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代晋免费阅读小说 > 第五四六章 难题

第五四六章 难题


  正月十九,前往京城送信的李正赶了回来,带来了京城和来自石城县老家的消息。

  李正说,顾兰芝得知生子的消息之后,高兴之极。当即便要前来徐州。但考虑到路远天寒,京城和徐州都落了大雪,前来不便。李正便劝说她们过两个月,等天气暖和来再来。

  顾兰芝考虑再三便也同意了。让李正带了不少她亲手缝补的孩儿衣物鞋袜什么的,另外让李正传话给李徽,要他好好的对待张彤云。媳妇儿为李家生了儿子,那是大功臣,必须要好好的将养,不许惹她生气。否则她必不答应云云。

  李徽听了这话呵呵而笑道:“我怎么敢欺负彤云,供着她还来不及呢。”

  问及母亲和丑姑的身体,李正有些吞吞吐吐。李徽觉得奇怪,连番追问。李正才告诉李徽,年前顾兰芝生了一场病,病只是风寒之症,也算不得太大的病。但是拖延的时间很长,足足二十多天才痊愈。痊愈之后身子也虚弱的很。

  李正说,本来天气虽然寒冷,但也不是不能来徐州。但看顾兰芝虚弱的很,怕她受不了路上的折腾,便只能让她将养身体,天气暖和了再说。

  李徽听了,心中颇为愧疚。自己和顾兰芝还是有感情的。顾兰芝吃了那么多的苦,自己不能在旁照顾。生了病自己也不在身边,着实有些不该。

  当初就该带着她一起来徐州,但顾兰芝不肯,她是怕妨碍自己。当时又考虑到徐州未知的状况,生活不如石城县老家舒坦,便也没有强求。这一次天暖和了之后一定要将母亲和丑姑接来生活在身边多住些日子,尽尽孝心。

  李正还带回了其他消息。他去谢府求见谢道韫,因为张彤云生产的消息是要向谢道韫知会一声的。不过谢府管事说谢道韫不在家中。李正只得请管事代为传话,告知谢小姐一声此事。

  张玄那里,倒是有了回信。

  张玄得知妹妹生了孩儿的消息甚为高兴,他告诉李正,眼下开春,衙门里事务繁忙,暂时难以脱身。过了正月,他会亲自前来探望李徽和张彤云。

  张彤云得知兄长要来,甚为高兴。不过,没有谢道韫的消息,张彤云又有些不快。她很想将自己的这份喜悦和谢道韫分享,没想到李正却没有见到谢道韫,也没带回来只言片语。

  李徽安慰张彤云说,谢小姐是一定会知道这个消息的,没准哪天她便忽然来了也未可知。没准张玄来的时候,谢道韫也会跟他一起前来也未可知。

  这其实也是李徽心中的期望,他虽谢道韫也颇为想念了。

  但是,李徽不得不将这些事暂且放下,将心思转到眼前的现实之事中来。新年过的虽然热闹,儿子出生固然更是喜事,但也不得不面对眼前严峻的现实。

  虽然李徽已经在心中制定了助农助渔改善徐州社会治安和百姓生活状况的计划。李徽也相信,今年的徐州定会有极大的变化,百姓们的精神面貌会好转,生活也会变好。假以时日,随着进一步的推进各项计划,必会越来越好。

  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是。自己的募兵计划却迟迟不能开展。

  募兵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钱粮足够,一个是有足够的人力。现在采取的措施,在短时间内只能令徐州百姓们日子过的好一些,但却并不能从中取得多大的收益。相反,自己还要往里边搭上不少钱财。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如果徐州的状况好转,不排除百姓回流徐州的可能。但是,那或在两三年之后,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三年的和议期限一到,后续情形如何谁也不知道。即便是这和议订立的三年也未必便是约束,秦人会随时翻脸,只要他们认为时机到了,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撕毁和议。

  强行征兵也不是不可以,但只会让徐州的状况变得糟糕。

  李徽制定的一揽子计划,可不只是为了一时。李徽内心里是要将徐州打造成一个自己可以立足的地方的。这里繁荣安定,人口增长,兵强马壮,那便是自己的本钱,也是自己来徐州的意义所在。若是釜底抽薪,搞乱了这里,那会得不偿失,完全背离自己的计划。

  钱粮的事情,靠着朝廷的供给是不现实的。李徽已经看出了这一点。就算朝廷如数供给,募集一万兵马那也不是李徽的目的。偌大徐州边镇,一万兵马是万万不成的。更别说出于增强自己实力的考虑,也必须要拥有更多的兵马。朝廷固然有兵额的限制,但李徽早已想好了,必须以义民团的名义募集更多的兵马。

  整个徐州的兵马数量起码要在三万到五万之间,才有安全感。否则,根本没有可能保护徐州,也不可能为其他人所重视。

  以义民团的名义掩人耳目,虽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那意味着,这些兵马的装备和粮饷都需要自己想办法筹措。那可不是小数目,当初在丹阳郡募集一万民团,都花费了数万万钱。那还只是以极低的标准发放粮饷。养一支几万人的兵马,要花费的钱粮那可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这一切都归结到两件事,钱粮和人力的问题。李徽知道,自己必须找到办法破局。否则,自己即便身在徐州,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因为即便自己想尽办法的维持住徐州的局面,安定民心,短时间内,也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源。无论钱粮和实力,都不可能从徐州地界上筹得多少。

  正月底的一天,李徽和荀康在公房中闲聊的时候,李徽有意无意的谈及了募兵面临的难题。李徽谈及此事是为了想听一听荀康的意见。身边能够商量的人不多,这件事周澈是没有主意的,荀康也许能给出一些建议。

  果然,荀康似乎考虑过这个此事,在李徽提及此事之后,荀康给了李徽一个意外的回答。

  “刺史大人最近常常深思踱步,便是为了募兵之事而烦恼是吧。下官也考虑过此事,在下官看来,这件事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李徽讶异道:“哦?德康兄有办法?”

  荀康微笑道:“未必便是个好办法。”

  李徽道:“说来听听。”

  荀康点头道:“那我便妄言一番。钱粮的事情,下官确实没有什么办法。朝廷若不提供钱粮,依靠徐州本地募集是不可能的。下官说的是人力。”

  李徽道:“且不谈钱粮,人力从何处来?”

  荀康沉声道:“刺史大人莫忘了,我徐州可是边镇之地。一直以来,我徐州曾是北方流民大举南逃而来的地方,一度乃流民聚集之处。啸聚无数彪悍流匪。当年大司马桓温便说过,京口酒可饮,徐兖兵可用。那可不是夸奖徐州,而是说,我徐州是流民流匪聚集之地,是募兵的好地方。几年前,秦灭燕国之时,北边战乱,人心惶惶。大批流民往南逃,人数不计其数。但朝廷担心流民南下涌到江南,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治安问题,造成动荡。故而曾下了旨意……”

  李徽道:“是令流民不许过江的旨意是么?”

  荀康笑道:“那是针对已经逃过来的流民。朝廷同时下旨,要求各边镇严防死守,不许流民南下入境。已经进来的,抓到之后进行前番。当初桓大司马下令,自寿阳到我淮阴一线,沿淮兵马严守边镇,减少流民南下。已然进来的,也要驱逐出去。当时桓大司马倒也愿意让青壮留下,但是流民都是拖家带口的下来的,不让他们的父母妻儿留下,青壮自然也不肯留下。所以,那段时间,本官曾奉命同徐州军领军将官一起,驱逐了许多百姓,拦阻了许多百姓。”

  李徽皱眉道:“真是愚蠢啊。”

  荀康一愣,李徽忙道:“我不是说德康兄,我是说……朝廷的政策实在不高明。人力乃最大的本钱,流民南下当敞开胸怀接纳安置,居然不许。当真愚蠢之极。”

  荀康咂咂嘴,心道:你这公然辱骂朝廷,也太过分了。

  不过荀康倒也不会说什么,地方官员私下里谁都骂。司马氏,王谢等大族都在其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倒也不能完全怪朝廷。毕竟流民之祸确实是极为凶险,我大晋曾有过前车之鉴,故而朝廷重视也是应该的。况且,几年前秦灭燕国,燕国大量流民南下,朝廷也担心其中夹杂细作,秦人乘机裹挟流民南下,那可不是小事。”荀康解释道。

  李徽笑道:“这理由可站不住脚。拒绝百姓南下,这是最愚蠢的。而且那些人大多数都是心向大晋的百姓。”

  荀康笑道:“不谈此事对错,我的意思是,我徐州人力固然不足,但北边却有大量的人力。北徐州,北豫州,青州之地,都有大批我大晋故地百姓。如能从他们当中招募,经过甄选之后,或许能够解决人力的问题。”

  李徽闻言缓缓点头。荀康倒是提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确实,北边原来是燕国的土地,鲜卑人占领之后,国中大多数百姓都是汉人,都是原来大晋的子民。这些人心向大晋,所以才会往南逃。若是能从中招募,以燕国故地人口曾有千万之众的巨大数量,定可招募到不少人力。

  “不过,这其中有些难题需要解决。其一,招募北边的人,朝廷是否允许。他们现在可是秦国百姓的身份,会不会带来两国的纷争。其二,现在徐州以北并无战事,当地百姓曾为我大晋所拒,现在还是否愿意南下?其三,若是拖家带口的南下,我们如何安顿。土断垦荒倒是可以,但是安置他们需要大量钱粮,可否负担的起。这三条都能解决的话,还有最后的便是养兵的钱粮如何筹备?大人的意思是,除了朝廷的一万兵额之外,还要多招募两三万兵马。这笔巨额钱粮从何而来?”荀康沉声道。

  李徽皱眉起身,负手踱步。


  (https://www.zbzwx.cc/book/3137852/10935278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