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指南针
第52章 指南针
刷了些娱乐视频,想想自己还有任务呢,苏粒点开搜索栏,输入“指南针”。
四大发明还剩指南针和火药没看过呢,这次先看指南针吧。
给小朋友看的不用太复杂,她得找找。
【指南针,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指南针,是最早辨别方向的器具。它的原身是司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开采矿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磁石有吸铁的功能。
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利用磁石制造的指南工具——司南。
到了南北朝时期,镇江人祖冲之成功改进了“司南车”,但是司南和司南车都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在强烈振动和高温时容易失去磁向,指南效果也就比较差。
应当说,真正用人造磁铁完成指南针装置的,是在北宋时期。
据《武经总要》记载,当时用人造磁铁片做成的“指南鱼”可以浮在水面自由转动,鱼头会灵敏地指向南方。
后经实验改进,把鱼形变成针状,指南针就在这个基础上被创造了出来。
北宋科学家沈括对指南针的制作和改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指南针的制作办法做了4种不同的实验,最终用蜡将磁针粘在了丝线上挂起来,既不易脱落又能稳定的指示方向。
沈括还在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中发现了“磁偏角”,这是磁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直到400年后,欧洲人才有关于这一现象的记载。
指南针的发现,让海上丝绸之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宋代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新通道。
由于宋代航海指南技术的发展,彼时的海船已普遍使用罗盘指南针代替指南车,在航海导航中测定方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上造船技术的先进鼎盛,熟练掌握航海工具和天文水文知识等,开阔了海上航行的视野,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兴盛,为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也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使北宋时的开封成为了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
也正是在宋代,指南针传入到了国外,从此在指南针的指引下,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才在海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贸易市场,使近代世界连成一体。
正是有了指南针的指引,哥伦布才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才能够进行环球航行。
欧洲人的视野,因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
不得不说,指南针是北宋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最巨大的贡献之一。
而我们比较著名的航海行动。就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船队武力值非常高,在当时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有记载,他在下西洋的过程中打了三场战役,每一仗都是大胜。明朝水兵的军力对于这些土著小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摧枯拉朽。
但即便如此,明朝并没有与东南亚诸地建立起长期的往来关系,也没有对其土地上的资源进行勘探和开采。
因为,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只是为了扬大明国威,政治意义比较大,贸易都是顺带而为之的。
仅仅是顺带为之,也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财富。
但花费了重金,建造了这么多这么大的船队,成本巨大,平均出航每次耗费六百万两白银,去了整整七次,只是为了扬名,似乎是有那么点不划算的。
本来永乐大帝有机会开启大明的海上霸权之路,华夏也有可能进入到海上争霸的队伍里,可惜永乐过后,再无规模如此大的海上行动,明朝逐渐实施海禁,到了清朝,更不用说了。
或许由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因素,东西对于海外的态度截然不同。
欧洲的航海时代,本质上就是通过海洋对外探险以及对外扩张的殖民时代。
15世纪到16世纪,葡萄牙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仅在东亚和东南亚就包括了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甚至是中国澳门地区等地。
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荷兰后来居上,在争抢殖-民地和贸易据点的步伐上,很快超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原来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地盘,许多都落入荷兰之手。17世纪期,也就是清朝初期的时候,荷兰的全球霸权如日中天。
挂有荷兰三色旗的一万余艘商船航行在世界五大洋上,比英法德等国的商船总数都要多。
接下来,就是英法德了。
他们在全球殖-民的道路上粉墨登场。欧洲的国家大家也都知道,本土不大,但是他们在全球的殖-民地却非常的大。
他们从殖-民地里掠夺了无数的资源和财富,用于本土的发展,这些资源和财富甚至让他们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享受着余荫。】
不是吧,她只是来看个科普视频,怎么还扎心了。
苏粒叹了口气,所以这个世界真的很离谱,有道德反而是原罪了,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角斗场。
评论区
网友A:四大发明有三个是在宋朝,宋朝是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但是他重文轻武了,最后被灭国,令人惋惜。
回复
(宋朝的武力值其实在当时世界上是不弱的,只是和宋朝统治有关,而且金和蒙古也很强)
(这就是为啥国内汉唐文化兴盛,而宋文化相比之下较少提及。按道理北宋时期,经济文化到了巅峰,可后人仍然认为宋就是个屈辱的朝代。)
(文明不光是艺术文化科技,军事文明也是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
(宋朝说他强吧,四面谁都能欺负下他,说他弱吧,面对蒙古铁骑,算是所有陆地国家里撑得最久的了[捂脸])
(宋的武学、兵学,水平不算低,武经七书都是常规教材,武将肯定不至于没脑子,主要是将兵不熟,实战拉胯)
(呵呵,不拉胯的不是得不到重用就是被皇帝杀了)
(北宋有有史以来最大的杀器,那就是周边所有国家皆用宋钱,那是通用货币,可惜没有利用起来……)
网友B:指南针就是古代路痴的福音(捂嘴)
网友C:欧洲是探索和贸易,明朝郑和是王权霸业政治威慑。
回复
(郑和,三保太监,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吓”西洋[狗头])
(冷知识,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规模还大。)
(大小船只三千有余,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望无际的大船航行而来,对南海这些国家的震撼)
(朱棣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还有大明强大的国力给足了他勇气)
(朱棣啊,郑和啊,老祖宗啊,我真的不想学英语了[吐血])
(主要是那个时候没有去调查农业发展状况,要是先祖们知道这些地方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你猜会怎么样)
(老祖宗糊涂啊![看]老祖宗太实在了。天天想着交流文化,就不能统一文化?[看])
(强而不欺,威而不霸)
(一个地球,几百种语言,几百种文字,难道不是分裂,难道不是对嬴先生的背叛吗[看])
(他不就想要一颗长生不老药吗,又不是要天上的星星,为何不能成全他[哭])
(世界上有一半的国家都用英语)
(其实朱棣时期做很多的,整个东南亚政权大都是郑和舰队册封扶植的,很多甚至是汉人移民政权。但后来朱瞻基战略收缩,连越南都放弃了。)
(可惜了,几百年来算最关键的一次拐点,还是我们主动的)
网友D:西方发展就是伴随全球掠夺原始积累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历史被他们自己美化了。换个角度来看,科技和工业爆发在欧美,都是靠着全球掠夺原始积累起来的基础。
回复
(物竞天择,丛林法则,这些也是西方人创造出来的概念。这些法则放在动物世界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生硬的套用在人类文明就很不科学,因为人有思想有道德,人有人性不只是有兽性。)
(多亏东方大国,历尽磨难,终是抵住了它们,不让世界将要尽是他们的了[感谢])
——————
秦,嬴政一愣,那个“嬴先生”说的是他?他失笑,后人也太看得起他了,就因为“车同轨书同文”就认为他能把整个世界也一统了吗。
可惜他只是一个凡人,精力也有限,需得先管理好大秦,才能步步往外扩张。
看来后人对英语真是怨念颇深,若是真能给他一颗长生不老药就好了。
嬴政也很想永生啊,谁不想永生呢,更何况是他这样大权在握雄心壮志的帝王。
也不知他寿命几何,若是能再长一点,或许他就不必太过心急,对于大秦的未来,能一步一步谋划。
……
汉,刘彻双眼发亮。
后世的恩恩怨怨离他过于遥远,就算想插手也有心无力,但如果汉室更加强大,那些改进的发明创造能更早的运用到合适的地方,或许也能造福后世,让后人有更多的路能走。
这个指南针就很有用啊。比如打匈奴,大漠茫茫,将士们不熟悉路线容易迷路,如果有了这个指南针,我汉军不是事办功倍!
还有之前提到的安息贵霜罗马那些国家,张骞出使西域可能都方便多了。
丝绸之路啊,原来除了陆地,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吗。
造船,绝对要造船,远的就算还去不了,到周边逛逛也不错。
一年三熟的土地诶,农耕大国,对于农业最是敏感,听到一年三熟,不仅刘彻,所有朝臣都激动不已。
有这等沃土,岂能流落在外!
不过,了,他们可是文明国家,当然不能像蛮夷那样明抢。
咳咳,理由还不好找吗,这些个大臣各个牙尖嘴利,能站在朝堂上的那个不是大道理脱口而出,场面话一套套的来,都是人精。
就算没有理由,制造一个不就好了~
“陛下,周边蛮夷不受教化,皆是茹毛饮血之辈,有那等沃土恐怕也不能物尽其用。
我汉室向来温厚善良,乃礼仪之国,乐于助人,实在看不得糟蹋浪费,不如派人去探一探究竟,若真是如天幕所言……他们有困难,我们也好相助……”
说是这么说,把你眼中的不怀好意藏一藏啊!
落下闳却更关注另一件事,地球,后人说他们生活的是地球,所以世界就是球,浑是正确的吗?!
他抬头望着那块天幕,他一直无法理解天幕的形成,难道真的有神?可后人也并不是信神的模样,或许是后人凭借着手段制造出的能沟通过去未来的器物,就如同天幕中那些神奇的东西一样。
这广阔无垠的天空,真是充满了奥秘。
……
天幕之下,祖暅等一众家人比祖冲之本来还开心。
“爹你看,天幕知道您,您留名青史了!”说着祖暅有些期盼。
若是他在刻苦一些,是否也会在史书中有一席之地呢。
祖冲之也很高兴,原来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啊。他看着天幕上指南针的演变过程,开始有些跃跃欲试了。
如今的司南用的是天然磁石,他想试一试的人造磁石,他巴不得后人能多讲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可惜只是简短略过。
无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天幕给的提示已经给了祖冲之很多启发了。
科学家的乐趣不就是探索实验吗。
这指南针确实很重要,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能发挥很大作用,行军打仗,出海经商……该如何把它改进的更加精确,小巧又方便携带呢。
祖冲之的脑中闪过无数想法。
……
北宋,沈括没想到天幕竟然会提及他。
科学家,这个称呼好生奇特,不过他很喜欢。
看来自己还是作出了一些成绩的,他对指南针的制作和改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诶,沈括很高兴。
竟然比那欧洲领先了400年吗,而且指南针是在我大宋时期流传至海外的。
沈括非常优秀,甚至能称得上全才,但是他又过于看重名利,见风使舵,所以他在朝廷的名声其实并不好,甚至能说是很差。因为大家都怕被他背刺。
而天幕告诉他,他想要的名声拥有了。后人记得他,认可他的贡献。
后人认可了,朝廷就会放在心上。
这让沈括心中一松。
人一旦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变得大度,因为自己已经拥有了。
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就是感觉自己好似是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做着日常会做的那些事,但在历史中,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
自己研究琢磨的本来只是闲暇时的爱好,但把历史拉长,竟然发现是参与进了一件重大的事。
沈括为自己能加入到这种重大的事感到荣幸。
他迅速整理好衣冠,看了天幕后,官家必定会召见他的,他要早做准备。
现在时间节点还早,大宋还有机会,这次,一定,一定要牢牢抓住时机啊。
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利,他也得加把劲。
许多宋人也开始有了紧迫感。他们认真的盯着天幕的一字一句,企图从中找到破局之法。
重文轻武,军事文明,那就把武将先扶起来!就算那些文官不乐意,就算官家有其他想法,他们就吵,就不停地闹,烦都要烦死他们!
他们再能,面对汹汹的民意还能能到什么地步去,如果上头不改,就别怪他们推能改的人上去!
有了国外的矛盾,也有一些人逐渐改变了立场,纷纷聚在一起,他们再怎么样也是汉人,站在汉人利益角度,如何能容忍异邦踩在自己头上。
他们靠着我们的指南针航海,获得了那么多财富,还敢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海洋贸易,货币,许多人从天幕中得到了些许灵感,反正都去试,结果总会比的要好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抑商的朝代。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摆脱了小农经济模式,农业进入了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社会经济生活也已经进入了商品化,而不再是简单的自给自足。
宋朝的工商业高度发达,迅猛发展的工商业也使得宋朝社会高度繁荣,国家和人民都非常富裕。
因此,商人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许多精通商道的人,纷纷献策,企图能寻到一条对大宋更有利的货币政策。
……
另一边的赵匡胤简直心塞到了极点。
原来这些东西大部分是在我大宋发展起来的吗,四大发明,听听这名头,看看那欧洲人在干什么,再看看我大宋!
赵匡胤觉得天幕就是来克他的,每次他心情好一点都要给他一记重拳。
我大宋的皇帝到底在干什么啊!
经济文化到了巅峰,可后人仍然认为宋就是个屈辱的朝代。这句话简直太伤了。
什么叫谁都能欺负,什么重文轻武,难道我对武将做的事真的很过分?
赵匡胤开始怀疑自己。
那他该怎么办啊,武将权利太大怕造反,压制吧又被后人说过分,这后面的大宋皇帝是把武将打压的有多狠啊,凡事也不要太过呀。
赵匡胤现在连立祖训都不知该如何下笔了,要是他赵家子孙又过度解读重武轻文了怎么办。
……
明,朱元璋已经开始在脑中搜索了。
老四家有个叫郑和的太监?他怎么从来没听过。到时偷偷派人去找上一找,听起来是个顶顶优秀的人才呢。
继《永乐大典》之后,朱元璋又想抄一下他儿子的其他作业了。
比如,咳咳,下个西洋什么的。
不得不说,朱元璋现在也开始对朱棣有那么点刮目相看的意思了。
毕竟除了朱标外,对于其他儿子他确实没有那么上心,没想到这老四竟然还干的不错。
不过老四也真是!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我大明本来能成为海上霸主啊!
毕竟朱元璋把整个大明都当他老朱家的东西,听到能赚钱,而且本来还能成为海洋霸主,瞬间吃亏了的感觉浮上心头。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一眼朱棣。
当了皇帝胆子也肥了,敢不听咱的命令了偷偷把海禁解了是吧。解也解的不彻底,就风光你一个永乐朝了是吧,后世儿孙不管了是吧,这龟儿子!
想到这,朱元璋又有些吃味了,这天幕怎么老讲朱棣,他朱元璋不配吗,他丰功伟绩也不少啊,自己可是大明的开国皇帝,难道就没什么政策值得夸上一夸吗!
……
明永乐,朱棣看着天幕挠头。
他让郑和下西洋,确实有很多因素,也是想威慑一下周边邻国,告诉他们我很强,别惹我。再顶多是让人朝贡,收点保护费,没想到那欧洲更狠,直接明抢啊。
唉,我大明就是太善良了,做不出那种下三滥的事。
虽然他命郑和下西洋了,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毕竟倭寇猖獗,也是一个问题。
他要是知道那什么东南亚一年三熟,他早就换策略了!
虽然后人好像并不赞同海禁,但也不能一下全放开,朝廷的先打开,民间还需循序渐进。
起码倭寇得再打一打。
那荷兰霸权是清朝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估计就是他们大明这时候吧。
这什么奇奇怪怪的国名,牙不牙的,他们对牙齿是有什么特殊的爱好?
野心还不小,殖-民地,一听就不是好东西,想到后人惋惜本来大明也能成为海上霸权,他心里也痛啊。
有什么办法呢,后人都喊他老祖宗了诶,和他说不想学英语了。
想到未来的汉人还得学那些乱七八糟的鸟语,朱棣也很不爽。
文化统一,听起来确实很动人,但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人这一辈子就这么长,他朱家后代也得撑起来才行啊。
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大孙子朱瞻基,怎么还战略收缩了,还不下西洋了,是发生了何事,孩子还是得再教教啊……
(https://www.zbzwx.cc/book/3182774/1111108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