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雍王


第78章  雍王

        空旷的待客厅此时陷入了久久的沉寂。

        察觉到气氛变得不对的白梦颜,快速将酥心糖嚼碎咽下。

        然后,

        她主动伸出素白双手,勾住了李诚修长的手指。

        将视线从外面的衣冠冢收回,李诚对少女微微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

        见此白梦颜才放下心来,神情恬淡,在心底长长松了口气。

        在她朴素的认知里,如果师兄感觉到不开心,那她的情绪也会随之低沉。

        而位于少女斜对面的谢景之,此刻则陷入了深深的迷惘。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叔父在长安做官。

        至于是何职位,官任几品,大人们不提,那他也不问。

        再后来,

        叔父回到江都固步自封,终日独自待在藏剑庐内,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年少的谢景之偶然听到叔父狂士的旧称,还以为是贬义之词。

        在他眼里,叔父不过是个狂妄无知的可怜虫罢了。

        可今时今日,他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印象,陡然崩塌了。

        最近几年,江南之地盛传谢景之是谢家的麒麟子,为此他还曾暗地里沾沾自喜。

        可是和当年的谢三少相比,他谢景之什么都不是。

        完全就是个弟中之弟。

        暗暗瞥了眼表情复杂的谢长公子,李诚只能无声地表示同情。

        果然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对方应该庆幸谢听风是其三叔而非三哥。

        要不然,其大概率会沦为龙傲天爽文里,专给主角装逼打脸爆装备的经验宝宝。

        收起乱七八糟的想法,李诚对于谢听风之后的生平也已猜出了大概。

        毕竟,故事的结局早在十年前就终止了落笔。

        朱雀门之变中,前太子李玄济和宁王被当今皇帝偷袭伏杀。

        那一夜,宁安道旁的太子府血流成河。

        李玄济的五个儿子,一个都没跑成,整整齐齐的踏上了黄泉路。

        思及此,他听到久久沉默的谢观潮沙哑着声线重新开口:

        “后来之事,想必你们也有所了解。

        太上皇当初于晋阳起兵,挥师西进关中,夺取了帝都长安。

        在先帝被宇文贼子缢死江都宫后,其又即皇帝位,改元武成,建立了大晋。”

        “也就在那时,李玄济被封为太子,正位东宫。

        三弟他因文武双全,在谋取关中一事上功劳极大,因此被太上皇封为兵部右侍郎,太子詹事。”

        听到这话,谢景之只感到累觉不爱,整个人都已经麻了。

        李诚闻言,也是不免在心底唏嘘了几声。

        兵部右侍郎乃是从三品的高官,离六部尚书只差临门一脚。

        至于太子詹事则更为了不得。

        其虽同样为从三品官职,却并非二把手,而是正儿八经东宫官员的老大。

        历朝历代东宫的官员结构,基本都是仿照朝廷架构等比例设置。

        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为的是等到太子克承大统后,他这些潜邸旧臣们能最快地掌控朝堂。

        换而言之,

        只要太子不出意外,那太子詹事就等同于预定的宰相。

        并且是在政事堂几位相国里排名居首的那位。

        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

        谢观潮方才所讲的这些,都是十五年前的陈年旧事。

        那时的谢听风有多大?反正肯定不会超过25岁!

        年少骤居高位,挥斥方遒,指点天下,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谢景之光是在心里想一想,就感觉爽到不行。

        而李诚在心底唏嘘过后,轻声出言反问:

        “也就是那时起,舅父他才有了狂士之名?”

        “嗯,的确如此,”点了点头,谢观潮声音平缓地出言解释:

        “当初的东宫人才济济,文有四大谋士,武有十八将领。

        而三弟的性格在外人眼里确实有些张狂,所以被唤作狂士,位列东宫四大谋士之首。”

        听闻此言,李诚脑海中灵光一闪,下意识反问:

        “所以说,舅父他当时未将那位放在眼里,认为对方翻不出风浪,是吗?”

        话语之间,他并未明言那位指的是谁。

        可在座几人皆是心照不宣。

        除了李诚滴二叔,如今的景云皇帝,还能有谁?

        依照谢观潮所讲,谢听风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再加上其镌刻在骨子里的轻狂,对曾经的雍王一时看走了眼,那便是裤裆里着火,当然了!

        而谢观潮闻言短暂沉默了下,接着轻轻一叹:

        “是也不是。

        那几年,三弟传回家的信件愈来愈少,但几乎每封信里,都隐隐表达对今上的戒备提防。

        因此,今上当初曾想移镇洛阳,最终却未能成行,便是出自三弟的手笔。”

        谢观潮所说的是一桩陈年旧事,李诚倒也有所耳闻。

        排除掉他个人憎恶喜好来说,

        昔年的雍王确实不负战神之名,为大晋打赢了中原大战,拿下另外一座帝都,洛阳城。

        两京到手,这才彻底奠定了大晋代魏而称霸天下的正统性。

        而雍王依靠虎牢关之战的大胜,一跃成为大晋三个半军神之首,至今仍旧是段传奇。

        因为帝都洛阳城是由雍王领军打下。

        是故在当年,算是他给自己留下的后路。

        面对长安城里日益险恶的朝堂环境,以及太子与宁王咄咄逼人的攻势,

        雍王为了前往洛阳,可谓煞费苦心,甚至不惜在母后祭日时,于灵前嚎啕大哭。

        不得不说,这一招苦肉计在当时成功蒙骗了武成皇帝与太子。

        就连任命雍王为洛阳留守的圣旨都已拟好,只差加盖政事堂的大印。

        可惜,雍王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未能如愿。

        这也为不久后的朱雀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思及此,李诚不由暗自佩服谢听风彼时的眼光毒辣。

        若真放雍王离开长安,无异于纵龙入海,放虎归山,其后患无穷也。

        以至于从事后的角度看,

        雍王当初那么急迫想前去洛阳,99.99%的可能是打着‘清君侧’的主意。

        这口号前世的朱棣也曾用过。

        只不过,清君侧清到最后,把君也给一起清没了。

        谢听风的手段是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钝刀子割肉。

        先剪除对方羽翼,再逐渐蚕食对方军中势力,最后把雍王这头蛟龙困死在长安。

        但他最大的失败之处,在于没准备好应对雍王狗急跳墙的后手。

        或者说,那年全长安之人也没料到,雍王会无耻地在朱雀门搞偷袭。

        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的suprise。

        事实上,朱雀门之变的过程险之又险。

        主使雍王差一点惨遭当场反杀。

        可不管怎样,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雍王,最终成功杀了太子与宁王,变成了景云皇帝。

        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赢家通吃。

        而输者,则一无所有。

        ……

        ……


  (https://www.zbzwx.cc/book/2965171/11644125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