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鹅的三国大结局 > 第464章 再三斟酌

第464章 再三斟酌


沮鹄还未渡过黄河,急于复仇的孙乾就飞马走太原、雁门、代郡过居庸入幽州,带去了黑熊的私信。

    这是一封私信,不是什么公文。

    如果刘备执意要出兵,就请以镇北将军的身份正式写请战公文,到时候再做议论。

    若是这一战打败,导致幽州六郡发生动摇,那么也就别怪大司马幕府代行朝廷职责,将镇北将军印给收回去。

    幽州六郡,刘备能轻易收服、聚拢,因为他出身幽州,手里还拿着大司马幕府分发的镇北将军印。

    这颗印在王邑手中堪称和平之印,可在黑熊手里,染血最少十万级。

    匈奴、鲜卑的尸山血海重铸了这颗印的威慑力,拿着这颗印,刘备固然能占很大的便宜,但也要受到束缚。

    如果失去了镇北将军印,这对刘备会产生剧烈的打击。

    现在幽州六郡,黑熊很给他面子,举荐了刘备麾下四个人担任郡守;另外鲜于辅自领一郡,涿郡给袁氏面子,挂在袁氏那里。

    实际上,目前六郡下辖的各县依旧错综复杂。

    有追随鲜于辅、田豫转投刘备的,也有直接投刘备的,依旧有效忠合法幽州刺史袁熙的。

    从始到终,黑熊就没有举用任何人去担任幽州刺史,关中的尚书行台没有发布过相关的诏书。

    袁熙的幽州刺史职位,是关中、河北盟友关系破裂的保障、象征物。

    刘备看完这封私信,对孙乾说:“大司马在信中明言,他会阻止曹操侵扰河北。若是我军执意与袁氏联军讨曹,他也不会反对。只是战败,会追究我的败军之责。”

    孙乾紧张,又愧疚,抬头看一眼刘备,又低下头:“主公,事已至此,不妨静待良机。”

    “不,公佑不可气馁。”

    刘备也有自己的坚持:“这一战难以避免。但要等辽东方面回复,等宪和回来,就能知晓辽东心意。”

    孙乾释然,愧疚感更强,就问:“主公,辽东公孙氏可愿归顺大司马麾下?”

    “还不知结果,只是有流言说公孙度病重,数月未见出行。”

    刘备也是无奈,现在河北的一些人携带家资、乡党、部曲来幽州六郡躲避曹操可能发动战争。

    就连辽东方面也有人陆续向六郡迁徙、返回,有的是去辽东避乱的,得悉西州太平,有的是要回乡,有的是要往关中、并州迁徙。

    尤其是并州,讨平诸胡后,并州对外的吸引力大增。

    刘备转而询问:“大司马对公孙氏是何看法?”

    “说是征讨诸夷宣扬国家威风,有庇护一隅之功德,欲以万户侯相待。”

    孙乾如实回答,关中给公孙度的待遇不算什么秘密,但很多人觉得公孙度不会接受。

    辽东地势奇特,因辽水泛滥形成的千里沼泽,想要征讨辽东,每年就那么几个月适合行军、运输补给。

    而公孙度就任以来威福自用,辽东诸胡、诸夷基本上被公孙度拿捏,过惯了这种实际辽东王的生活,岂会为万户侯而屈膝?

    毕竟,辽东终究遥远,对关中的强盛缺乏直观的了解。

    哪怕是东部鲜卑,现在依旧认为是魁头、骞曼兄弟相争内战,才让路过的那位汉军大司马捡了个大便宜。

    至于继位的鲜卑新王步度根,在东部鲜卑看来就是软骨头,没什么好在意的。

    东部鲜卑自有其部族骄傲在,是不会轻易相信大鲜卑部族会轻易落败。

    贴近并州的东部鲜卑都是这样的看法,也就可以想象并理解公孙氏的想法和看法。

    毕竟公孙氏没有与中原各方势力交战过,对彼此战力差距缺乏了解。    

    中原各方相互打过,知道对方是个什么底色。

    相互对比,自然知道关中强横,已不可力敌。

    刘备其实也看不上万户侯,他听了孙乾的话,只是摇摇头:“万户侯何等尊荣,以此重位相待,只会让辽东生出轻视、自重之心。纵然公孙度年老患病,也会生出讨价还价的心思。当示之以威,才可慑服彼辈。宽容相待,只会助长凶性。大司马少年多谋,如今看来是失算了。”

    孙乾也是缓缓点头,遗憾不已。

    如果能快速慑服辽东,那么现在曹操围攻东莱的营州刺史柳毅,就相当于与大司马开战,于情于理也要出兵解救柳毅。

    只要交战、打起来,就不是轻易能停战的。

    就现在的青州,曹操稍有溃败的迹象,那么就有瞬间瓦解的凶险。

    真让曹操经营青州两三年,所有人过一段好日子,那曹操内部凝聚力将高涨到难以估量的地步。

    现在河北人就是两头怕,怕曹操如流寇那样裹挟青州民壮倾巢而出,就算击败曹操,河北也要残破。

    同时也怕曹操沉心经营数年时间,双方体系存在本质不同,拼不过站稳后的曹操。

    所以才想着拉拢周围的人,组成联军讨伐曹操。

    最好能直接戳破曹操的虎皮,最次也要拖延曹操爆发的时间,可能拖呢拖呢,新的变数就出现了。

    随即刘备又开始详细询问孙乾会面时的经过,听着孙乾详细讲述,并用桌上的碗碟比划、示意席间各人。

    顿时刘备就理解了,向孙乾解释说:“公佑,不是大司马不肯出兵,而是张文远不肯破誓,这是成全了张文远的守誓之名。大司马说是缺乏良将,席间张文远赋闲,如此当世良将不肯请令,这的确怪不得大司马,他是属意张文远统兵东出。”

    孙乾想了想,想到张辽当时的表态,不由长叹:“臣之死仇,岂可令信誉之士毁诺?”

    张辽从曹操那里出走,也算光明磊落,没有裹挟配属的兵马,只是率领本部。

    曹操没有派兵追击,张辽也立誓此生不与曹操交战。

    张辽不肯破誓,确实找不到其他能独当一面的赋闲将领。

    被留在南阳的徐晃也算良将,有横野将军的美名,是出了名擅长千里奔袭、出没敌后。

    可张辽都不肯破誓去打曹操,徐晃哪怕原本不在乎,如今也要顾忌世人的评价。

    所以张辽、徐晃,今后都无法用在东面战场。

    孙乾想通这些后,又是长久一叹,对刘备说:“大司马还再三嘱咐臣,使臣告诫主公,说是联军讨曹,须要防范袁氏背盟袭取六郡。”

    刘备眯眼:“应该是大司马多虑了,袁氏自顾不暇,岂会攻我事小,断盟事大。”

    想了想,又安抚孙乾说:“袁尚行举英武,也非此类人物。”

    孙乾还是郑重拱手:“此大司马再三嘱咐,臣也要再三规劝,还请主公提防。臣之死仇若是败坏主公基业、仕途,臣万死难赎。”

    刘备这才郑重点头:“我会慎重考虑,且要等宪和归来,看看辽东心意。若是公孙度病重难以出兵,出兵之事我自会小心斟酌。”

    现在的幽州六郡,可不是他能独断专行的。

    犯的错误大一些,田豫也要考虑乡党、州人的看法。

    (本章完)


  (https://www.zbzwx.cc/book/3234577/1111067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