抗联自身装甲部队的发展,自身也需要大量的油料。

  尽管自己的油田即将开采,但开采出来与炼成汽油是两码回事。至少半年之内,这个油料还要全部依赖外援。更何况油料的生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杨震不可能指望自己的那个自身也缺血严重,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始终不足工业,一下子就能够满足自身需要。

  增加关内部队的自身造血能力,也就成了破解这道难题的唯一办法。只是关内各个根据地大大小小的兵工厂数量不少,但绝大部分缺乏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大部分的弹药生产只能依靠手工制造。产量小不说,而且质量也不稳定。

  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下属的工厂不少,但只有十几部民用机器设备。全军各个兵工厂,无一部专业子弹机。除了太行军区的军工部,有几部二手弹底制造机和收口机之外,全军各个兵工厂的普遍依赖土法制造。就连子弹底火的装填,都需要手工来完成。基本上所有的根据地都无法制造新子弹,只能生产复装子弹。

  自身的输造血能力,不能说没有,却是根本就无法满足部队的发展和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经过日军的大势掠夺,但是当年晋绥军留下的工业底子还在的太原,就成了解决这一困境的首选。

  而此次行动,也不是杨震一时心血来潮。不仅关内各个根据地的军工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就是东北根据地军工生产,现在也急需熟练工人。在眼下日军封锁日趋严密,整个地球都已经打成一团,从华北的平津,华东地区动员工人到东北已经无法进行的情况之下,早在此次战役之前杨震已经打定主意从日军控制区下手。

  实际上早在晋北战役一打响,杨震就盯上了太原城内未撤走的大批熟练工人,以及大量的机器设备。尽管日军大量的掠夺,但那里还幸存一些日军看不上眼,以及为了以战养战而存留的机器设备。

  单单专用子弹机就有好几部,专门为日军第一军生产和制造六五子弹。虽说这些设备普遍使用年限过长,性能并不理想,但基本上还能使用。要是运到陕北,可以大大的加强陕北的军工厂规模。

  这些机器设备,留着只能帮助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炸掉了,又是太可惜了。既然中央要求抗联协助营救太原集中营内关押的被俘人员,不趁着这个机会动手还等到什么时候。己任做了初一,杨震也就不在乎做十五了。

  而眼下正在太原城下苦战的杨继财不知道,其实杜开山找他谈话,是自己的这位大哥授意的。这个人选的选择上,早在接到中央的电报之后,杨震经过反复考虑,就已经圈定了杨继财去执行。

  也就是说,无论他的这个选择是什么,这个任务最后还是会落在他的头上。只不过知道杨继财与杨震关系的杜开山,在谈话的时候委婉了一些。如果杨继财不同意去,杜开山是不会同意的。

  当然当时杜开山,也不知道杨震的手笔可不单单是解救战俘而已。要是早就知道,他打死也不会让杨继财去执行这个任务。现在杜开山知道了自己这个一号为啥要千里迢迢的去太原,但也没有了改变局面的能力了。

  而此次抗联在太原的行动,只是此次杨震亲自制定的代号为丰收者行动中的一部分。至于规模和投入的兵力,因为受条件限制,与杨震在东北做的同样行动相比,则也是小巫见大巫。

  几乎就在杨继财在太原动手的同一时间,类似的行动在东北的南满,也在同样的开始展开。而借着地利之便,以及动手的工业规模不同,此次计划在东北实施的时候,投入的力量更大,行动的目标也更多。

  只不过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杨震在东北动手,是只抢人、不要设备而已。不像是在太原,连人带设备他都要。在东北的目标,说白了就是奉天各大工厂的工人以及本溪湖的钢铁工人。

  整个南满从奉天到大连,一路上到处都是烟筒耸立的大型工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兵工厂、化学厂、机械制造厂、火车车辆厂等,都是抗联目前急需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工人如果能够弄到北满,抗联工业规划之中最大的难题,将有百分之八十可以解决。

  尤其是沈阳飞机制造厂的熟练技术工人,可以让抗联建设飞机工业,节省三分之一的培训时间。当然这个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不会为抗联效力。但是那些技术生产工人,却是抗联目前最急需的。

  如果抢的顺手一些的话,抚顺的石油冶炼和燃料合成工厂的工人,也在他的计划之中。这其中还包括了日军在抚顺几座大煤矿,以及本溪湖铁矿和煤矿的大量劳工,也是杨震点名要求营救出来的。

  整个南满是关东军原来辖区之中,除了北满各个要塞工地之外,劳工最集中的地区。在数量和质量上,甚至还要超过北满。尤其是作为整个关东军最重要的煤铁产地的抚顺和本溪湖,劳工之多甚至超过了北满总和。

  不算本溪湖的铁矿和煤矿内的工人,单单抚顺煤矿和油页岩矿劳工就将八万多人。再加上本溪湖地区的煤矿和铁矿工人,总人数足足十多万,除了关内战场上战俘组成的特殊工人之外,剩余的也大多数都是身强体壮的汉子。

  即便其中只有三分一之一的人数能够参军,对于部队目前兵员不足的情况,也是一个很大的解决。而且这其中的熟练矿工,也可以大量弥补因为征兵过多,而导致的鸡西、鹤岗、七台河地区煤矿产量始终无法满足需要的困境。

  尤其优质工业用煤和动力煤储藏丰富的七台河矿区,对北满未来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煤炭产量始终上不去,对于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影响。能将这批劳工搞过来,不仅可以大量的削弱日军维持战争的能力,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北满劳动力缺口很大的现状。

  为了执行这个虎口夺人的计划,杨震在此战之前就将军区直属独立侦察旅的主力扣在手中。除了给西部集群配属了少部分兵力之外,从战役打响开始,这支精兵一直在他手中扣着,没有放在任何一个战场。

  在战前专门进行过多次的演练,从行动开始到撤离,也都制定了严密的计划。为了保证此次行动的顺利执行,不仅情报部门启动了在南满新建的所有情报站,保证计划的实施。杨震还专门从战场上抽调了一个电子干扰机中队,外加大批的作战飞机保障此次任务的完成。


  (https://www.zbzwx.cc/book/2258345/1233999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