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交锋(一)
站在龙山塔上,顾克1手持望远镜,在夕阳中远远的望到了1连串黑点。
靠着这尊坐地大佛,顾克1在地图上快速的勾勒着,标记着。
末了,随着夕阳渐落,顾克1便立即启程返回仓库。
在顾克1亲切友善的交流下,老和尚送来了1批食物,还有其他的1些物资。
当然,顾克1也没有强抢,按照市场价进行了收购,用的是华埠银行的银行票,这东西不是支票,算是半货币。
只不过,这1过程算不算强买强卖,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除此之外,第3营还告知了周围的百姓,但要问到底有多少人会听,恐怕是不多的。
但第3营没有太多的功夫去做这些事,也没有太大的意愿去做这件事,他们没有那么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指挥部暂时设在了仓库中,毕竟这1块算是唯1的水泥建筑了,总比那些木头的要好。
法国人暂时还没有断掉这里的电,他们大概是还没有察觉到这里的变动,或者单纯是没有意识到。
在这间办公室里,顾克1伏案绘制着首长决心图,并撰写作战计划,实际上评判现代化军队战斗素养的1项重要指标也就是军、士官素质,合格的军官应当掌握多种技能,而士官同样如此。
与此同时,在城区与西南边高地上士兵们打着灯,挥动着单兵小铁锹,拼命的挖掘掩体和工事。
十5分钟的休息完全不足以抵消长途奔袭的疲惫感,只能算是喘了1口气,但法军的行军速度难以确定,为了以防万1,尽快挖掘好工事最重要。
整个小镇就像是变成了1座大工地,步枪兵挖散兵坑,机枪兵挖机枪掩体,炮兵挖迫击炮掩体,临时加强过来的防空排则在选择高射机枪的阵地,而炊事班则在炊事车旁,挥舞着锅铲。
工事旁,掘出来的土被运到前方堆起来,夯实形成胸墙,在单兵掩体挖掘完毕之后,士兵们又开始挖掘交通壕,将每1个散兵坑连接在1起,然后再进1步加固掩体,并挖掘防炮洞,最后向左右两翼延伸4十公尺的蛇形战壕,并修筑机枪掩体作为侧射火力点。
限于人手和时间,掩蔽部和堑壕这样的大土方量工程自然不可能做了,但从目前的侦察结果来看,也没有这个必要,敌人或许连压制火炮都没有。
“你们,现在去东边,协助机枪组布设重机枪阵地。”
阵地的布局在1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每个国家的步兵战术特色,国防军长于防御战,在防御阵地中,步兵单位的战术核心是重机枪和迫击炮,重机枪阵地也格外重要,1般情况下,应至少布置3个发射阵地,保证视界和射界。
此外,在阵地伪装方面,国防军同样擅长,甚至可以说是1门绝技。
等1系列的布置结束后,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8点3刻,拖着1身泥水,所有人默默地趴在桌子上扒拉着口中的饭菜,不时有人1头栽在饭碗里。
而对于法军的侦察结果,让众人也松了1口气,殖民地的战斗打多了,懒散的法军在日落之后便选择了就地扎营,准备等来日在行军。
对于法军的反应,顾克1等人非常满意,下令各部轮流休息,每个人保证5个小时的休息后,继续加固防线。
次日凌晨,披着星光,3营又迎着大路布置了1道前沿阵地,并在后方布置了1道斜切阵线,同时敷设地雷,设置警戒哨。
此时,除了镇上看不到什么人外,并无什么问题,而不太上心的法军此时所掌握的情报显示,敌人还在遥远的归仁,怎么可能出现在金兰附近呢?
但是,当他们踩到地雷的时候,他们就不这么想了,威力巨大的地雷直接将1个冒失的士兵的下半身撕裂。
在印度支那呆了许久的领队军官立即意识到这显然不可能是1般的游击队的杰作,他们绝无可能拥有这么强大的地雷。
但由于情报的缺乏,领队军官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敌人已经逼近此处,而是当成了某支接受了正规军军事援助的游击队。
因此,除了谨慎的排除侦察兵外,法军的作战准备乏善可陈。
而第4支队的战士们则匍匐在阵地中静静的观察着他们,观察着这支即将因自己的松懈而付出代价的军队,同时也是出境以来,遇到的第1支正规军:
“1千米。”
“8百米,准备。”
“6百米,准备射击。”
“5百米,自由射击!”
前沿阵地上,轻机枪和步枪的枪声相继响起,7.5mm子弹呼啸着射向大路上的法军,,眨眼的功夫便就有数人倒地,2其余人则展现出惊讶、慌张等不同的情绪。
少数愣在原地的自然已经被撂倒,其余人或是匍匐,或是移动,表现的与之前遇到的安南散兵显然不同,虽然只是海军6战队,虽然只是殖民地军队,但好歹是正儿8经由法国人组成的军队,素质倒还行。
当场打了对方1个措手不及后,两边的进攻阵地上开始动了起来,“砰砰砰——”,几声之后,1连串的迫击炮弹划过1条完美的抛物线,根据早已测算完毕的诸元,落到了敌人中间,受惊的马匹在拖车损坏之后,或是4散奔逃,或是囚于原地。
与此同时,3挺2十年式重机枪也开始向着敌方阵地倾斜火力。
2十年式重机枪是对勃朗宁m1919的仿制品,用以替换老旧的马克沁重机枪,性能优秀,得到了军队的1致好评,直到今天也依然称得上老当益壮。
早在1战期间,国内就承接了美国的订单,开始生产勃朗宁重机枪,很快,军方就发现了这款机枪的优点,反正当时国内已经有了产线,国防军便就顺理成章的将其定为新1代的制式机枪。
而在近些年,由于战略重心的转移,1些问题也逐渐被发掘出来,其中1个主要方面就是共弹的问题,从马克沁到勃朗宁,国防军1直用的是帆布弹带。
这东西的缺点自然不必多说,1个是容易破损导致卡弹,另1个就是容易受潮发霉,这在东南亚、太平洋这些地方可以说是1个麻烦的点,因而近些年,国防军也逐渐开始使用金属弹链供弹。
同时,在考察了德国,捷克等国之后,结合国内的设计,国防军也研制了新1代的重机枪。
只是,第4支队暂时还没有使用改进版的机枪,但金属弹链还是用上了,毕竟,对于国防军来说,重机枪的压制更为重要。
进攻中,国防军的射击组的思路与苏军比较类似,首要任务是压制,其重点是保证射击速度和连贯性,至于精确度,倒不重要,也无需针对特定的人员进行射击。
正所谓“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从对手的角度来说,在弹如雨下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持枪瞄准,那是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的,对于经验不足的士兵来说,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控制,陷入恐慌,并自行撤退。
当射击组通过火力压制了对手后,突击组便会趁着地方火力停顿的时机向前推进。
当然,盲目地穿越对手阵地上极其鲁莽的,1旦友军的掩护射击因更换弹匣等原因而减弱时,敌军便会从被压制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这时突击组就可能遭受到严重的攻击。
因此,在敌军阵地前进时,通常是从掩护物到掩护物之间进行短距离的冲刺,日军称这种冲刺为“躍进”,在日军的教范中,躍进距离通常不超过30米,如果前进困难,则需要进1步缩短距离。
而当突击组成功移动并占据有利位置后,就会换射击组(班组级别)准备进行前进,这时就改由突击组提供掩护火力。
总而言之,在突击展开之前,移动是为了有效射击,射击是为了安全移动。
在不断逼近后,步兵将会在50米左右的距离发动突击,早年间,这其中主要依靠手榴弹和白刃战,如今又增加了自动枪和冲锋枪。
不过,在目前这个战场上,似乎是不需要走到这1步的,意识到被“伏击”(国防军:?)了的法军指挥官立即下令撤退,及时果断的命令使得法军还能够保持着有序的撤退。
而3营的战士们也没有深入追击的打算,小拿1手之后便在班长的呵斥中按下了躁动的心,重新返回阵地。
第3营的主要任务是守,站住脚跟,等待大部队上前,攻克眼前的城市。
而在后方的第4支队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保证能够尽快攻占金兰湾,但考虑到港内的法国海军,这场战斗必然不会那么容易。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在这里没有什么飞机,法军在印度支那的飞机数量本来就少,尽管革命开始之后有所补充,但数量也才1百多架,实际投入实战的不足8十架。
究其根源,法军自己1共也就1千来架飞机,刨除1战老古董、各种勤务机,剩下的飞机也就几百架,飞行员素质和数量也不足,而且法国还在削减飞机产能,新飞机的研发也非常缓慢,显然不是1句“经济问题”就能够解释的。
(https://www.zbzwx.cc/book/3178614/1111079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