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卖草鞋的大耳贼大结局 > 第153章 曲阿萧江揭红榜领赏金

第153章 曲阿萧江揭红榜领赏金


第153章  曲阿萧江揭红榜领赏金

        “苏湖熟,天下足。”

        字面意思很简单,太湖周边,土地肥沃,出产丰饶。

        “天下精兵出丹阳。”

        两汉时期,李陵五千丹阳精锐出击,八万匈奴骑兵迎战,单于久攻不克,为之胆寒。

        “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

        主因是丹阳多为山越之民,自古民风强悍,骁勇善战。

        当然,自古就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丹阳人之所以上阵搏命,无非是讨口饭吃。

        那么,问题来了。

        一块肥沃丰饶的土地上,为何会有大量讨饭的人呢?

        真相只有一个:封建权贵的贪婪!

        正因为产出丰厚,获利极大,才会遭到敲骨吸髓的层层盘剥,导致民众失去土地,只能苟延残喘。

        张昭三十年磨一剑,有意杀鸡儆猴,选择了丹阳的地主阶层。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国家搞不好,皇帝自然是罪魁祸首,但横行乡里的地主团体,也几乎没一个好东西。

        作为真正的儒者,张昭希望君明臣贤,天下大同。

        但现实却乌烟瘴气,妖魔横行。

        那就在江东践行平生之志,打造王道乐土吧!

        丹阳大大小小的地主数百,与权贵官吏多少都有利益输送,二者关系盘根错节,像一只巨大的马蜂窝。

        张昭骑着骏马在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丹阳东十里亭,对前来迎接的大小官吏商贾大户,笑语盈盈。

        在簇拥下进了城,入主太守府。

        丹阳居民,见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对沆瀣一气的新太守无感。

        孰料,日上三竿,太守府门前的广场上,有卫士立起了一根两丈高的梁柱。

        柱上贴着红榜:将此柱搬上东门楼者,赏万钱。

        红榜下面拴着一只鼓囊囊的钱袋,应该是赏金!

        丹阳居民中,有见识者一语道破:卫鞅立木嘛,懂得都懂。

        威信威信,没有信用的无赖,狗都嫌,更别谈什么威严了!

        因而,新太守效仿先贤,用意很明显。

        重赏之下有勇夫。

        丹阳城中干体力活的苦哈哈们,蜂拥而至,想碰碰运气。

        与三丈长的木杆不同,广场正中的两丈梁柱有四五百斤,普通人真没几个搬得动。

        接连有数名壮汉上前试探,掂掂分量便放弃了。

        努努力勉强搬到东门,但扛上门楼就太难了,完全没可能。

        临近午时,从北门进来一名赶着大车送货的少年。

        将山货送到店铺收下运费,却听说新太守“立木”的消息。

        百十文钱揣入怀中,少年赶着马车来到广场。

        这时大多数围观者都认定,太守要招募的是大力士,普通人就别去丢人现眼了。

        穿着一身补丁的贫家少年上前,听了一阵,又上前仔细看过榜文,打算赚一笔外快。

        这都赶得上半年工钱了,不拿白不拿。

        围观者中,有人讥笑道:“娃娃,你也想拿这赏金?”

        少年很迷惑,问道:“不能么?”

        “哈哈哈!”

        围观众人一片哄笑,有人嘲讽道:“就你这三寸丁,还想拿赏金,做梦去吧!”

        少年微微一笑,一把扯下红榜,说道:“这赏金,我拿定了!”

        说完回到马车旁,少年解开绳索牵着驮马来到木柱边,再利索地用绳索拴住木梁,最后将木梁推倒。

        “咣当!”

        尘灰飞扬中,众人齐齐傻了眼。

        尼玛,用马拉也行?

        有人立即向附近的守卫举报:“喂,这小子用马拉.”

        守卫上前阻拦,但少年掏出红榜问道:“榜文有说不能用马么?”

        守卫也拿不定主意,立即跑进郡守府,少顷回到广场中,说道:“太守说了:法无禁止皆可为。故,可以用马。”

        “哗!”

        众人为之哗然,多数人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早知道可以这样,咱也揭榜啊!

        赶着驮马,少年优哉游哉地拖着木梁来到东门。

        顺着左侧三十度角的马道,两丈长的大木柱,被一人一马缓缓地稳稳地拖上了东门楼。

        平日里,马拉大车,可载货近千斤,眼下仅仅一个木梁,还解下笨重的车架,驮马毫不费力。

        解开绳索,摘下鼓囊囊的钱袋,搂着马脖子的少年,笑得那叫一个开心。

        跟着来的守卫开口说道:“小子,你真鬼啊!走,跟吾去见太守。”

        少年把钱袋赶紧揣进怀里,警惕地问道:“太守为啥要见我?不是反悔了吧?”

        守卫一脚踹在他腚上,呵斥道:“就你屁话多,快点!”

        太守府,大堂上。

        十五六岁的少年,呼吸平缓,表情冷静到极点,没有半点慌张的样子。

        张昭心中颇为好奇:“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儿人?”

        “回太守,草民萧江,家住曲阿(丹阳辖下县城)南山,以运货为生。”

        见对方镇定自若,张昭再问道:“一人运货?你.十五十六?”

        “草民十六岁,一直独自运货。”

        要知道,丹阳的山越之民可不是善茬,一人赶车,随便哪个荒郊野岭犄角旮旯,弄死个把人太容易了。

        张昭再次打量萧江,继而和善地问道:“你平日运货,一个月挣多少钱?”

        “活多,两千来钱,活少,一千来钱。”

        张昭考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我每月出两千钱,雇你,行吗?”

        萧江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钱不够?”

        “够了!只是,阿母尚在,草民不便离家当雇工。”

        张昭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微笑着解释道:“不是长期雇工,是让每隔三两日送些山货粮菜来,府里会照价购买。”

        萧江想了想,没法回绝,只好答应下来。

        张昭很高兴,让小伙看见山里有啥就送啥,皮毛、药材、飞禽走兽、奇花异石,甚至米粮果蔬都来者不拒。

        丹阳距离曲阿三四十里,脚程快的当天可以走个来回。

        这意味着,萧江不仅有了一份稳定收入,至少有半个月的闲暇时光。

        出了郡守府,萧江重新套上马车。

        收拾停当,他坐在车上抖了一记响鞭,驮马便拉着主人驶向北门,向着曲阿跑去。

        很快,两骑健马冲出丹阳北门,远远地一路跟随着萧江。

        出城十余里,人烟稀少。

        萧江前方,一堆荆棘杂树拦在路面。

        三个满脸横肉不怀好意的家伙,打草从里钻出来,笑嘻嘻地提着短刀长棍迎了上来。

        块头最大的闲汉率先开口:“娃娃,打听个事。”

        “啥事?”

        “吾的钱袋丢了,你瞧见没有?”

        萧江明白,这是遇上劫道的了,当下从怀里掏出鼓囊囊的锦绣钱袋,举在手中。

        “这位大哥,你问的是这个么?”

        大块头眼睛一亮,跨步上前,抓向钱袋。

        三个泼皮眼见萧江领了赏金,便提前埋伏在这里,就是想弄俩钱花花。

        不曾想,这娃娃倒是很懂事,主动“孝敬”。

        算了,这回将他赶走就完事,免得溅一身血,怪臭的。

        一把抓过钱袋,大块头掂了掂,又盯着驮马和大车。

        “咦,这马这车,咋瞅着眼熟哩?”

        大家都已经成年了,自然是钱、马、车全都要啦!

        两名骑士此时互相对视,看来萧江不死也得脱层皮。

        “去帮把手?”

        另一人说道:“太守的意思,看着就好。”

        萧江配合着拙劣表演,木木地说道:“是不是看着像你的?”

        嗯嗯,孺子可教也!

        大块头骂道:“既然知道,你特娘的还不滚?!”

        萧江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说啥?”

        “我说尼酿.”


  (https://www.zbzwx.cc/book/3000629/11741586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