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1036北宋经济危机
第947章 1036北宋经济危机
“有流出是一定的,只不过其中缘由未必都是这个,其中应该还有大量白银进入的缘故。”
魏广德说道。
这话,自然也是做不得假。
商人逐利,自然是能够发现大明和倭国之间金银价差所带来的巨大套利空间。
而这种套利空间的存在,他们自然也是会想法设法利用为自己获取利益的。
不过魏广德相信,大明金价的变化,更多还是因为倭国和夷人大量白银的输入导致的。
对此,魏广德也没有打算藏着掖着,而是把自己想的说了出来。
“可是,就锦衣卫收集的情报看,夷人在大明和倭国大肆收集黄金运走是不争的事实。
若只是贸易原因少量流出还就罢了,可若是夷人为逐利,疯狂从我大明收走黄金.”
张居正说道这里,话音忽然顿住,他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说下去。
张居正可不是迂腐的酸儒,他是比较务实的一个官员,虽然他也想不明白黄金被夷人拿走会对大明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但是本能还是告诉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他们也送来了白银。”
只是这时候,刘守有忽然插了一句嘴。
不过话一出口,刘守有不免有些后悔,两位阁老说事儿,他听着就好了,插什么嘴啊。
若不是有阁老当面,他都想给自己一巴掌,让自己长长记性。
不只是刘守有的话,确实也提醒了张居正。
先前只想到黄金流出对大明或许不利,可却忘记人家来贸易,也是带着大量白银来的,换走大明的商品,剩下的才换成黄金。
可若是禁止和海外贸易,那些作坊的产出怎么办?
要知道,这几年江南许多作坊都扩大了生产,招募许多失地流民进工坊做工。
不论如何,工坊的扩大生产对于稳定地方是有好处的。
可一旦断绝和夷人的交易,这些工人和工坊可就黄了,要出问题的。
就在刚才,张居正想到的应对办法,第一个就是断绝海贸,不和夷人交易。
不过在他眼角余光看到魏广德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法子行不通。
魏广德是当初实施海贸的主要倡导者,一手推动了月港开海,他这个时候应该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想到这里,张居正有了主意。
事儿是魏广德搞出来的政策引起来的,是不是就该让魏广德自己解决。
想到这里,张居正对着魏广德说道:“善贷,你看看,当初月港的事儿,是你极力促成的。
可现在却发生这样的事儿,虽然我不知道夷人大量套取黄金对我大明的危害,可此事必须想办法杜绝才好。
不管是瓷器、丝绸还是茶叶,卖给夷人都没问题,可是黄金还是要控制一下为好。”
张居正明确把锅甩给魏广德,可魏广德也知道自己得接住,不然开海可能就会再次成为朝臣攻讦的理由。
其实从隆庆年到现在,依旧有官员拿着开海说事儿,认为违背祖制。
只不过发话的人权势地位不高,真正高的也清楚,事儿在内阁是一致支持,说反对没用,还得罪魏阁老,划不来。
只是张居正的话,也让魏广德明白了,张首辅是真没看明白黄金和白银,或者说一国货币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心说,看样子自己有必要把事儿和张居正说个明白才好,免得他还云里雾里。
不过眼角余光看到一边的刘守有,魏广德心中就犯嘀咕,要不要让他也知道?
他带刘守有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表现此事是锦衣卫报上来的,他没什么不可对人言的事儿。
若是打发走刘守有,自己再拿着东西过来,说不得人家还说他藏藏掖掖的。
算了,让他也明白,这样锦衣卫在搜集信息的时候,才能有个明确的方向。
“叔大兄,还有思云,你们可能到现在对夷人大量套取黄金的危害还没有想透彻,我就先把这个简单说说。”
魏广德开口,打算先说清楚事儿。
于是,他接着说道:“先前已经说了,夷人从大明和倭国套取黄金,那摆明了他们那边缺黄金,可为什么缺?
只因为他们比我们还喜欢黄金吗?
我看不见得。
我明人对黄金白银也是趋之若鹜的,而且自古黄金就比白银贵,显然也是有原因的。
不说黄金白银为什么会这样兑换,但说当夷人从我大明和倭国搜集走黄金后,日导致两地黄金紧缺,金价兑换白银必然上涨。
在此,我们可以做个假设,今日夷人带着十万两银子到我大明,买走五万两的货物,剩下的换成黄金,这会儿我大明的金价可是一比七。
不说能换走多少,但就是十年以后,我大明白银流通大增而黄金减少,金价必然大涨。
届时,怕就是十五两银子才能换一两黄金。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若黄金都被夷人控制,我们需要黄金时,他们哄抬黄金和白银的兑换价格怎么办?
两位大人可别忘了,貌似夷人不缺白银。
若是他们把黄金兑换白银的价格定在二十两,甚至三十两,到时候又会如何?
白银这东西,说到底,是钱,若是民间真的需要这么多银子流通也还罢了。
可若是民间用不到这么多银子,那会是什么情况?
俩位应该知道钱也是有贵贱,前朝宋时就有过。”
魏广德开口说道。
魏广德说的贵贱,在后世说的起身就是物价,一文钱在古代的购买力,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
<div class="contentadv"> 北宋政治清明、人口激增,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产值总量占据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繁荣的商品经济市场离不开货币的大量流动,所以宋朝自然成为我国古代铸币的高峰期,各种年号的宝文钱前后多达43种,年均铸币量更是唐朝的20倍,堪称历朝之冠。
北宋王朝的一百多年间,国家平均每年铸造货币超过一百万贯,鼎盛时达到惊人的五百万贯,经济的发达程度可见一斑。
诡异的是,在市场经济和铸币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北宋却深受“钱荒”之苦,时常陷入货币短缺、百货不通的窘境。
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钱荒”的现象至晚在唐末五代时就已出现,只是由于两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这一经济学现象才被无限放大。
海外贸易高度繁荣、与少数民族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赋税制度上的深刻改革,其实都涉及到货币危机,只不过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把这门学问搞明白。
对于宋朝来说,“钱荒”出现很是突兀,又是前所未有、头遭经历的,缺少前人的经验和预警,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货币危机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初始,经济发展和铜钱铸造量匹配,此时宋朝经济空前发展,百业兴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时的宋朝物价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日子是过的相当好的。
可惜,随着经济发展,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铜贵钱贱”,铸造出来的一文钱耗用的铜料价格比铜器价格便宜,于是有不少精明的商人偷偷销毁钱币,熔制成更值钱的铜器出售,从而赚取暴利。
根据宋朝保留下来的文档,销熔十枚铜钱就能得到一两精铜,制成的器皿价格是原来的五倍之多。
后来国家实施“铜禁”政策,铜矿资源更为稀缺,利润又涨到了十倍有余。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民间涌现出大批效仿者,不论是富商巨贾还是平头百姓,都养成了“藏钱”的习惯,宁愿堆在家里攒灰生锈,也不愿意拿到市场上用。
就连官方的钱监里,也出现了熔化旧钱铸造新钱的情况。
铜钱的价值比它的原料价值还低,大量货币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失掉了,从货币变成货物,流向了铜质器皿市场。
同时,宋朝所铸铜钱还大量流入境外,也是促成北宋出现“钱荒”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边境海关每天都有大量富商巨贾进进出出,出则满载成车成船的货币,归则带回大量塞外、海外的商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量的北宋铜钱流向周边四夷,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自然就不够用了。
不论是北边的契丹、女真、西夏、高丽,还是西南的大理、吐蕃,大大小小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在使用宋币进行商品交易。
这就好比后世的美元和人民币,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国广泛流通,正是因为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繁荣之故。
虽然宋廷制定了一系列律法限制货币外流,但还是屡禁不止,这就是为什么不论官坊铸造多少铜板都不够用的原因。
民间钱荒,自然铜钱的购买力也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物价上涨。
包括李覯、王安石等在内的一批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北宋“钱荒”乱象的祸根,本质上源于铜币的面值低于实际价值。
从这个症结入手,北宋先后进行了多次货币改革,主要进行了两个方向的尝试:一是降低货币的原料价值,二是提高货币的面值。
北宋朝廷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在铜币的质量上做文章。
比如在铜币中掺杂其他金属,《宋史》记载,时任三司度支判官的许申曾向朝廷建议,将铁与铜混铸,以减少货币中铜的含量。
一枚铜钱可用三分铜、六分铁,剩余一分掺杂铅、锡等便宜金属。
没想到投入生产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方法成功率太低,耗时一个多月才造出来一万枚,铸币工人苦不堪言,这种方案也宣告失败。
后来就是减少小钱的铸造量,改铸相对省料的大钱、铁钱等。
其实,北宋宰相蔡京对这一思路加以改进,采用黑锡和白锡掺杂在铜液中,制成“夹锡钱”在陕西一带推行。
但随着蔡京被罢免,这种刚刚流通了两年的新币也被朝廷废除。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增加货币面值无疑是更加科学有效的法子。
果然,“折二钱”普及后不久,东南一带的“钱荒”危机终于开始缓解,不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平民百姓,都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
此后,每当宋廷遇到“钱荒”,都会沿用这一方法,陆续推出了折三钱、折十钱等,直至后来首次发行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比欧洲领先了近三百年。
虽然交子的出现,在后世人看来是一场变革,很先进的变革,但在当时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钱荒发生前后,因为货币供应量失衡,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一方面,铜钱大量外流,市场流通的铜钱吃紧;另一方面,商品物价飞涨,尤其是徽宗时期爆发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以粮价为例,宋神宗熙宁年间米价平均每斗七八十钱,到靖康年间已经达到“斗米二千”,甚至出现“米斗至数十千”的现象。
“钱荒”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说货币流通少,物价应该下跌才是。
可是宋朝对货币的需求太大,所以劣币大量出现,比如铁钱,就是按照一比十的价格和铜钱进行兑换。
宋朝政府为了缓解当时铜钱稀缺的问题,规定了允许铁钱在蜀地流通,但是流通的量要按照铁钱和铜钱的比例规定。
铁钱的流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铜钱的稀缺,但是铁钱的铸造数量过多直接导致了铁钱贬值严重,造成物价飞涨。
至于最后才出现的交子,说好听是为了大宗交易方便,其实还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而来。
北宋边患的严重,军事费用开支有增无减,加之后期宫廷奢侈浪费,吏治腐败,冗官俸禄赏赐增多,终于使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
国家没钱了,就打起了交子的主意。
宋朝真正意义上出现通货膨胀就是在官方开始发行纸币以后,也就是设立官方的纸币发行机构“益州交子务”之后,规定交子的固定面额,并将铁钱作为交子的准备金。
之前是劣币大量出现导致物价上涨,而当朝廷选择发现交子的方式解决财政危机后,形势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可以说,魏广德说出宋代钱贵到钱贱的变化,就完全可以代替此时的大明情况。
现在大明的经济还算稳定,可是大量白银流入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https://www.zbzwx.cc/book/3126803/11443368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