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6、议和的前提
正说话间,冬香拿着最新的收到的情报走了上来。
杨凡接过来看了看,就扔在了小炕桌上。
小娘皮和林月如赶紧拿过来看。她俩看完这张纸,只能摇头叹气了。
袁崇焕的追法是不可能追上清军,其实就是追上也没有任何意义。只要没能利用蓟门天险挡住清军的主力部队。追击其实毫无意义。
九千多骑兵,就算再精锐,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
他们怎么能打得过二十万清军。而且此时清军已经分兵,一路向着顺义追击刘策,一路向着昌平追击尤世威。主力五万多八旗,则直接进攻通州。直奔帝都而去。
不过这种曲线救国的追法,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清军必然先于关宁军抵达京师城下。
最新的情报显示,清军在围着京城打草谷,一路抢劫京畿的庄园。掳掠人口,抢夺粮食和各种物资财物。因为是急行军,关宁军只有九千多骑兵先到京城。其他步兵掉队,正在后续赶来。
“十五日,皇太极帅兵到了通州。开始肆虐京城周边的百姓。讽刺的是,这天朝廷收到了袁崇焕“必不令(后金)越蓟西一步”的奏章。”杨凡冷笑着说道。
他心里怒火在腾起,这些人弄权,遭罪的都是百姓。
小娘皮说道:“他这些行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用问吗,就是制造恐慌,让皇帝和内阁害怕。他现在已经撕下假面具了。不装了。”林月如撇嘴说道。
“他敢!”小娘皮气呼呼的道。
“有啥不敢的,胆小不得将军坐。他这半辈子不就是靠着比别人敢干起家的吗。他每一次冒险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久而久之,他都麻木了。早没了当年单骑出关时的战战兢兢了。”林月如继续毒舌。
“事实也不一定就是你说的那样,这只是你最恶毒的揣测罢了。”小娘皮还是有底线的。她不愿意相信这一切。
可是事情的走向,确实是向着最恶意的揣测靠拢。
杨凡低着头没有说话。其实,直到历史上这件事尘埃落定,这件事都没有暴露出来。是不是他当时真的想铤而走险,已经没法证实了。也证实不了。
因为,崇祯根本就没有被吓倒,他纵有万般不是,万般缺点。但是,他在每一次自身危机重重的时候,他都冷静而理智的可怕。
在这一点上,袁督师和他的段位还差的远。
崇祯从头到尾,就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可惜袁督师从一开始,让他去守蓟州,而不是带兵来京城,这个举动上就没看明白。
崇祯就是搞政变起家的,他玩这个很拿手。
一般人在这方面和他掰手腕,那是以卵击石。
“他吓唬皇帝和内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带兵进城。”林月如把一份情报拍在桌子上。
十七日夜晚,袁崇焕率军抵达京城左安门下,于城外韦公寺庙扎营。第一批队伍只有九千骑兵抵达城下,步兵队伍则要分批次前进,随地扎营休整,抵达都城汇合袁崇焕。袁崇焕队伍因为急行军,士兵和战马都很疲惫,袁崇焕请求入城休息,但陛下拒绝辽军入城。
杨凡说道:“毕竟事情没有发生,我们也不能就此认定。也不排除他眼见五年复辽希望渺茫,打算借此机会恐吓皇帝和内阁。以战促和,和皇太极结一个城下之盟。把他五年复辽那个隐患消除掉。”
“如果是第一种打算,他想夺门,彻底解除隐患。必然皇太极会配合他。那么他所有的诡异行为,一定是私通建奴,就是汉奸。如果是第二种,那他肯定不是汉奸,只是想给自己脱罪。现在这种局势下,是唯一可能和满清议和的机会。现在皇帝和内阁都吓破胆了。他心里很清楚,不把皇帝和内阁吓住,是不可议和的。”
小娘皮和林月如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杨凡的分析。
这个分析是依托于袁崇焕目前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一次清军打入京畿之地,他的罪责难逃。只有想办法促成合议,才是他唯一脱罪的办法。
否则,前脚清军一走,后脚崇祯就得把他下狱。
如果能促成城下之盟,合议既成,崇祯自然也没办法再找后账了。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没有证据的猜测。
但是,不管他是忠臣还是汉奸。这两年来,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法解释。他私下和皇太极书信来往。(这些信件原件在台北故宫)。白喇嘛在他和皇太极之间奔走,穿针引线传递消息。
这两年来用各种理由,搪塞、推迟北伐。先是用准备不充分拖了一年。第二年拖不下去,又说缺少战马。
皇帝批了银子给他买马。结果到最后,八万匹马,一个也没见到。银子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否则,现在就不是九千多寒酸的骑兵了。而是十万铁骑赶到京城城下。
这一次蓟州的事情,他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他遣散蓟州军队的事情,不论事后如何解释都没用。
当时在蓟州城内队伍有昌平镇尤世威,五千士兵。保定镇曹鸣雷,三千士兵。宣府镇数千士兵。蓟辽总督刘策三屯营撤退的蓟镇营兵队伍。辽东督师袁崇焕队伍一万余士兵。
袁崇焕临阵遣散援军,昌平镇尤世威队伍回昌平,宣镇队伍驻守三河,保定镇曹鸣雷队伍三千士兵驻守蓟州城内,令刘策队伍也离开蓟州,去密云驻地。
原来,蓟门是有四五万兵力的,后来袁崇焕提出淘汰老弱兵员,精简了部分兵力,接着,修建锦州城的时候,又调走了一万人到辽东关外,这样,蓟门防守就薄弱了。如果在修建锦州城之后,袁崇焕能立即调遣兵力增防蓟门,也不会给后金有机会乘虚而入。
袁崇焕到了蓟州,终于找到了蓟辽总督刘策。他对刘策说:蓟州这里有我在,你去分守密云吧。那里也很重要。
刘策深知自己是蓟辽总督,就应该驻扎在蓟州。自己要是走了,一旦出事,就是临阵脱逃。到时候袁督师要是不认账,他就麻烦了。
再说了,他丢失遵化和三屯营,长城防线崩溃,他还没办法交待呢。
他于是就说:“蓟州这就是我的负责防守地方啊,督师您为什么让我走呢。”
因为按照大明的惯例,蓟辽总督防区在蓟镇,正是刘策的防区。而袁崇焕虽然也督师蓟辽,但是只是领导责任,他实际的重点在辽西走廊。主要负责山海关以外。
崇祯明确过双方责任。卿治兵关外,关内疏虞责有分任。
所以刘策其实并不想走,因为清兵从这里突破了,他责任最大。
但是袁崇焕说:有我在就够了。然后把刘策和其他的援军分遣各地布防,就留下自己的军队来镇守蓟州。
本来刘策还想争一争,但是就在几天前,皇帝下旨,把所有援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袁崇焕,他也是没办法反抗了。否则再顶下去就成了抗旨。毛文龙殷鉴不远,万一袁督师发火请出尚方宝剑砍了他也不是没有先例。刘策想了想还是怂了,老实的去密云了。
如果这些事情还不够大,他还把毛文龙砍了,这件事加上可就够大了。
这一次袁督师发明的曲线追击,再加上要求带兵入京城(明代没有圣旨客军入京城是死罪。)
这些事情积累在一起,皇帝本来就多疑,会怎么看他。
他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在崇祯看来,全都是对皇太极有利的。
(https://www.zbzwx.cc/book/3137692/781366848.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