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四合院之峥嵘岁月最新 > 第178章 成果

第178章 成果


第178章  成果

        陈冀生的要求很过分,陈处直接不加理睬,而老邱却眨着眼睛,看向了安总工。

        显然陈冀生的话,只是对陈处而言是开玩笑。

        对老邱跟安总工而言,却并非不能立马开始。

        见老邱跟安总工在做眼神的交流,陈冀生的脸色一喜。

        直接就给了老邱一个眼神,这俩肯定是有私货。

        “陈处,石钢那个文件做好了吗?

        这是提高石钢工人积极性的手段,你那边抓紧。”

        因为克虏伯译本的事儿,陈处还真是把文件的事儿给耽误了。

        一个行政文件,对陈处而言真是小事儿。

        资料译本目前对石钢极为有利。

        跟东北的鞍钢不同,石钢的前身是民国的龙烟铁矿公司。

        用的技术是美敌的,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一号炉的容积四百立方,一炉出铁二百五十吨。

        这个量是鞍钢一号二号炉合在一起的产量。

        只是目前的技术有点落后,单炉的时间比鞍钢长得多。

        这也是石钢准备大修一号炉,除了炉体损坏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了。

        西方的技术算是一脉相承的,一号炉的耐火材料,跟克虏伯资料上的几乎一致。

        这让看译本的陈处三人兴奋不已。

        这些克虏伯的资料,无论是时间节点,还是技术先进程度。

        都是目前的石钢所迫切需要的,而且也极大的降低了改造高炉的风险。

        不同技术之间的改造,风险自然极大。

        一脉相承的同种技术改造。

        只能算是高炉正常升级,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这样的重大发现,自然比一份行政文件要重要的多,陈处因此也就耽搁了。

        “行,我这就回部里,今天还赶趟儿。”

        如今部属的直管领导也很接地气。

        陈处做事是干练的,嘱咐了一下老邱跟安总工保密事项,就匆匆离开了。

        留下陈冀生三人,默不作声的瞪眼贼笑。

        “陈组长,这资料就是给石钢准备的,转炉还差了一些,高炉的图纸基本一样。

        耐火材料配方也差不多一样,都说一号炉是美敌的技术,怎么跟德国技术一样呢?”

        转炉的改造与高炉还略有不同。

        转炉的技术要求高一点。

        而高炉的大修,有了技术,差不多就是瓦匠活儿。

        虽说没有直接的译本,但安总工已经有了高炉改造的大体方案,十五天的预估时间。

        与之前三十到五十天的时间相比,又是最少一半时间的提速。

        这个对老邱来说可是大欢喜。

        “西方技术差不多相通。

        近些年才慢慢的有了各自的体系,美德算是一脉相承,大差不差也算正常。

        转炉的改造还缺什么?

        高炉的改造,时间不定,转炉不一样,算是另起炉灶,两不耽误的。”

        一个高炉的寿命,现在大概在十年上下,虽说各钢厂的高炉大多老旧,但凑活用是没问题的。

        大规模的停产改造,那也是不可行的。

        而转炉不同,算是一个单独的体系,增减的自由度比高炉大的多。

        “我们的顶吹转炉是当时的侧吹炉改的,改的时候,多弄了一个半炉体。

        侧吹炉的翻转机构不用改造,四十吨的承载力还是有的。

        依照现在的资料,除了烧制耐火砖需要一点时间,东西基本是齐全的。

        只要耐火砖到位,最多七天,就能进行转炉炉膛的砌筑了,最多半月就能试生产。”

        这次接话的是石钢的技术大拿安总工,他跟老邱这俩也是随处打埋伏的货。

        显然也有吞天野心的,在顶吹炉改造之初,就不计成败的准备了接下来的改造材料。

        心黑脸皮厚顿顿吃大肉,这俩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种行为一旦被证实,可是要坐牢的。

        转炉的炉体造价不菲,这俩敢昧下一个半,心也野得很。

        “老安,那是报废的炉体,别特么瞎说……”

        见安总工和盘托出,老邱的脸色一变。

        私下截留比贪污轻点有限,炉体最好还是报废重修的理由更踏实。

        “我不管那个,老邱,既然安总工说了没问题,明天就打上吧!

        还是我说的那样,咱们一起就吃住在转乱旁边了,不出成果不算完。

        你现在就回去,安排食宿跟筹备。

        咱们的翻译可是娇滴滴的大姑娘,条件苦了耽误翻译,比筹备不好问题还大。”

        技术没问题,材料没问题,人员也没问题,成果也就没问题了。

        钢厂的技术改造不能做急茬,可石钢的条件实在是得天独厚,急茬也不算是草草上马。

        见老邱带着风走出会议室,陈冀生跟安总工相视一笑。

        同时吐了一口气,一路巧合真好,就看结果了。

        在厂里找了傻柱,让他照看一下陈小宝,就怕这小子没了管束,出去瞎窜。

        当夜,陈冀生就带着大姐大、二姐、小妹,住进了石钢主车间的技术室。

        老邱这边也是下了大气力,晚上的主菜猪肉炖粉条。

        这是部队的大菜,菜盆里满满的都是半掌大小一指厚的白肉片。

        这让最近嘴已经吃刁的三女,吃的直皱眉头。

        石钢的技术室很多,空出了三个,而且三女的房间,还给安排了一台老旧的工业电扇。

        有了这台电扇,居住条件算是顶级了。

        只是老邱临时改造的室内厕所有点不应景,弄得像是监舍。

        住在石钢的第一晚,陈冀生也没闲着。

        让安总工给找来了一些转炉的资料,看到半夜,才玩着点四五昏睡。

        他这边的灯一关,大姐大就带着二姐、小妹,进了他的宿舍。

        用指头捅了他两下,依旧没反应,这才对着二姐露出了凄苦的表情。

        “小红,他就是这样,用脑过度了,一到晚上就睡死。”

        大姐大跟二姐陈宝红之间的称呼,依旧依照原来的,二姐称呼一舟姐,大姐大称呼小红,互不干涉。

        “我知道的,我以前看书久了,也会睡下去什么都不知道的,一舟姐,你多看着他。”

        战线的形成,就是这么简单。

        不用大姐大卖可怜,卖一下小负心汉,三女之间就步调一致了。

        一早醒来,精力充沛的陈冀生,自然不知道昨晚被卖了一遍,将三女的房门拍的山响。

        带着睡眼惺忪的三女,就在石钢的厂区开始了晨跑。

        四九城的五点半,天色已经大亮。

        石钢的空气与前海不一样,即便是五点半,也充斥着焦炭的刺鼻气味。

        绕了几次,陈冀生才带着三女,在石钢厂部转了起来,相比与其他地方,这里环境算是最好的。

        晨跑有助于加强脑部的供血,一个三公里的晨跑下来,虽说三女累的气喘吁吁,但脑子清醒多了。

        一起住在技术室的老邱跟安总工也醒了,正在谈论着什么,见陈冀生四人满身是汗。

        老邱又匆匆的来去一趟,给了陈冀生一大摞石钢的澡票,还说了换洗的衣服石钢上午就给配发。

        当天上午,石钢的双炉改造,就步入了正轨,首先确定了转炉的位置,之后就是氧枪支架的改造。

        氧枪、管道、支架,石钢这边都有充足的备货,上午一边搞支架,一边拆旧的侧吹炉。

        下午就可以上新的转炉炉体了,之后就是对机械零碎的改装,正好等着耐火砖的烧制。

        在这个过程中,石钢的一号炉,也在准备停产,停一座侧吹炉,也正好赶上了节奏。

        三天之后,石钢的第二台自造顶吹转炉,就开始砌筑炉体了。

        看着一脸激动的安总工跟老邱,陈冀生也是心潮澎湃。

        只要炉体成了,差不多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十天时间出成果,这速度绝对是世界第一。

        这样的神速,全靠老邱跟安总工的未雨绸缪。

        如果没有截留的一个半炉体,如果没有氧枪、管道的充足备货。

        一点点的筹备,加上转炉外壳的浇铸、焊接,没三个月是看不到成果的。

        而克虏伯技术跟美敌技术的共同点,也是造就这种急速的关键。

        不然光一个风险的论证,就要旷日持久。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石钢一家说了算,一机部跟安总工,都请了不少四九城的钢铁专家过来。

        石钢的双炉改造是大事,专家们来了之后,许多都没有再回去,而是跟陈冀生他们一样,住在了石钢。

        只是待遇没有陈冀生他们高级,被安排在了招待所,想要住在车间附近,门儿也没有。

        第七天,公文上算是新造的,石钢二号顶吹转炉。

        开始了最后的吊装,只要转炉吊装完成,改造也就到了尾声。

        时间短促,陈冀生有些不放心,拒绝了老邱跟安总工第二天试炉的想法。

        三人争执了好一通,陈冀生也做出了让步,将三天的复查时间,缩短了一天,变成两天。

        这两天的时间,石钢的技术员,除了要一遍遍的检查新的转炉,还得把锈迹斑斑的转炉打磨出来。

        听到陈冀生的这个说法,老邱跟安总工,都竖了大拇指,这个不应该遗漏的。

        九天技术改造,一天试产,一共十天的时间出成果,跟放卫星也差不多了。

        搞定了老邱跟安总工,陈冀生又找来陈处,这就是邀功的时候了。

        “陈组长,转炉试车,还是不要请领导了,很危险的。”

        新转炉试车,这个陈处是不敢请领导的,万一出了意外,好事儿变坏事儿,也不是没可能的。

        “请是一定要请的,成功了咱们一起庆功,失败了领导们正好鼓励一下工人。

        你去部里请示吧……”

        石钢的新转炉,也不是照本宣科,与四十吨的炉容量相比,陈冀生跟安总工的想法一样。

        稍微加厚一下炉体,将四十吨,控制在了三十五吨上下,头一个炉,容量还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安全、可靠。

        第一炉砸在了手里,影响的可不是一个石钢,而是整个克虏伯的资料项目。

        别看只是少了五吨的炉容量,炉体厚度却是译本资料上的一点五倍,只要第一炉开炉顺利。

        第二炉再做改进也不迟,与陈冀生放眼安全不同,安总工盯着的是出炉时间。

        石钢改进的顶吹转炉,三十分钟左右一炉,克虏伯的资料上是十八到二十三分钟。

        只要第一炉能控制在二十分钟,那时间上的增效,就非常可观了。

        每天总炉数是跟钢产量直接挂钩的,一下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长,也算是了不得的创举了。


  (https://www.zbzwx.cc/book/2965627/11643478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