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抗日之我为战神小说 > 第四百零一章 被吓住的一木清直

第四百零一章 被吓住的一木清直


  一战前的中国错过了最佳的建设机会,等到一战后陷入几十年军阀混战的中国,又已经没有那个财力和精力,去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等到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后,同样被大大小小的内乱折腾的没有实力去搞建设。而且国家积弱,你想买人家还不一定肯卖。

  中国是捷克ZB二六式轻机枪,最大的海外用户。但人家就是不卖你图纸,也不像你转让生产技术。别看人家出口的机枪,你中国人购买的数量占据了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是就不卖你图纸和技术。最后还是只能在派人监制的时候,偷着测绘才真正搞到图纸。

  但偷师学来的东西,总归还是成熟的慢。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都参差不齐,甚至相当一部分的产品质量很差。机枪都如此,更加复杂的火炮,特别是先进型号就更对你封锁了。

  想要购买一些新式武器的技术,不是漫天要价,就是出多少钱也压根不转让给你技术。人家要卖的是产品,不是技术。再加上有些方面一向认为自造不如外购,也不想去买技术。买不到新式的火炮生产技术,尤其是原始图纸,便只能继续仿制那些性能落后,早就该淘汰的旧货。

  一款一战前德国设计的七十五毫米山炮,无论是射程和威力都已经大幅度的下降,却一直生产到抗战爆发。日军之中早已经从师团属火炮改为联队属炮兵的四一式山炮,还是抗战前中国主要生产的山炮。甚至这两款早就已经落后的火炮,在一些杂牌部队里面还是主力火炮。

  多年的积弱下来大多数的部队,即便有炮兵的使用的也是旧式火炮。即便是除了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东北军之外,拥有炮兵数量最多,自产能力最强,可以自己生产山野炮的晋绥军。其仿造的日式火炮性能,也无法与日军原厂货相提并论。

  国内薄弱的冶金工业,无法提供制造现代化火炮所需的钢铁。大部分军工生产物资的来源,只能依靠花费高价从国外进口。一旦被切断了进口通道,或是本身进口通道有限,那么有限的火炮生产不是只能停产,那么就是只能生产出性能低劣的产品。

  更何况这些本就数量不多的火炮,有些口径根本一共就没有几发炮弹。与国军所有的部队一样,炮兵也分属各个派系。除了日式山野炮和法国造的野炮这种大路货之外,其余的派系是能买到什么火炮就买什么火炮。新的买不起,就买二手的,甚至是三手的。只要能够压制内战的对手,就是垃圾也一样收。

  一战法国和意大利战时生产的,经过一战高强度使用,膛线几乎都快要磨没有了的山野炮,最大的销路就是军阀混战时的中国。这其中甚至包括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经过简单修补后都卖到了中国。

  有的地方杂牌武装之中,像原北洋军系统购买的意大利或是奥匈帝国造的六十九毫米山炮,奥匈造七七毫米野炮,西北军系统使用的苏制野炮。一些地方小军阀购买的,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哪国生产的火炮。

  这些火炮多的几十门,少的只有一两门。甚至有的口径火炮,只有一门,而全国都找不出一发可以供他们使用的炮弹。因为长期战乱使用频繁,自己又没有自产能力,早就只剩下几发炮弹,打光了这些火炮就基本报废。

  甚至有的火炮因为过于老旧,使用的时间过长,一发炮弹出去整个火炮也散了架。而且火炮口径过于繁复,本就有限的炮弹生产能力根本就无法满足不同口径炮弹的需要。而除了这些破烂货之外,剩下的火炮数量就更加稀少了。

  就算有炮弹的,自己能生产部分炮弹的,但是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无法与有自我研发能力,财政也相对充足,可以不断更新换代,以及补充损失的日军火炮相比。尤其是严重缺乏现代化的大口径火炮,特别是榴弹炮。

  中央军进口的那四十八门德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几十门德制一零五榴弹炮和九十六门这加一起不到二百门中国最先进的火炮。面对几百万大军,只能分散使用。而且损失一门,就少一门。

  日军损失一个山炮联队,国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补充一个。中国军队被打掉一个炮兵连,再想补充就相当的困难。而国民政府严重落后的军事工业,也无法为这些火炮提供充足的炮弹。

  要知道仿造日式四一式山炮,与博福斯七十五毫米山炮,虽说都是七十五毫米口径。但你要是将四一式山炮的炮弹如果给博福斯山炮使用,那除了引起火炮炸膛自己找死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效果。

  德国进口的一五零榴弹炮弹,一样也无法给中国军队目前使用的东北兵工厂仿制日本大正四年一五零榴弹炮使用。同样中国进口的法七十五毫米野炮的炮弹,也无法给仿造的七十五毫米日式三八野炮使用。

  七十五毫米与七十五毫米,并不是完全就是相同的。大致的口径相同,并不意味着这两种火炮的炮弹没有区别可以通用。就像汉阳造与中正式两种口径都是七九,甚至都是德国人设计的步枪。

  但是这两种步枪的弹药,是绝对不能通用的。你拿中正式步枪的子弹,塞到汉阳造步枪里面,非炸膛不可。一个国家设计的口径相同的步枪尚且如此,更何况炮兵使用的炮弹?虽然都是七十五毫米口径的,但是中间因为设计和制造的国家不同还是有差别的。

  即便这样,全军几百万人、几百个师,拥有师属火炮的除了少数中央军精锐之外,大部分的师除了几门迫击炮之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师属炮兵,甚至是军属炮兵。甚至很多杂牌军,即便是中央化的杂牌军一个军,也没有几门火炮。

  比如固守台儿庄的第二集团军,自身则只有几个野炮连。连同配属的炮兵全部加一起,也没有日军一个师团多。而像川军那样的杂牌部队,更是连一个集团军都没有一门火炮。参加徐州会战的川军二十二集团军,全集团军两个军四个师八个旅上下加在一起只有十几门迫击炮。

  除了以中央军为主的战区还好一点之外,其余的战区炮兵几乎都少的可怜,作战还是以迫击炮为主。面对着日军的坦克优势,大部分的军队缺乏反坦克火炮,甚至就连必要时可以用作反坦克的二十毫米小炮都不多。

  中央军的情况还勉强对付,至少那位国军第一人对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部队还大方些。队属炮兵的数量虽说不多,但是直属炮兵的力量还是有点。而且中央军中有反坦克炮、高平两用炮。虽说数量不多,但是比杂牌军要好的多了。

  那些主要由杂牌军组成战区就更差了。一个战区的火炮全部加起来,还没有日军的一个师团多。即便有那么几门老掉牙的火炮,也当宝贝一样供着。而且炮弹奇缺,打光了就没有地方去补充去。

  眼下关内战场的整体形势有限的炮兵只能集中使用,在战时加强给重点战区。在加上很多将领没有步炮协同的经验,大部分的军队没有受过步炮协同训练,有限的火炮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有限。

  尽管抗战爆发之后,不惜血本从其他国家进口了一批,再加上从苏联购买的火炮。但也无法弥补,战场上的损失,更无法形成对日军的火力优势。而且在没有空中火力优势和部队根据战争需要,扩编的规模越来越大。

  以及国军在战场失利,尤其溃退的时候有丢弃一切武器装备习惯的情况之下,这批火炮的消耗速度快,起到的作用也远非想象的那么大。四年战争打下来,只能依靠外购补充。眼下即便是一向被认为财大气粗的中央军,眼下炮兵的数量也相当有限。

  这么一点有限的炮兵,再加上空军本就数量不多的飞机,自七七事变全国抗战爆发打到现在,几乎在任何一场战斗之中,除了迫击炮之外,中国军队从来都没有占据过火力上的优势。日军在战场上,从来就没有遇到过火力的压制,更没有见过什么叫做炮弹如雨。

  那点有限的炮兵,在经历过初期的浪费和战损之后,到了后期都成了宝贝。在需要的时候拉出来打上几炮之后,便马上收缩回去,生怕被日军的轰炸机和重炮给端了。在这种情况了之下,本就有限的火力更加无法给日军带来什么严重的威胁。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可谓是横冲直撞。只要小心点,别中了埋伏就可以了,根本就不必担心中国军队的炮兵。

  在去年之前,都是日军的火力压制着中国军队打。在战场上,日军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防炮。这种经历,让日军各级军官养成了狂妄的习惯。经常出现一个大队在没有加强火力的情况之下,仅仅依靠自身大队炮小队的那两门九二步兵炮,和两三门三七步兵速射炮,配合重机枪、掷弹筒,就敢在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的中国军队腹心横冲直撞。

  火力上的过度悬殊,别说一个师,就是一个军即便合围日军一个大队,也很难将其歼灭。甚至多次出现十几万大军,无法围歼日军一个旅团级支队的情况。国军都尚且如此,装备更差的十八集团军就更加束手无策了。极少在中国战场上遭受火力打击的经验,让这些日军除了更加骄狂之外,还养成了自以为是的毛病。

  当真的遭遇到真正的地空优势火力夹击的时候,这些大部分还是第一次领教过什么叫火海。根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作战经验的日军指挥官很多当时就被打蒙了。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的这些日军军官,做出一些过度的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这个一木清直,眼下就是处于这种情况。作为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彻底点燃中日之间战争,在中国战场之上已经横冲直撞数年他,今天的这种态势还是第一次经历过,更是第一次见过。


  (https://www.zbzwx.cc/book/2258359/1550133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