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成功还是失败?日本定档!
第311章 成功还是失败?日本定档!
“成功还是失败?《赤壁》票房大卖背后的差评如潮!”——《羊城晚报》
“故事讲不明白,人物完全跑偏,内核几乎没有,电影等同胡编,如此评论《赤壁》,是否有些偏颇?”——《每日娱乐报》
“纵然赤壁中有许多槽点,但依旧无法掩盖这部电影的光辉。”——《南方都市报》
“不以三国历史为宣传点,反而以林志琳和梁超伟的床戏,这是一部历史大片应该做的吗?”——《华夏日报》
看着助理买来的报纸,吴白鸽愤怒的将其抛在了桌上。
“都是些什么记者,不懂电影瞎说话!”
其他文章都还好,但《华夏日报》的文章,可以说是真的戳到他了,让他有点破防。
《赤壁》这部电影,从2月份就开始做宣传了,可主要宣传的是谁?
不是梁超伟,也不是金成武,甚至都不是演曹操的周润髪(他没演《加勒比海盗3》,就不会拒演《赤壁》),而是饰演小乔的林志琳。
总结一句话就是,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志琳姐姐演了小乔。
你问为什么?
吴白鸽1984年就前往台岛发展电影事业了,他背后站着的台岛人脉资源,不比港岛的少多少。
而林志琳,是台岛那边最近几年想要力捧的明星,哪怕她是模特出身。
在参演《赤壁》之前,林志琳只不过是一个在台岛小有名气的主持人而已。
她能成为《赤壁》女主角,背后当然是有大推手的。
吴白鸽也一直都是“用内地资源,捧港台艺人”这个论调的支持者甚至急先锋。
这两方结合在一起,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只是,如果换成以前,内地的一些有心人,知道林志琳是港台圈子想要捧的新人,就不会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
就如同当年金成武被力捧,让内地一线男演员给做配,大家也都忍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前有吴渊《你的名字》证明纯内地班子也能拿到高票房,港台班子不是唯一。
中间又有冯小刚的《集结号》再次证明,没有大牌演员出演,依旧能拿上亿票房!
现在还有《地心引力》这个内地演员主演,再次刷新票房纪录的华语电影出现。
在内地电影人自己争气,将腰杆支撑起来了的情况下,内地娱乐报纸的主编们,当然也敢开炮了。
凭什么内地的影迷,就应该捧港台明星的臭脚?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这样一部投资3亿的大片,宣传重点是一个台岛不知名女主持人,这样离谱的事情,内地报纸怎么可能不狠狠吐槽?
恰恰,这种批评的声音,吴白鸽还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只能让他恼羞成怒。
我不就是想要捧个新人嘛!
我这么大个导演,捧新人有错?
至于被拿来当做批评的原因?
他吴渊不捧新人?
那个狗屎《你的名字》,演员不是全都是新人?
他还把刘一菲塞到《加勒比海盗3》剧组里。
那个时候,你们这群媒体记者怎么不说他了?
吴白鸽在心里生着怒气,他完全没理解内地媒体们不满的点,只觉得这群人在无理取闹。
“韩国、泰国、新加坡的票房数据汇总了没有?”将那些碍眼的报纸丢到一旁,吴白鸽带着余气对助理问道。
“已经汇总了。”他的助理连忙说道:“韩国上映首周就获得了二十万观影人次,是周观影第三的电影。”
“泰国的首周票房80万美元,同样闯入了周票房前三。”
“新加坡更是登顶了周票房冠军,获得了130万美元的票房。”
获得的票房不多,但排名成绩还不错。
吴白鸽的脸色也好了几分。
就和一些影评说的那样,《赤壁》可不是一部只拍给华夏人看的电影,甚至他本来就是瞄准的外国市场。
怎么说也是在好来坞混过的导演,吴白鸽心气还是很高的,不止想要席卷亚洲,甚至还想反攻北美呢。
“韩国的宣传还得加大力度,让金成武和周润髪去韩国上些节目,做点宣传吧。”
“日本那边的上映档期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助理汇报道:“已经确定了《赤壁》会在11月10号日本公映,到时候剧组全员都要去参加日本首映。”
《赤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就是日本了,三国这个时代,对日本人来说也是家喻户晓的。
不知道为啥,日本人对华夏三国时代有一种谜一样的兴趣,再加上各种三国题材的游戏熏陶,他们对三国英雄也是如数家珍的。
关羽、赵云、曹操、刘备这些人,在日本的知名度,可能比日本冷门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还高.
赤壁之战的知名程度更是广为人知。
可以说日本市场就是《赤壁》的天然票仓。
也是因为有日本市场,吴白鸽才敢拍投资这么高的大片。
他确实有些自命清高,但并不是傻子,知道纯靠内地市场撑不起投资3亿的电影。
《你的名字》这样一部原创现代校园爱情片,都能够在日本拿下150亿日元的票房,他的《赤壁》上下两部加起来拿个200亿票房不过分吧?
现在的日元还是挺值钱的,一百日元兑6.74元,一百亿日元就是6.7亿人民币,卖上200亿日元,哪怕没有国内市场,那《赤壁》也能保本了。
(海外电影在日本的分账到手只有30%左右。)
可以说日本市场对《赤壁》来说,比华夏市场还要重要!
华夏市场是怎么都不可能让《赤壁》回本的。
“11月有点晚,不过也还行。”吴白鸽颔首道。
<div class="contentadv"> 在国内被骂就被骂吧。
为了让《赤壁》被世界认可,就应该剔除掉作品里所有有门槛性的东西。
民族特色的东西不能保留,因为外国人理解不了。
个人的特色就更不能保留了。
在华夏观众根深蒂固的观念里,三国演义就是永恒的经典,是不允许改编的,因此观众们所能够接受的只有老版的三国,永远也理解不了其他人的三国。
而海外的观众,对《三国演义》是没什么概念的,一张白纸好作画,吴白鸽相信自己这个更符合海外观众审美的“英雄式”电影,在海外会获得好评价。
这样墙外开花,墙内就会香了。
现在这些内地的记者们各种开炮,批评的声音不绝,等到《赤壁》在海外取得亮眼成绩后,这些人自然就会反思甚至主动承认错误,转而为《赤壁》歌功颂德了。
他可太了解现在的内地电影是个什么情况了。
自卑,但又极度想要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稍微在海外取得一点点成绩,在国内就会被捧上神坛。
那个毛头小子吴渊,不就是在好来坞取得了点成就,就被国内奉为超级大导了吗?
吴白鸽嘴角一撇,有些不屑。
在他看来,吴渊只不过是运气好,接手了《加勒比海盗》这个注定会成功的商业系列片而已。
一个好来坞常见的商业大片而已,换他来,他也能拍好,根本没什么值得稀奇的。
像他这样拍了几十年电影,从港岛到台岛再到好来坞,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导演,才是真正有实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优秀导演。
吴渊?走了狗屎运罢了!
光影时代,总经理办公室。
吴渊此时同样也在看今天新出炉的报纸。
不过他手头的报纸,头条文章却不一样。
“评《地心引力》:科幻“真实感”的背后,是国家实力!”——《人民日报》
“舆论聚焦:《地心引力》彰显的文化自信与国家实力!”——《新华日报》
“事实证明,华夏科幻有能力讲好自己的故事!”——《光明日报》
“《地心引力》是科幻片领域的一个突破,华夏电影人开始有信心以自己的叙事方式挑战被好莱坞垄断多年的科幻片。”——《华夏青年报》
“专注于未来,而不是华夏传统的历史史诗——《地心引力》!”——《工人日报》
吴渊手上的报纸,清一色的全都是官媒。
这些官媒似乎是有默契一样,在今天统一都写了一篇有关于《地心引力》的社评文章。
虽然不是头版头条,但能在官媒占据半页的版面,这在过往的华夏电影里,是非常少见的。
特别是最后《工人日报》的这篇社评,文章直指最近在上映的某历史史诗大作,认为其的改编偏离了真实的历史,将跌宕史诗拍的十分小家子气。
虽然没直接点名,但只要看过这篇文章,都知道说的是《赤壁》。
别看韩董、中影好像权利很大,是华夏电影行业的舵手,但在整个华夏体制里,还真的排不上号。
当《地心引力》已经与华夏航天,与宣传华夏力量,提振民族自信心挂钩,甚至有点要成为华夏名片的意思后,这部电影的舆论,就不再是中影能管的了。
哪怕韩董很不想看到这种踩一捧一的行为,可一些官媒还是大肆夸赞《地心引力》,顺带借机批评《赤壁》。
很正常,《赤壁》电影票房好不好,又不影响他们.
反而是《赤壁》的胡乱改编,让很多官媒的老笔杆分外不满。
比起让上头非常满意的《地心引力》,《赤壁》是真的太不讨喜了。
这就和六老师接受不了一些《西游记》魔改的电影一样,官媒里大多经历过《老三国》熏陶的笔杆子们,也不太能接受吴白鸽版本的《赤壁》。
看着这些夸赞吹捧《地心引力》,批评《赤壁》的文章,吴渊心情那叫一个好。
凡事就怕对比!
在梦中的时候,《赤壁》上映时是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虽然也挨了不少骂,但也不至于到让官媒下场的程度。
现在有了个“好作品”的衬托,一些官媒就忍不住下场了。
“哈哈,《赤壁》这周的日票房成绩腰斩了吧?”
“昨天的单日票房,才两千万?和《地心引力》差不多?”
吴渊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赤壁》这才上映第二周,结果票房和已经上映第四周的《地心引力》都差不多,这成绩可以说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虽然总票房也还是冲到了1.8亿,但和他记忆中那夸张的3亿多票房,已经完全不能比了!
“确定了吗?”吴渊突然转头对李晓萍问道。
知道他问什么的李晓萍,有些犹豫的说道:“确定了,11月10号。”
“那我们也安排在11月10号吧!”
“等了这么久,他可算是定档了!”
(https://www.zbzwx.cc/book/3139004/115672793.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