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崇祯重振大明最新 > 第531章 乡试广额

第531章 乡试广额


深知皇帝让自己上台的目的就是解决财政困难,韩爌发出了第一道命令后,又问毕自严道:

    “南北直隶的夏税,现在缴清了吗?”

    毕自严当即回道:

    “北直隶的夏税已经缴清,南直隶还没报上来。”

    “户部已催促南京户部直隶厅,尽快把赋税解送过来。”

    当今皇帝登极后,对南北直隶最大的改变就是在六部设立直隶厅,由南京朝廷和北京朝廷直接掌管两地事务。

    所以韩爌第一个询问的,就是南北直隶的税款。

    听到北直隶的税款已经缴清,他立刻向毕自严道:

    “北直隶的既然已经缴清,那就把该给内库的划过去。”

    “南直隶和其他省分也是如此,上缴一个就结清一个省份。”

    毕自严迟疑了一下,又询问道:

    “按照陛下定的分税制,地方税款由朝廷和地方分润。”

    “该拨给内库的钱财,是否也按分税制和地方划分呢?”

    “还有陛下允许卫所缴纳实物税,这些实物该如何划拨,存到哪个仓库里?”

    韩爌对这些具体事情也不了解,但他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做好协调,回应道:

    “这些事情,我会请司礼监高公公和内府监王公公同户部一起商议,总要定下个章程来。”

    “其它相关的问题户部也要列出来,给以后得赋税划分做个表率。”

    “还有什么问题吗?”

    毕自严急忙说道:

    “还有就是实行分税制后,所有的财物都要运到京城,损耗实在太大。”

    “户部打算扩建各地的粮仓,存放各种物资。”

    “还有把户部银行开到各地,建立银库存钱。”

    “这样各地应该缴纳的银钱,就能由户部银行收取。”

    “实物税收,则就近运入仓库。”

    韩爌听着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办法很好,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毕自严向他诉苦道:

    “问题在于扩建仓库,需要工部帮助。”

    “仓库位置所在,也需要太仆寺通公路。”

    “如果有大批物资需要押运,还需要兵部帮助。”

    “这些事情,户部都无法独立解决。”

    韩爌看着参加会议的群臣,再看着愁眉苦脸的毕自严,心里更加满足了。

    毕自严掌管户部、督导司农寺和太府寺,人们说他相当于前宋的三司使,可以称为计相。

    但是这个计相,也有很多事情不好办,需要他来协调。

    他向工部尚书商周祚和太仆寺卿陈奇瑜道:

    “毕尚书提出的问题,工部和太仆寺能不能解决?”

    两人看了一下韩爌,都表示尽量解决。

    韩爌还不满意,勒令他们在年内办成,不能耽误了户部征税的大计。

    陈奇瑜对此叫苦道:

    “现在公路的修建,大多集中在顺天府。”

    “外地仅有的延沧公路,还是移民用的。”

    “这条公路现在还没完工,需要继续修建。”

    “待到建成它后,还有一条陇海公路要建。”

    “毕尚书说的给各个仓库通公路,实在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事情。”

    “只有让各个仓库,靠近公路修建。”

    移民也是皇帝关注的大事,甚至为此投入了仅次于军费的巨资。

    韩爌听到这里,感觉到事情的棘手,询问陈奇瑜道:

    “地方还有四个行太仆寺,他们就不能建公路吗?”

    陈奇瑜迟疑了一下,回应道:

    “建倒是能建,太仆寺可以规划好路线,教他们如何修公路。”

    “但是公路建设也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当地给行太仆寺拨钱。”

    说来说去还是财政问题,韩爌更加认识到了当前大明存在的困难。

    如果朝廷有钱,可以直接拨给太仆寺建公路。    

    地方有钱的话,也能邀请行太仆寺过去修建。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朝廷财政紧张,地方也没有多少钱。

    唯有把分税制落实下去,才能稍稍解决这个困难。

    所以,韩爌向陈奇瑜道:

    “那就颁布一道命令,允许各地自己筹款,邀请行太仆寺修建公路。”

    “这些公路都纳入太仆寺的规划,以后连接起来。”

    陈奇瑜急忙点头,又向毕自严表示,自己会尽量保证驿道畅通,户部转运可以通过驿道来。

    这个问题之后,韩爌又向众人道:

    “外面有传言说,朝廷打算开明法科和明算科乡试。”

    “还有人提议要把这两科的乡试名额,和完税情况挂钩。”

    “本官不知道礼部那边怎么打算的,但是本官以为,此事大有可为。”

    “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名额,我看就以当前乡试名额的六成为基准,凡是按照朝廷制定的分税制、向朝廷上交足额六成赋税的,就给两科各六成乡试名额。”

    “不够的那就降低名额,以上交赋税的比例为基准。”

    “明年乡试的举人取用名额,以之前三年的完税情况计算。”

    这个言论一出,群臣心里面都诧异莫名。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是张溥等人在报纸上极力鼓吹的。

    现在礼部那边商议的是否给大学生顺天乡试名额,也是报纸上讨论起来。

    他们实在没想到,韩爌对报纸上的议题竟然如此重视,像礼部一样和他们正式讨论。

    不过想想外面的传言,还有张溥和皇帝的密切关系。他们又觉得有些恍然,认为这可能是皇帝的意思。

    这件事确实是朱由检的意思,因为他之前就向张溥提到,把举人名额和人口、税收、完税情况挂钩。

    报纸上之所以热炒乡试的事情,也和他的操纵脱不了干系。他需要用科举名额的浮动,逼迫地方积极纳税。

    毕自严思考着这件事情,觉得这一招可能很有效果。

    因为乡试名额多少,是关系到当地所有人利益的事情。

    如果某地因为完税情况下降了乡试名额,估计当地的官员和士绅都会被士子痛骂。

    被财政问题逼得焦头烂额的他,当即就表态道:

    “本官以为这个办法可行,户部支持此议!”

    司农寺和太府寺等衙门同样表示支持,这些有财权的衙门,普遍支持这个提议。

    不像礼部那边,对增加乡试名额还需要考虑这考虑那。

    韩爌看着众人的态度,对这件事情在朝堂上是否能通过就更有把握了。

    他决定催促成基命一下,让他尽快推动增加乡试名额。

    这时毕自严又问道:

    “若是多向朝廷缴纳税赋,能不能相应增加名额?”

    “例如南北直隶各府,都被朝廷划为二级财政,越过省级直接向朝廷缴纳七成赋税。”

    “如果两地完全缴纳,南北直隶的明法科、明算科名额,能不能按照七成计算?”

    韩爌思索了一下,还没做出回答,徐光启在旁边也说道:

    “还有地方受灾减免赋税的,应该如何计算名额?”

    “陕西那样整个省受灾被免赋税的还好说些,有的省份一两个府受灾,影响到全省的完税情况,应该如何计算名额?”

    这也是个问题,韩爌道:

    “受灾的地方可以排除不计,直接按照六成名额计算。”

    “缴税多的地方,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增加名额的,不能让多出钱的吃亏。”

    “本官会和礼部商议,尽量制定个完善的办法。”

    打算和成基命好好商议,商讨个完善的办法来。

    甚至他还想到了让地方捐纳乡试名额,弥补赋税不足。

    就连大学生的参加乡试名额和占用举人名额,韩爌也认为可以让他们出钱捐纳。

    可以说,在皇帝的不断逼迫下,韩爌迅速转变成一切以财政为中心,其它各种考虑,都要放在后面。(本章完)


  (https://www.zbzwx.cc/book/3190468/1111058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