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惊蛰小组针对各种特发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预案。

        其中二号预案,是一套防守型的诱捕预案。

        首先,整栋楼所有窗帘挡死,在四楼东侧的小会议室内,布置多个带恒温装置的假人。

        伪装成秦院士和几名安保人员于会议室内的假象。

        假人虽然在热感镜头下有活人反射特征。但用心观察的话,身上温度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与真.人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小会议室只是故意让对方发现破绽的一号诱饵房。

        真正给对方准备的攻击目标,是三楼西侧的二号诱饵房。

        312房间玻璃内侧贴着防爆膜,窗帘后面还额外挂着一层特质的铝塑帘。

        理论上这种铝塑帘,可以有效的屏蔽热感镜头的穿透。

        但技术部门对缴获的无人机残骸尽心技术分析后发现,上面搭载的探测器继承了多种非常先进的感应器。

        铝塑帘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但被近距离侦查时,屏蔽效果只有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

        也就是说,敌人的无人机从窗外近点飞过时,完全能够侦查清楚,屋内的生命特征。

        而且,因为贴着防爆膜,探测器穿透玻璃时,能够轻易的发现与这里招待所其它房间玻璃的不同。

        另外,这间屋子里待的也确实是真.人。

        铁匠和一个海军特战小组,在屋子里分别伪装成秦院士,秦院士的随从以及安保人员。

        相信从环境到人的精致伪装,对方是一定会上当的。

        当然,面对着有防爆膜的玻璃,惯性加持下的自爆无人机很可能无法冲破。

        室外引爆的话,杀伤效果无法保证。

        所以,对方要么控制着无人机另辟蹊径,要么就通过室外引爆逼着秦院士转移,从而为发动第二波攻击做铺垫。

        要么就得派人潜进来,从相对比较近的距离上出手。

        总结来说,两种方法的成功率都相对较低。

        为了给对方执行的动力,还特意给他们留一个攻击入口,那就是房间门。

        小招待所是栋老式建筑,所有房间都在南侧,北侧则是走廊。

        只要穿过走廊玻璃,就能直接攻击到木质房门。

        站在对方的思路上思考,自爆无人机如果能在木质房门外引爆。

        一旦摧毁了房门,爆炸的威能足以威胁到房间内的人。

        即使不能摧毁房门,或着不能完全摧毁,也能将房门在短时间内彻底封死。

        房间里的人要么闷在屋子里等第二波攻击,要么就只能从窗户撤离。

        但是三层楼的高度摆在那里,不论是使用软绳还是软梯,对于秦院士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暴露于自然环境下的秦院士,给无人机攻击,甚至岛国上忍亲自出手,创造了极好的时机。

        ————

        专案组派来的几辆警车很快赶到。

        两名被击伤的可疑人员被分别押上两辆警车后,几个在事件中角色还无法准确定义的小子,全都被塞进了一辆装有铁丝网的警用面包。

        在这段时间里,对方应该是认为招待所里人,主要注意力已经被大门口发生的事情吸引。

        所以,无人机侦查的动作开始变得大胆,速度比靠过来时要要提起来很多。

        精准的避开了楼体和窗口布置的几处主动红外探头。

        以极快的速度,将招待所主楼南侧的房间所有的房间都侦查了一边。

        只是在一号诱饵房和二号诱饵房外经过时,明显降低了速度。

        尤其是二号诱饵房,飞过之后又倒飞回来。绕过窗口监控镜头,几乎是贴着玻璃又飞了一趟。

        所有房间侦查完以后迅速拔高,又绕道了主楼北侧。

        因为每层走廊里,都有特战员在来回巡逻,所以这回无人机的动作收敛了很多。

        拉远后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上,来回游弋了两圈,便调头离开了。

        无人机出现时由于太过突然,无法锁定具体的放飞位置。

        但返航的时候,除了无线信号被三.角定位法跟踪,还有十二组外勤占据高点,借助望远镜在它的航线范围上进行肉眼观察。

        尽管精确回收位置有建筑遮挡,同时担心暴露行踪而无法抵近观察,但当无人机彻底消失的一刻。

        已经将具体位置,锁定在了直径不超过八十米的极小范围内。

        杨胜利随即命令外勤开始侦查外围,待命的特警队同.步隐蔽接敌。


  (https://www.zbzwx.cc/book/2749818/8909150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