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一百一十一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先生十岁通读国语,四书五经不在话下,当时已经再度《资治通鉴》了,当时陈先生的父亲被香帅张之洞大师提议,送陈寅恪先生去东瀛,学习东瀛语,12岁去东瀛,15岁辍学回国,当时陈寅恪先生和鲁迅先生是同一批送去东瀛学习的。”启功先生解释道。
“听说鲁迅先生说‘学医救不了龙国人’就是受到陈寅恪先生的启发。”胡从无抿了抿唇说道。
王耀吞了吞口水“三年就辍学了?为什么?”
“因为他把巢鸭弘文学院所有的学业都完成了,学不到东西了。”大先生笑道“狂不狂?三年学尽东瀛知识。”
王耀吞着口水点点头。
“回来之后就赶上民国动荡,他父亲参与了革命,后来二十岁他家筹钱送他去了德国柏林大学和瑞士苏黎世,法国巴黎高等学府,三个世界名校学习,学了四年一战爆发,他回来了,顺便翻译了一本《资本论》回来。”大先生笑了笑“那本书我看过,跟后来的版本完全不一样。”
王耀恨不能五体投地,四年就学会三国语言,而且还能翻译一本外国专著,这太可怕了。
“语言只是陈寅恪大师的兴趣而已。”胡从无笑了笑“赵元任大师曾经说过,他把陈寅恪的兴趣当成专业来学,或许能拼个两败俱伤吧。”
王耀倒吸一口冷气,赵元任是龙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语言天才,精通全国三十多种方言,能够用方言修书。
“陈寅恪的另外一个兴趣,就是历史,还有宗教。”大先生笑了笑“不知道他后面写没写书,反正我听说当时国内不少组织都找他写历史。”
“陈寅恪先生在史学和宗教学上的成就,后无来者。”启功先生恭敬的说道“魏晋南北朝那个最混乱的年代,他整理的资料,一直无人出其左右,隋唐历史和佛教历史,在全世界历史学和宗教学上都是有名的,说是权威,不足为过。”
王耀吞了吞口水,看了看房间着3000册书,光一个近代民国的历史就这么多,那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千年历史,他得看多少书,他的脑子,真的是人脑?
“说他最天才的地方,还是在思想上。”大先生眯起眼“若是说这世界上可能有一个接近思想自由独立,那只有陈寅恪,不会有其他人了。”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启功先生低声朗诵起一段国文,声音庄重悲痛。
胡从无挺直身板,神色肃穆。
大先生转着手里的笔杆,沉默不语。
王耀心中重复了两遍,眸子猛然一亮“这是为谁写的悼文?”
“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湖自尽后,陈寅恪先生为他写的碑文,你懂了?”胡从无看着王耀问道。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足以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这才是大家追求的永生。”王耀沉声说道。
独立,自由两个重若千斤,世间谁人能参透?
“一切都完美,这是先生们一生的追求,和对你们这些后代的祝愿,愿你们,一切都完美。”启功先生慈爱的说道。
“大仁大义。”大先生轻叹一声“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里纵身一跃,带着他的君子大义,不愧天地,不愧圣贤,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为大清的覆灭敲响了一钟。”
王耀心神一颤。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倒是能做到以身殉道,求了大义。”大先生看着王耀笑道“陈寅恪得了仁,这个仁,我也希望你能慢慢参透,老头子我求了一个逍遥,这东西不适合你,你心是热的,我心,是冷的。”
王耀看着大先生那张鹤发童颜的脸,轻轻点头。
“我得给你讲讲,这个自由和独立到底属于什么。”启功先生看着王耀说道“陈寅恪先生的恪(ke)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王耀点点头在草纸上写下两个字,“恪和愙,敬也。从心,客声,自律,尊重。”
启功先生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字去年改成了ke,以前读作que,陈寅恪先生自己是读ke的,但是以前的人都读成que,他也不纠正,这是尊重他人,但是他从心底认为这个字是ke,而且他是对的,这就对得起他这个名字了,懂吗。”
王耀点点头“我知道。”
“陈先生的自由和精神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尊重他人,保持自身,他一直笑成自己一生都在与人负气,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解释。”胡从无笑道。
“全文是什么?”大先生好奇的问道。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启功先生朗诵道。
“这是后来抗倭战争时候他写的吧。”大先生皱起眉。
“是战争结束后,陈寅恪先生写的《忆故居》。”胡从无说道。
“懂了,有节气。”大先生舒展眉头笑道。
“抗倭战争时期,牛津大学聘请陈寅恪先生去为汉学教授,他没去,他在东瀛学术界名声很大,几名东瀛教授联袂到当时他避难的香江去接他,请他去教书,并且以家人性命相要挟,但是先生宁死不从,后来在宋庆龄小姐的帮助下,回到了内地,他一直留在祖国寸步不退。”启功先生沉声说道“当时全世界很多个大学都要保他出国,但是他都拒绝了,留在内地还坚持教书,等到战争胜利的时候,他的视力已经不行了。”
启功先生说到这里的时候神色有些悲伤。
“陈寅恪先生是清华大学四位导师之一,学问大到被称为‘国粹’,尤其是被刘文典主任奉为人生导师,当年倭寇空袭,大家四散逃难,落下了陈先生,刘文典主任顾不得炮弹让学生回去救陈先生,当时学术界有一句话很好用,史学界谁都可以不保,但是不能不保陈寅恪,只要他在,华夏史学就不死。”胡从无满脸敬仰。
“刘文典主任跟我老师是好友,当年笑谈给清华大学的老师估工资,陈先生值400大洋,他值40大洋,朱自清值4块大洋,沈从文值4毛。”启功先生抿着嘴,似乎想笑,但是又觉得对几位大师不尊敬“虽然同为教书的,但是陈先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他那个人,可能也就只能搞搞学术,教教学生了。”大先生轻笑道。
“陈先生是个好人。”启功先生突然眼睛红了。
“后来因为学问太大,而且不愿接受主席的思想,被批评了。”胡从无抿着唇,轻声叹息“当时已经视力不行的陈先生,直接就被那些小将们弄瞎了。”
王耀倒吸一口冷气,双目赤红怒不可遏。
“就算瞎了,陈先生在最后的年月,还在教书的岗位上。”启功先生满脸敬仰“实乃吾辈教书匠之楷模。”
王耀缓了口气“陈先生的著作?”
“有部分保留了,但是晚年那些更加重要的,不知所踪。”胡从无叹息道“陈先生太过倔强,晚年身边除了妻女,没有什么朋友能帮忙。”
“这就是独立和自由的代价。”大先生笑了笑“古来士为知己者死死,士为民族死,为国家死,还没有愿意为专治政权死的。”
“但是独立和自由的种子,埋下了。”王耀眯起眼,沉声说道。
“华夏千年精魂出了一个陈寅恪。”启功先生赞叹道“是民族之幸。”
“除了学问和道德,其他一切都是浮云,心无旁骛求学问,这就是陈先生的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胡从无看向王耀“任重道远,前路艰险。”
“有诸师护道,前途坦荡,学生甚幸。”王耀后退半步,卑躬屈膝对着三位先生行了一个大礼,祭拜那些为民族学术复兴的大师们。
启功先生和胡从无先生以茶代酒似乎‘醉了’,王耀送两位回了房间。
大先生坐在沙发上似乎在发呆。
“先生,该睡觉了,天快亮了。”王耀笑道。
“哦?”大先生睁开喜欢有些惺忪浑浊的眸子看向窗外“还早呢。”
王耀也看向窗外,明明已经快破晓了。
“陈寅格能做到三个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你能吗?”大先生轻声问道。
“我能。”王耀沉声说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怎么看?”大先生又问道。
“底线之上,尊严之下。”王耀沉声说道。
“尊严于你不看重?”大先生微微一怔。
“重要,但是如果能够成大事,取舍不恋。”王耀笑道。
“你倒是有点杀身成仁的意思。”大先生笑了笑“你跟陈寅恪不一样,他是带着使命出生的,就是为了留住这个民族这濒临破碎的历史和种子。”
“现在这颗种子,在我这里了。”王耀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心口。
“这颗种子。”大先生声音有些模糊不清了“发不了芽。”
“未必。”王耀笑了笑。
“我就看中你这死撑的模样。”大先生轻笑出声“不过我得跟你说,这些学问对于陈寅恪来说,都是爱好,他真正喜欢的,其实是死亡。”
王耀偷空猛然一缩。
看着王耀惊愕的表情,大先生笑了笑“他喜欢宗教,尤其佛学,全世界各种佛学他都有涉猎,佛家是什么,就是求死,向死而生,但是他却一直熬到不得已而死,这才是他一生真正的负气。”
“他放下了自己,背负起了五千年的气运,说句捧杀他的话,这五千年的气运,除了陈寅恪,没人能背得起来,因为新出生的这条龙,龙气太盛。”大先生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拍了拍王耀的肩膀“早点睡吧。”
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刺痛王耀的眸子,王耀回过神,看着还有些凌乱的茶几,叹了口气,蹲下开始收拾东西。
收拾到最后,王耀看着最后磨砚里还有一些墨汁,想了想,铺纸提笔。
写下一副对子。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梦想没有找到,但是可以先有个信仰。
PS:陈寅恪大师厉害到现在学术界很多人研究他,却不敢太高多提及他,范禁忌。
送上陈寅恪大师给王国维大师的挽联
‘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风义生平师友间,招魂哀愤满人寰。
感谢after鬼瞳的2000,三十而且的2000,村长丶可哈的500,莫道无花的100,吃新芹菜的100打赏~
感谢大家的订阅,打赏,推荐票月票支持~
(https://www.zbzwx.cc/book/2310217/34992798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