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文魁小说 > 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

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


  京城下了一场大雨。

  须弥座上的螭龙,喷吐雨水。

  雨下得很大,令宫殿远远近近都蒙了一股雾气。

  慈宁宫里。

  宫女放下了垂珠帘,太后与天子二人沉默了许久,殿内只闻暴雨倾泻之声。

  太后卧在塌上,天子则是跪在塌旁。

  跪而白事,立而侍食,此乃天子家法。

  天子登基十年,母子二人说话似君臣。太后叮嘱皇帝听着,天子倒是羡慕璐王,自己弟弟倒是在太后那得了一抹天家少有的亲情。

  太后闭着眼剥了一会念珠,忽问道:“听说这一次读书人砸了顺天府衙门?”

  太后的话带着寒意。

    天子立即答道:“母后,朕已命刑部查办此事,锦衣卫,东厂协办,但凡闹事的读书人,抓住后,一律开革功名。”

  太后悠悠地道:“开革功名,就能堵住读书人的口吗?这些读书人自负天命,哀家听说什么牝鸡司晨。”

    天子惶恐道:“母后,儿臣……儿臣,让母后负此之名,罪该万死。”

  太后温言道:“是那些读书人说的,又不是你说的。我们母子俩是一条心,一条命,离间我们母子之情的读书人,才是罪该万死。”

  顿了顿太后道:“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林延潮的奏章,已传遍天下,你看当怎么办?”

  天子琢磨了一阵道:“儿臣以为,此无稽之谈。咱们不必理他,谣言自解,若是真澄清此事,天下人反而以为是真的。”

    “民间议论,哀家岂会放在心上。哀家气不过是,有人挑动舆论,欲对抗天家。”

  天子继续劝道:“母后,无知小臣狂戆轻率,不值得母后动怒。他也没有挑动舆论,只是迂直些罢了。”

  太后道:“若林延潮,真是忠实的人,出自己见,也就算了。但哀家越发认定,背后有人主使。你可察觉朝堂弹劾楚党的奏章少了,前半个月还有一日数封呢,眼下数日一封都没有。他借着黄河大水一事作文章,是在兴风作浪,是要混水摸鱼。借攻讦哀家之事,欲转移视听,实要保楚党。”

  “故而哀家以为,林延潮就是楚党余孽,背后有人主使他上谏!皇儿,清算楚党之事不可停。”

  天子问道:“母后是要以清算楚党,来压下物议?”

  天子知道太后的打算,但凡任何攻讦潞王大婚用度的官员,都可以扣上张居正余党的罪名,然后予以治罪。用这个办法来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太后点点头道:“不错,以皇儿之见呢?”

  天子道:“母后言清算楚党,儿臣以为可以双管齐下。可否将潞王大婚之费减一些。先把挪用了边费九十万两,还回户部。等平息朝野之议后再清算楚党,如此名正言顺。”

  太后闻言脸色一下阴沉下来。

  天子看着太后脸色,小心地道:“或许不动这笔钱。张鲸报朕,冯保的家中,籍没得黄金白银就有百万两之多。儿臣拿冯保的钱,补这亏空,就说是母后的圣德。”

  “皇儿这么做不是向朝臣们承认是哀家错了。当初五百万两之数,是张居正许诺给哀家的,否则哀家凭什么支持他实行新政,变法强国。好了,现在张居正不在了,这帮文官们就想赖账了,好人他们当,坏人哀家来当。这凭什么?明摆着欺负我们孤儿寡母。”

  说着李太后说着流下泪来。

    天子请罪道:“母后,是儿臣的不是。儿臣也不是要母后将五百万两拿回去,这本是潞王的,不能动。只是眼下九边累及欠饷多年,这年节快到了,将士们都盼着这笔钱。”

  “这九十万两从冯保那出,其余一两银子都不动。”

  太后气道:“冯保贪墨来的钱,还不是从哀家这狐假虎威来的。不说冯保,还有张居正,曾省吾他们借辽王府案,修建潞王府邸,贪墨了哀家多少银子。他们既不让哀家好过,那么哀家也不让他好过。”

  “你传旨下去,抄张居正的家,所籍一律充之用潞王大婚之用。哀家看看这些朝臣,哪个还敢再提此事!”

  天子道:“是,母后。”

  “还有一事。林延潮要杀!”

  太后话音一落,这时天际电闪雷鸣。

  天子恰在此事闻言失色,不由瘫坐在地。

  太后皱眉道:“怎么电闪雷鸣,也叫你怕到这个地步。”

  天子擦汗道:“母后忘了,儿臣自小一贯怕雷声。”

  太后笑着道:“你这么大了,还是如此。一会哀家命人给你端碗安神汤。不过……不过林延潮还是要杀,以此警告那些读书人,平天下之议。”

  天子默然了一阵,然后道:“禀母后,这林延潮既沽名,母后若重处之,反成其名。损母后圣德,不如宽容不计。母后明并日月,量同天地,何必与小臣计较。”

  太后道:“这是你皇帝当说的话,我妇道人家可咽不下这口气。”

  天子道:“母后,本朝不杀向天子直谏的大臣,当年世宗爷爷再气,但也没有杀海瑞,朕又怎可杀林延潮。”

  太后寒笑道:“林延潮与海瑞都乃沽名卖直之辈!哀家曾有言在先,此子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乃小人之桀雄。今日之事,足见哀家之眼光。他之上谏,置天家的威严,哀家的颜面于何地?此人若不杀,其他大臣人人效仿怎办?”

  “为人君者,不可失君威,你若不杀他,将来还有第二个第三个林延潮。”

  天子急道:“母后,可是……可是,这林延潮杀不得啊,况且若真要为之,朕必背负天下骂名,将来也逃不过史家之笔。”

  太后叹了口气道:“你这痴儿就是心慈手软。你不明正典刑也可以,那就假意释之,再派锦衣卫暗中杀了。你既要圣君之名,哀家可让潞王将挪用九十万两军费还给户部。但林延潮不可活,否则帝王之威何在?你如何坐稳这皇位?”

  天子左思右想,想起与林延潮,想起他的自陈表,想起他宁矫旨,也要在张居正面前保下士子等种种之事。

  天子最后抬起头道:“母后,若为了坐稳这皇位而杀忠臣,儿臣与当年杀岳武穆的宋高宗有何不同,儿臣宁可不要这君位,也不作这昏庸之君!”

  太后闻言震怒道:“哀家,也不是秦桧!皇儿以为林延潮真是忠臣?哀家说了多少次,他此番上谏,背后必有人指使。皇儿怎可如此庸懦,真令哀家太失望。”

  天子也起了性子,向太后道:“母后,林延潮或有人主使,但若是万一,万一林延潮真是忠臣呢?那么儿臣不就成了宋高宗?林延潮大胆妄为不假,但儿臣知道他与张居正素来不睦,绝非楚党。”

  太后道:“素来不睦?那你错了,哀家这里有一封奏章,皇儿读过没有?”

  天子见了,不由惊讶道:“这奏章,朕已是留中了,母后从何得来?”

  太后道:“你不用管哀家从何得来,你看奏章所言,当初殿试,张居正本可保张懋修中状元,最后却为何不坚持?可见二人早已暗通曲款,这是其一。”

  “陛下大婚后,张居正上表假意辞相,当时群论汹汹,为何在府邸见了林延潮后,却又重新出山。可见林延潮当时劝说张居正出山,为己谋幸进之道,这是其二。”

  “林延潮的山长林垠,当初因封禁书院而死,这是张居正下的诏令,还有林延潮的业师林烃因不满张居正,愤而辞官。但林延潮仕官后,却没有与张居正划清界限,此乃尊师道?这是其三。”

  “当年内阁票拟泄密,林延潮为锦衣卫查之,最后却不了了之,疑似乃冯保授意,这是其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张居正欲致仕,为何他人不托,唯独托林延潮向陛下你请辞。可见张居正包藏祸心,欲林延潮承其政柄。林延潮若有朝一日入阁,行宰执之事,他日必为张居正第二。这是其五。”

  天子早听张鲸禀告过,武清侯这几日一直在收罗林延潮的证据,意图致他于死地。

  这奏章递至天子面前时,天子也是将信将疑,他之所以留中,是担心若让内阁就此拟旨,林延潮就完了。

  天子不愿就此贸然下定结论,但太后不知如何竟神通广大地将这封奏章找了出来。

  面对太后质询,天子一直默然不语。

  太后叹了一句道:“若是皇儿你真不杀他,也要从重惩处,将他发配至边远烟瘴之地,遇赦不赦,生不能还乡。”

  天子嘴角一动,然后只能双手捧过奏章道:“那儿臣拿此奏章至内阁票拟好了。”

  太后欣然道:“这就对了。”

  天子走出慈宁宫,看着面前遮断天幕的暴雨,驻足不语。

  周围的内侍们知天子心情不佳,不敢说话。

  最后还是高淮给天子披衣道:“万岁爷,外头风凉,还是早点回宫歇息吧。”

    天子摇了摇头对高淮道:“林延潮以为以他一命冒死上谏,就能拨动天下,实太天真了。时局是如何,还是如何,他改变不了什么,反把自己搭了进去。或许是朕想多了,林延潮真是楚党呢?”

    高淮闻言忍住眼泪,仍是道:“万岁爷,还是先回宫吧。”

    PS:兄弟姐妹们端午节快乐,大家边吃粽子,边看主角如何逆转!伏笔这里都写完,大家有看出来的没?


  (https://www.zbzwx.cc/book/2652504/37210481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