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练手


  霍以骁回府。

  正院里,廊下那几只花灯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进屋子里一看,温宴坐在罗汉床上,中间的继子上搁了一大盆,里头歪七竖八,全是竹条。

  温宴正打磨它们。

  霍以骁抬了抬眉,小狐狸就是故意的。

  这一整天工夫,什么时候弄这个不成?偏就在他回府时摆弄。

  “我还以为,”霍以骁走过去坐下,“白天开太阳,你都洗完晒完了呢。”

  温宴弯着眼直笑。

  洗竹条本就是逗乐,目的达到了,她也就不洗了。

  霍以骁把水盆挪到地上,说了些今日状况。

  温宴道:“依我看,若沈家插手,就不是舞弊之类的了。”

  编造再多的所谓证据、线索,跟制造平西侯府通敌案子一样,最后,到头了也就是霍家和定安侯府遭事。

  且不说定安侯府,霍家上下,只要霍太妃在一日,除非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雷声大雨点小。

  哪怕是夺了霍怀定的官,断了霍以暄的官路,太妃娘娘依旧还是太妃娘娘。

  皇上不可能因为这个案子,去惩罚霍太妃。

  他是霍太妃养大的,生母早亡、嫡母不合,只有养母,他当娘亲对待。

  一个“孝”字,就能让皇上说出无处的话,来保住霍家。

  而朱桓和霍以骁,真被追责,也不过是罚些不伤筋不动骨的。

  名声受损,却不会罚到根基上。

  这样的“好处”,对朱茂来说大抵是够了。

  但对沈家,收益太低了。

  即便革了霍怀定,革了温子甫,革了被牵扯进泄题里的官员,沈家能补上几个自己人?

  尤其是,春闱的主考是赵太保。

  收益低了,平白得罪赵太保及其学生们,不划算。

  除非,能来一场大的。

  跟平西侯府的案子一样,好处够多,才值当。

  “当初,若不是外祖父坚持替平西侯府奔走,沈家不一定能动他,”温宴道,“除非是能把赵太保给摁死,否则,沈家不会乱掺和。他们要动,就会动大的。”

  霍以骁没有去细说温宴的后半句话,他的心思落在前半句上。

  “太傅当初……”霍以骁斟酌用词,却发现,这话正说反说,都不怎么合适。

  温宴支着脸庞,笑盈盈的。

  她知道霍以骁的意思。

  “外祖父有他的坚持,”温宴道,“他很固执。”

  全力以赴、亦或是留住青山,各人想法不同,选择亦不同。

  温宴想了想,又道:“外祖父是个很傲气的人,我父亲也是,外祖父就是看他顺眼,才挑他做了东床。”

  霍以骁与夏太傅也算熟悉。

  小老头一个,整天乐呵呵的,三公之中,属他脾气最好。

  而温宴的父亲,霍以骁只是浅浅的印象。

  那一位在翰林院做事,不来习渊殿,倒是从别人嘴里听过他的名字。

  先帝爷曾在金銮殿上夸赞过他的才华,夏太傅对他既是恩师、也是泰山,别看翰林学士们的品级不高,但这是正儿八经的升迁路,在翰林历练几年,再外放镀金,之后再回京城,平步青云。

  有泰山引路,不出大错,就是未来的东宫辅臣,熬到前头的人退了,三公三孤都极有机会。

  美言许多,但更多人私下会议论的,还是他拒了永寿长公主之事。

  先拒长公主,再拒沈皇后,连带着爵位传递也拒了。

  这样的人,哪里不傲?

  霍以骁看了温宴一眼,这一家子都傲,温宴也是。

  因为,她在说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露着的是自豪。

  晚饭后,霍以骁到底没有食言,做起了花灯。

  竹条洗好,打磨,就放在屋子里,有炭盆在,慢慢也就干了。

  温宴逗他:“怎么不是先去砍竹子?”

  霍以骁道:“只做这一盏灯了?”

  年年都有上元。

  今年这盏,不过是先练练手而已。

  毕竟,等京城里热闹起来,大抵就顾不上做灯了。

  刚暄仔怎么说的来着?

  迟了,也比不做强些。

  温宴又取了些竹条来,她白天收拾了一些,最后留了一部分做戏。

  霍以骁想象了一下花灯的样子,不疾不徐,折起了柳条。

  猫儿戏球,从造型上来说,自比不上那些三四层的大花灯,但霍以骁原就不是这种手艺人,对他也有些难度。

  越是投入,心就越是静谧。

  白日里在在脑海中翻滚徘徊的事情,重新被拆分开,如手里这一根根竹条,变着角度,再次组合。

  那些不甚清晰的事情,也一点一点有了轮廓。

  待备好的竹条用完了,花灯初具雏形,余下的,等晚上晾着的竹条干了,才好继续。

  霍以骁活动了一下手指,道:“明日,顺天府就差不多要开始安排起来了,到时候看看。”

  “那个提议之人?”温宴问。

  “覃柏,翰林院的一位侍讲学士,”霍以骁先前就确认过了,道,“丰平五十一年的进士,家境贫寒,听说当年也是举乡之力、进京赶考。大抵是苦出身,对这些事情特别感同身受。听了些话,突然起了想法,站出来说了。”

  感情上共鸣也好,沽名钓誉也罢,这样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很正常。

  就是看,那个给了他启发的,到底是何方人士了。

  那些不甚清晰的事情,也一点一点有了轮廓。

  待备好的竹条用完了,花灯初具雏形,余下的,等晚上晾着的竹条干了,才好继续。

  霍以骁活动了一下手指,道:“明日,顺天府就差不多要开始安排起来了,到时候看看。”

  “那个提议之人?”温宴问。

  “覃柏,翰林院的一位侍讲学士,”霍以骁先前就确认过了,道,“丰平五十一年的进士,家境贫寒,听说当年也是举乡之力、进京赶考。大抵是苦出身,对这些事情特别感同身受。听了些话,突然起了想法,站出来说了。”

  感情上共鸣也好,沽名钓誉也罢,这样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很正常。

  就是看,那个给了他启发的,到底是何方人士了。

  感情上共鸣也好,沽名钓誉也罢,这样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很正常。

  就是看,那个给了他启发的,到底是何方人士了。


  (https://www.zbzwx.cc/book/2714201/61868844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