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2章人到山前小开拓
汉中。
张辽和徐晃一同,带着一队人马在巡视。
汉中是从长安到川蜀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方向上的缓冲要害。从汉中到长安,如今傥骆道和褒斜道都算是比较顺畅了,除了子午道。
毕竟子午道想要拓展成为车马通行的道路,着实有些难度。还不是一般的难度,而是很有难度。
为了增加道路通畅,扩大货物吞吐的流量,张辽和徐晃在反复商议之后,除了还要进一步拓展傥骆道和褒斜道的宽度之外,另外一条路程较远一些的陈仓道则是进入了修复和开拓的议程之中。
若是能重新打通陈仓道,也是给长安城南的转运中心减轻一些压力。因为陈仓道是先到咸阳,然后再转向长安。这样一来,不仅是可以使得减缓骆峪口的通行压力,也可以促进带通右扶风的经济发展。
对,经济。
这个词由骠骑大将军率先创造出来,很快的就成为了众人的共识。
经国济民么,称之为经济,很好理解。
跟着骠骑大将军时间越长,便是多少会变成斐潜的形状,呸,是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徐晃过两天,就要离开汉中,前往川蜀,他准备走米仓道,先去川中巴东看一看。
米仓道走的是川中线,若是稳固了米仓一线,也就是意味着稳固了川中。金牛道的川西,米仓道的川中,这两个加起来,再加上川东驻守的鱼复县,永安县等地,也就可是使得整个川蜀都安稳。
后世有句话,叫做想要富,先修路,而在汉代,是想要稳,先修路。
道路,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延伸,就像是动物到了一个地盘上拉屎拉尿确定范围一样,人类的道路,就是在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靠近褒斜道的附近,如今有许多的营地,也有一些厂房正在修建。
在厂房一侧,则是修建了军营和民众居住区。
褒斜道的定位,主要是商货运输,因为这边偏向西面一些,也比较接近金牛道,转运什么的也会路途短一些,除非是不担心保质期的货物,才会继续往东走一段,转去傥骆道,否则绝大多数的货物都是从褒斜道往长安走的。
在张氏叛乱的时候,这里就建了一个军寨,而现在,张辽接管了汉中军务之后,不仅是扩大了军寨,还扩大了民营。
汉中其实拿得出手的东西并不多,茶叶的品质其实也一般,但是作为转运中心,光转运东西南北的货物,就已经是赚了不少了。
『主公之前给我说过,有一个「集装箱」的方式,』张辽对徐晃说道,『我起初一直都没能搞明白是什么意思,直至到了这里……』
这一片营地都是制作箱笼的,营地之中不少人正在忙碌。一旁的营地管事点头哈腰,张辽略微和他说了两句,便是打发他回去做事了。
箱笼并没有什么技术性的门槛,谁都可以做,所以谁做的箱笼,大小长短什么的,都不一样。
而这样的大小不一致,就导致了在运输过程当中的麻烦。
因为不管是褒斜道还是傥骆道,都是水陆两运的,也就是说,有些地方走水容易,就走水,有些地方水流太湍急或是冬日缺水,就走陆地。所以需要经常转运,换车换舟什么的,大小不一的箱笼就导致了摆放的时候很啰嗦,有时候为了将某一件物品塞在车上或是舟上,便是不得不几番调整,就跟挪动华容道的棋子一样,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堆在一处。
徐晃本身的智力值也是蛮高的,看了一会儿之后,便是恍然。
『此举甚妙也!』徐晃点头说道,『某到了川蜀之后,也会让川蜀之中制作同样大小的箱笼!』
统一标准的箱笼,将会节约大量的时间,使得运转的速度加快。当然相比较原本的『调整加塞』的模式,标准统一的箱笼可能会使得某些空间利用率不足,毕竟并非所有货物都能恰好填塞满一个标准箱笼,但是在转运上的速度提升,却能极大的抵消了这种空间上的浪费。
毕竟,现在有了吊臂器具,一起一落,也就是一会儿功夫的事。
徐晃和张辽的位置,是在一个小山丘上,而在山丘的远处下方,到处都是劳作的民夫和劳役,还有数量众多的胡人奴隶,包括在上一次战败之后的巴人氐人等等。
『这里的厂房还有住房,大概一个多月就能全数修好,到时候这些人就可以进山,修新的栈道,』张辽说道,『陈仓道北端,几乎都是要栈道啊……但是真要是修好了,这条路说不得比褒斜道还要更快!』
在这里劳作的,大部分都是壮年男子,五十人编为一队,五队编为一曲,由一队的兵卒看管监工,等到这里的修建房屋的活干完了,剩下就基本上是生产箱笼等比较轻一些的活计,也就用不上那些重劳力,需要另外安排。
徐晃点了点头,然后左右看了看,说道:『粮草储备,还跟得上么?』
作为战将,首先关心的自然是兵卒和装备,粮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装备配给的一种。
张辽笑了笑,说道:『这要多亏了张氏……』
徐晃怔了一下,旋即也是跟着笑了起来,『确实。哈哈,确实如此……』
劳动力,不是免费的,也是需要钱粮供养的,若是在之前,大量长时间集中这些劳动力,着实会让地方官头疼,而现在,因为对于张氏的清剿,以及相关跟风的士族豪右的『赎罪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赎罪银』。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光和影永远都是在一起的。
就像是砒霜,原先也是一味药。
提到砒霜、朱砂等,很多人可能会不寒而栗。这些可以致命的『毒物』,其实只要经过科学、严格地炮制、配伍、控制用量,并找准适应病证,就能治病救人,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简单来说,用得好,就是药,用得滥了,就是毒。
『到时让他们修路,从褒斜道到陈仓道。』张辽伸手指了指北方,『只不过冬天土硬,开春了又是多雨,夏日多虫豸……』
徐晃点头说道:『没错,难处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有,但总归不能有了难处,便是永远不去做罢?』
『哈哈,正是此理。』张辽笑着说道,『在往前走走?今天我记得有一处是要引雷开山,去除巨石。』
徐晃表示同意,两人便是继续向前,进了褒斜道,沿着道路一路前行,走了大概有一个多时辰之后,拐进了一处岔路,然后再走了一段,便是越发的崎岖起来,不能骑马,就在岩石下面下马,翻上了山岩。
各个地方的山脉有各个地方的特色。西南的山脉有很多溶洞,而在秦岭之处,巨大的岩石和堆叠的结构,成为了阻挡道路的拦路虎。
在秦岭之中,有麻页岩,有火山岩,也有大理岩等等,不一而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又大又硬,和那种砂岩或是石灰岩完全不同。
若是没有火药,想要在山间开出通道来,只有修建栈道。
历史上这里还真有一条栈道。
连云栈道。
从汉代就开始修建,然后到了北魏年间才算是全数修建完毕,大概修了近两百年的时间。那可是没有火药的年代,是硬生生从岩石上抠出道路来的岁月!
华夏人,只要有方向,就从来没有『畏难』这一说!
最怕的,就是失去了方向。
不求神,因为神不度人,唯有求己。
有山阻隔,便是移山!
有水洪泛,便是治水!
上古之民便是如此,难不成后世一代代变得更加孱弱?
在这里开山的,大部分都是奴隶了。这些原本企图掠夺华夏的家伙,现在不得不面对着难以下咽的苦果。这些奴隶极大了弥补了劳动力,尤其是重劳力的不足,使得在这里的开山修路的进程得以加快。
再加上火药。
当然,对外宣称,皆称之为『五行雷』。
『属下拜见将军!』负责火药的军校前来拜见。
『免礼,』张辽点了点头,『准备得如何了?』
『启禀将军,都已经准备妥当了,现在正在往下撤离人员。』军校应答道。
火药是特殊物品,都是由军中和工匠双重管辖。黄氏工匠负责核准使用数量,使用地点,使用情况,而军中掷弹手专门负责具体使用。这样的双保险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保证火药的保密性,但是迟早是会被人找到漏洞的,这些举措只不过是尽可能的拖延而已。
毕竟有些技术,是会过时的。
如今用来开山的火药,就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改良,改进,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化工产业,物理化学上面的理论和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
若是在原本的大汉,即便是有火药的制造,顶多也就是会记上一笔,比如原材料是要那边的炭最好,那边的硝石最佳等等,但是绝对不会像是当下一样,还有黄氏工匠一直跟在旁边,不断的记录着点点情况,然后汇总到长安……
某地的炭好,因为什么才好?
某处的硝石佳,另外两处的硝石因为什么不佳?
简单来说,大汉,至少是关中的大汉,开始从知其然走向了知其所以然。
这是小小的一步,却也是巨大的一步。
就像是当下对于连云栈道的修建一样,似乎是从褒斜道改道陈仓道的小小一步,却意味着更大,更宽阔,更顺畅的方向。
『要小心安全。』虽然说这样的话大抵上是属于老生常谈,但是张辽依旧嘱咐了一句,『好了,去罢。』
这一次放药开山,对于张辽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观看了,但是对于徐晃来说,还是挺新鲜的。
汉中多山,路很不好走。
川蜀的山更多,路更不好走。
或者说,自古诞生有华夏,这路就没有好走过。
可不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走过来了么?
『这开山之雷啊,据说有两种做法,』张辽一边看着远处,一边对徐晃说道,『一个叫做失蜡法,顾名思义,就是用蜡先做一模子,外面敷上泥壳,然后泥壳干了就可以用火烤了,然后蜡就会流出来……』
『这你都懂?』徐晃有些惊讶。
张辽哈哈笑了笑说道,『好奇,我个人好奇而已,查看了一些内部文献而已……』
徐晃点了点头,心中对于张辽评价则是更高了一些。
军旅之中,事项是很烦杂的。尤其是一军之主将,有时候事情真的多到难以想象。上至重大的战役筹划,下至兵卒的吃喝拉撒,就连军中一些军校士官的情绪波动,有时候都要去管一管,没天要批复的行文也是一大堆,还有闲心去看什么关系不大的内部文献?
只是为了个人的好奇心?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轻松,也是可以将这些事项都丢给副官,或是文吏去做,但是旁人替着去做么,其效果么,就是旁人说了算了……
这一次来汉中,徐晃的收获很大。
这种收获,并非是说获得了多少钱财,而是在个人方面上的增长。在长安待久了,思维就容易固化,现在出来走一趟,徐晃就发现自己收获了不少新知识。
徐晃个性沉稳。这种沉稳一方面是天生的,另外一方面则是后天形成的。而相比较徐晃而言,张辽就活泛了不少,尤其是张辽并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投到曹操麾下的,自然就不会像是历史上那样,谨小慎微,即便是被曹操怀疑监视,也装作看不见……
所以,张辽当下思维什么的,就比徐晃放得更开一些,走得更远一些。
就像是张辽在汉中推进的农兵训练。
农兵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但是『农兵训练』是。
徐晃前两天看过一次『农兵训练』。
『农兵训练』有些和周朝春秋之时的『农兵合一』有些相似,但是又有本质上的差别。
『兵农合一』的制度,是服役人员平时散在村社为农,遇到了战时才临时征集为兵。平日里面作为农民的时候,兵器收归国家统一保管,临事征兵之时,也同时发授武器。
这一类的农兵与终日兵不离手、手不离兵的常备兵卒有明显的不同,形成临战集结和临时授兵的兵卒制度体系。
之所以『兵农合一』的制度会被淘汰,是因为这玩意战斗力实在是太低了,纯粹就是炮灰,随着华夏战场之上的战争烈度越来越高,这种低品质的兵卒当然就越来越不适应战争的需求。
而张辽的『农兵训练』则并不是遇到战事的需求,似乎存粹只是为了训练农户……
就像是徐晃见到了一次农兵训练。
那是在汉中的五号屯堡附近。
五号屯堡,周边就是屯田,屯堡中大概是两百户人,有一个校场,并不大,然后农兵就在校场内训练。
冬天没有什么农活,参加训练的有钱发,所以很多人很踊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又不用真上阵杀敌,拿些钱补贴一下家用不香么?
其实训练的效果不怎么样。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农户,迈出了从家里面到户外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屯堡之间的比武,就像是兵卒部曲之间的比武一样,有人赢了,自然是有人输了,赢了有奖励,输了的,带着鼻青脸肿回去,难免憋着一口气,来年再比。
这是屯堡之内的农夫自己想要赢,而不是旁人逼迫着他们去赢。
张辽说,他准备再将这个模式完善一下,然后上报给骠骑大将军,看看能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屯田堡去……
屯田兵,农闲的时候为兵,农忙的时候耕作,看起来很美,但总归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说敌方也一样配合季节农时,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打仗,或者说仗打到了一半,看见时间不够了,快到农忙季节了双方就封盘,各回各家然后等来年继续。
所以骠骑大将军采用的常年常备征募兵制,才是更加符合当下的需求。可是这样的征募兵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农夫只是专注于耕作,一旦兵线失守,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农夫可能就会瞬间崩盘。
这是张辽结合汉中的战役做出来的结论。别管张氏在那个时候招揽了多少农兵,看起来有多少人马,只要正卒的战线一崩,接下来就是全面垮塌的局面,救都救不回来。
如果说有农兵可以依托坞堡顶一阵,亦或是不跟着乱哄哄跑,甚至只是需要在逃亡的时候能听得懂兵卒号令,分清楚左右,不至于直接撞上好不容易收拢的兵阵,不形成滚雪球的连带效应呢?
是不是又是一番局面?
这就是『农兵训练』的重要性了。
不一定需要这些农夫上阵杀敌,但是如果能在极端情况下起一点作用,那么在之前花的这一些训练费用,钱粮支出,也就值了!
徐晃微微的呼出一口气。
看来自己是安稳了些时日,竟然被人追上来了……
徐晃暗自想着,然后看了一眼张辽。而且眼下的这个张文远,说不得还有琢磨着要撰写兵书,做些武备志念头吧,否则怎么会对于那些比较偏门的知识也肯花时间去了解?
比如五行雷的制作方式……
『要点火了!』张辽指着山上摇动的红旗。
过了片刻,便是轰然一声巨响,在山谷岩壁之间回荡,即便是离得这么远,依旧是感觉耳膜嗡嗡而动,久久不能平息。
『开了,山开了!』有兵卒上前检查,然后冲着山下大呼,『开出新路来了!』
(https://www.zbzwx.cc/book/3108722/71435482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