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三进三辞
7月上旬,崇祯皇帝来了圣旨、内阁来了文书、一本先生的信几乎同一天到达了大同镇。
崇祯皇帝让周铉回京,商议“虚君制”;
由陈演书写,其他四名内阁成员签名的文书也是请周铉回京,一起商议“虚君制”;
一本先生说了两件事,一是朝廷内部的确传“虚君制”,但并没有正式诏书;二是骆养性并未有确切消息。
与孙达商议半天,周铉认为此事有风险,稍微有差错,就可能染成大错,到时候不仅自己丢了命,这天下肯定会大乱。
周铉决定以宣府镇和蓟镇受到蒙古鞑子偷袭为由,派孙达先生全权代表自己去京城,商议和讨论“虚君制”。
孙达建议,一旦形成决议,应该由皇上发布诏书,昭告天下;同时,内阁发布文书,告示天下,才能前往京城。
同时,身边还要有上干名周家护卫队老队员,骆养性等人也需要归顺。
周铉点了点头,认为孙达建议很好!一旦昭告天下,则表示事情不可退回。
临走之前,周铉告诉孙达,对于崇祯皇帝和皇室要承诺三点:
首先,绝对保护大明皇室的安全。大明皇上的更替由皇上指定安排,内阁和文武百官不得干涉;
天下的大明王爷、郡王等,一方面受朝廷管制;一方面受大明皇上的管理;
其次,对大明皇室要有足够的尊重,以每年九月初一为大明皇室节日,放假三天,所有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享受大明皇室带来的太平幸福日子;
新内阁上台,需要拜见大明皇上;
重要会议,需要禀告给大明皇上;
给予大明皇上1000人的卫队,保护皇上和皇室。
最后,大明皇上每年保证100万银两的开支。大明太子继位,内阁和百官需要隆重举行;大明皇子结婚,朝廷给予20万银两祝贺;大明公主出嫁,朝廷给予10万银两祝贺;
不限制大明皇室的任何行动和安排,包括做生意、巡游、慈善、办学堂等。
听到周铉这些话,孙达内心表示佩服。
7月下旬,孙达回到了大同镇,带来了诏书和朝廷文书,并称,诏书和文书已经在京城文武百官传诵。
同时,锦衣卫和司礼监已经将文书送达到南京和南直隶各处。
另外,成国公、西宁侯、内阁首辅陈演、骆养性、父亲周奎都有信件带回。
成国公和西宁侯都劝说周铉早日回京,主持大事。目前尽管朝廷内部还有一些纷争,但大多数官员同意改制。
内阁首辅陈演的信中言,内阁五位成员和六部尚书都同意改制,国子监、都察院有些官员不同意。目前当务之急,需要周铉回来主持大局。
骆养性则是保证周铉的生命安全。
父亲周奎是既欣喜,又担心,还认为周铉这是篡权。
看了这么多信件和内容,周铉明白,这次崇祯皇帝和内阁看来真是无可奈何才这么做,的确是他笑到了最后。
但是,他仍旧要小心阴沟里翻船,什么刺杀、伏击等。
8月上旬,由孙达和陈子龙陪同、侍卫长张凡率领侍卫队员500人入京。
除此之外,由张大磊率领3000骑在京郊下马,进入了京城,以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路上,孙达询问进入紫禁城,特别是乾清宫大殿是否有危险。
周铉思考半天,他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和天下太平去赌人性。
他还想起了历史上很多“三进三辞”的故事,于是决定不要急着去京城;否则,落人口实。反正,现在着急的是崇祯皇帝和朝中百官。
于是,半路上,他停下来了,写了二份奏折和四封信:一份给崇祯皇帝,一份给内阁,最后两份信给成国公、西宁侯、父亲周奎和岳丈张国纪。
写给崇祯皇帝是为了让他放下戒心和成见,避免让他以为是周铉处心积虑想篡位。事实上,他不想去组阁,因为组阁完成后,后面如何对付建虏和流寇,以及如何搞银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与此同时,山西和四镇也处于一个困难时期,他自己借了不少银两维持官兵的支出,一年需要300万两。
写给内阁是让内阁和朝中百官知道,他对组阁没有兴趣,让朝中有能力的官员去组阁。
写给成国公和西宁侯,是让他们在京中勋贵中进行宣传,他无意组阁,也不知晓“虚君制”,希望皇上和内阁寻找有能耐的朝中大臣担任。
写给父亲周奎和岳丈张国纪是进行一番解释,同时表明他不想组阁,同时让他们对外宣传宣传。
于此一番布置,他才心情轻松了很多。.
(https://www.zbzwx.cc/book/2964340/10968483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