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免费阅读小说 > 第510章 新一代装备列装!!!

第510章 新一代装备列装!!!


回到前指后,刘之野立刻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手头紧急事务的处理当中。

其中,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各轮换部队的换装问题。

具体来讲,是要为参与“两山”轮战的部队配备新一代的步兵武器以及装备,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将为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任务。

反击战刚开始那会儿,一款名为AK47的步枪成为了敌军手中的杀戮利器。

而夏军的步兵班里,只有班长副班长用56冲,8支56半。

结果夏军一开始在“白眼狼”北部的热带亚热带山地丛林环境中大吃苦头。

由于56式由于材质和涂料的原因,再加上亚热带丛林地形气候异常潮湿,枪械需要不断地擦拭上油。

这时间稍一长,枪机就会被锈住,造成不送弹、不退壳等故障。

所以擦试枪炮的布、油的需求量很大。

当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捡到的敌军丢弃在水塘里时间超过一个星期的AK-47,拿起来就可以正常射击。

毫无疑问,S制枪材料比自己用的要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夏军急需一款能够与之匹敌,甚至超越的新型武器。

于是,在去年春天负责前线作战的刘之野等人的提议下,新一代式步枪应运而生。

它的诞生不仅是为了满足战场的需求,更是夏国自主武器研发能力的一次大胆尝试。

去年春,正值对“白眼狼”自卫反击战的关键时期,夏军在南疆的战斗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装备AK47突击步枪的敌军,夏军士兵手中的56式半自动步枪显得力不从心。

AK47的高射速、高准确度以及其在丛林作战中的出色表现,让夏军士兵处于劣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迅速做出了决策,要求军工部门研发一种新型的步枪,以满足南疆战场的实际需求。

这个时期,军工科研人员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种新的武器系统。

既要能在战场上与AK47抗衡,又不能过分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以免影响到生产的速度和质量。

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军工设计人员能力的极大考验,同时也体现了军方的实战需求和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

在紧张的研发过程中,刘之野对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参考建议。

刘之野回忆起前世的一代神枪81-1,虽然前世他没有摸过这款枪,但是大致还是相对了解一些。

设计团队根据刘之提供的原始图和参数,又充分考虑到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就初步定型一款新枪。

他们深知,任何一款武器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尖端技术,更在于其是否能够适应实际的战斗环境,是否能够为士兵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持。

因此,新型步枪的设计准则被明确为“一切为战场服务”。

设计团队决定采用已经成熟的技术,以保证武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枪械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满足射速快、射程远、准确度高的需求。

设计师们在这款新型步枪的设计中,既借鉴了AK系列步枪的优点,又加入了针对夏军特殊需求的创新。

这种融合和创新的思路,最终确保了新款突击步枪在多个方面的优异表现。

相对于56式,新款步枪结合了AK系列步枪的一些设计特点,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国家步枪的先进经验,如采用了更为精确的射击机制以及更好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新款步枪采用的是7.62毫米子弹,与56式一致。

虽说这时已经有了5.8毫米子弹标准,但考虑了后勤保障的连续性,还是做得比较保守。

尽管子弹口径并未变化,但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

包括加长枪管以提高射击精度,调整气体操作系统以稳定枪身反冲,同时增加了可调整的准星和照门,使射手可以更准确瞄准。

火力上,新款可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提供了比56式更多的射击模式,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战术需要。

此外,新款还考虑了与通用步枪榴弹发射器等装备的配合使用,配有刺刀,和可以选择装备不同型号的消声器,从而增强在特殊操作中的应用范围。

配件的可互换性与模块化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兵种间的通用性和维修的便利。

这款步枪研制成功后,先小量生产一批送往两山,参入实战检验。

在L山战役当中,新款突击步枪就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此后就成为突击队员们最爱的丛林战枪,比起AK47要好不少。

就这样一边实战,一边改进,最终于今年11月底正式定型。

总部计划于81年正式列装全军,所以被命名为81-1式突击步枪。

正式定型的81-1突击步枪经过前线实战结果发现,比敌军的AK47还要优秀。

为何81式步枪丛林战表现如此好?

首先要明白,丛林作战环境和其他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

步枪需要在潮湿、密林等复杂环境中保持高度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同时兼顾射击精度与火力输出,因此步枪的设计既要考虑耐用性能,也需考虑便携性与操作的便利性。

在当初的Y战中,AK47就以其优秀的设计,在丛林战环境中表现优异。

可81式步枪在L山战役中,面对敌军持有的AK47明显更胜一筹。

因为在丛林作战中,射击距离通常不会太远,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压制或点杀敌人。

81式步枪加长的枪管和更精细的瞄具设计提升了有效射程和首发命中率,这在迅速打击埋伏或逃窜的敌人时显得尤为关键。

其次,81式步枪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相对于AK47有所提升。

例如,它具备更好的重量配平以及更适宜手部握持的把手设计,使得在长时间丛林巡逻和高强度作战中,射手不至于由于疲劳影响操作的准确性。

再者,81式步枪优化了气动系统与射击缓冲机制,这意味着在连续射击时能提供更稳定的射击平台。

81式突击步枪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激烈的战场环境中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这一点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的特性,使得夏军士兵在遭遇敌军时能够迅速压制对方的火力。

为战场上的机动和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林中远距离交战或对付穿插进攻的时候,能维持平稳的射击功效以获取火力上的优势,对战斗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且,81式步枪配备更为灵活的附件系统。

在丛林等多变环境中,根据需要装备不同的附件如夜视器、光学瞄准镜等。

可以大幅度提高部队的适应能力与作战效能。

而AK47由于其设计年代较早,未在早期版本中充分考虑这方面的需求。

此外,81式步枪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也有所提升。

虽然AK47的可靠性确实很高,但81式采用了新型合金材料和更精细的表面处理工艺,在抗腐蚀性和耐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更优。

81式步枪正式装备部队后,就因为性能好、可靠性强,在前线各部队里广受好评。

尤其是射击精度提高了很多,这在实战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瞄准精度有了突破,81式步枪在战场上打中目标的几率就高了,单个士兵和战斗小组的作战效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81式步枪有个更重要的优点,就是维护和保养起来比较简单,这对让武器长时间保持高性能可太关键了。

它的结构设计是考虑到了在现场能快速拆解和组装的。

哪怕是在战场上,士兵们也能简单清理和维护它,保证武器一直处在最佳状态。

这种设计理念让部队在持续作战的时候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因此,81式步枪很快赢得了“丛林之王”的美称。

两山地区地理独特,怪石嶙峋,地势险要的喀斯特地貌与四季常青的亚热带植被交织在一起。

这样的环境条件,使得大规模的重武器作战变得难以施展,轻武器主导的伏击战、狙击战和小规模阵地战成为双方的主要作战方式。

在两山战役中,夏军各大大军区的部队进行了轮番上阵,使得这场战役有了“两山轮战“的称号。

这种做法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让更多的部队获得实战经验。

其次,也能让前线部队得到休整的机会。

再者,不同军区的部队可能会有不同的作战风格,这种变化也能让敌军摸不着头脑。

就这样,夏军采取了这种“打工轮换制“,让敌军疲于应付。

而且,每支轮换上来的部队都憋着一股劲,想要表现得比前一支部队更好。

这种良性竞争,无形中提高了夏军的战斗力。

不仅成功夺回了两山地区,而且让参与轮战的战士都得到了实战的锻炼,还对夏国的国防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时,夏军在论战中累计毙伤了三万余名敌军,使他们付出了比己方多出7倍的代价。

为什么夏军能在这场战斗中创造如此辉煌的战绩,而敌军却遭受了如此惨重的伤亡呢?

原因在于前指刘之野等人的战术得当,战士们的英勇杀敌,以及几款新型作战武器在战场使用。

在两山地区,面对敌军的死缠烂打,刘之野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但是要在这种复杂地形下打败越军,光靠战士们的勇气可不行,还得有过硬的装备才行。

正好,军工厂里刚刚研制出了一批新式轻武器送到了前线。

刘之野一拍脑袋,干脆把这些新武器全部拿到实战中检验检验。

因为高山和丛林的环境使得伏击战、狙击战和小规模阵地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而轻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了战场的主角。

所以在两山轮战中,夏军投入的新武器大多数是轻武器。

这几款投入两山战役中的新型作战武器分别是79式狙击步枪、79式冲锋枪、81式自动步枪、81式班用机枪…

首先说说79式冲锋枪,这枪是专门为丛林近战研制的。

最初名字就叫“丛林冲锋枪”,理论射速高达1000发/分,远远超过56冲的600发/分。

丛林近战中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有20.30发两种弹匣,但大量配发的恰恰是20发弹匣,极高射速配上区区20发的弹匣。

这就非常非常搞笑了,不过在有经验的老兵手上,抢那么一秒钟的压制时间就够了。

毕竟丛林战是“要么不见面,一见面对面”。

而79式狙击步枪,是夏军历史上的首款狙击步枪。

夏国自成立至自卫反击战以来,一直依靠战士们的射击技巧进行狙击作战。

然而,对“白眼狼”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带来了契机。

夏军缴获敌军的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以此为模板,于去年正式定型出79式狙击步枪。

这款狙击步枪配备了4倍光学瞄准镜,枪身可装卸多功能刺刀,用于白刃战。

更厉害的是,有位神枪手用这把枪创下了1300米外击毙敌人的记录。

要知道,1300米可是将近8个足球场的距离啊!

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猛虎突击队”五项全能射手钟兴国的战绩。

这位钟兴国用79式狙击步枪一次战斗中就干掉了60多名敌军,创造了夏军狙击战史上的奇迹。

据说,敌军士兵听到“钟兴国”这个名字就会吓得腿软。

79式狙击步枪的威力,不仅体现在它的精准度上,更体现在它对夏军士气的提升上。

有了这种“神器”,夏军战士们的信心大增。

而敌军士兵则开始对我军的狙击手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在无形中就赢得了心理战的胜利。

还有一款单兵武器广收好评,79式冲锋枪应运而生,专为丛林作战打造。

经高温、泥沙等恶劣环境试验,表现坚挺,获夏军战士好评。

军工人员还根据刘之野提出要研制出一款以班为单位,用来进行火力支援的班用机枪。

于是,81式班用机枪应运而生。

与81式自动步枪不同,81式班用机枪增添了75发子弹的快装弹鼓,并且每个机枪班配备的弹鼓标准量是4个。

此外,81式班用机枪还有一个展开的脚架,使机枪可以进行依托射击,真正具有“机枪”的特点。

这使得81式班用机枪成为夏军火力支援的新选择。

81式班用机枪和81式自动步枪在很多方面有着相同之处,包括通用的子弹和高达70%的零部件通用率,这使81式班用机枪在战场上更耐用。

还有81式微声冲锋枪更是成为了特种部队的“心头好”。

夏军侦察兵们用这种枪在野外打猎,都不会惊动附近的驻守的敌军部队。

这种“无声杀手”在丛林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敌军防不胜防。

其中更让敌军害怕的单兵武器是夏军的74式火焰喷射器。

74式火焰喷射器是夏国第二代火焰喷射器。

最大射程50米,具有喷射时油料集中性好,不易分散且燃烧猛烈的优点,有“烧烤大师”的称号。

在收复L山的战斗中,夏军喷火分队用火焰喷射器抵近敌军的暗堡和山洞进行喷射。

刹那间,只见一条条火龙飞舞,烈焰乱窜,里面的敌人瞬间化为火人,只剩下痛苦的哀嚎声。

在整个对“白眼狼”反击战和轮战期间,夏军喷火分队共消灭敌军暗堡、洞穴、隐蔽工事等各种火力点1000多个,给敌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和心理上极大的震慑。

随着这些新式武器的投入使用,夏军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敌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夏军源源不断的轮换部队和先进武器的打击下,渐渐开始力不从心。

这些新武器不仅让夏军战士们如虎添翼,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实战表现为日后的改进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可以说,两山轮战就是这些新武器的“成人礼”。

除了这些,刘之野给前线部队带来更多的改变。

刘之野的前世,夏军参战官兵全部穿65式军装,大部分没戴钢盔,后期紧急配发80式钢盔。

并不是夏军没有钢盔,战争年代缴获得倭寇钢盔都是好好保存在库房里面的。

只是老军人们觉得没戴钢盔也打败了倭寇、果军、M国鬼子。

这头盔戴上去又沉,加上这年代宣扬要不怕死,要有敢于牺牲的精神,所以在刘之野的前世战前没有下发头盔。

而在现代战场上,炮火导致的伤亡是远远超过枪弹伤亡的。

结果在弹片横飞的“白眼狼”战场上,导致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大量颅脑伤亡。

这一世,刘之野本知道错误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

战前,刘之野已经要求给前线官兵一律配发钢盔。

不过除了侦察兵执行任务时一般不戴钢盔,不剃光头。

这是为了化装侦察的需要,因为侦察兵有时会假扮成边民甚至敌军。

去年时战士所用的子弹袋是56式胸挂,加上挎包、水壶、手榴弹等挂具,以“左生活,右战斗”的顺序用一条条带子“绑”起来。

而两山轮战时,各参战部队自行设计了很多种作战背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手榴弹的携带量。

还有夏军M79榴弹枪。

这枪最初是敌军从M军手上缴获的,夏军又从敌军手上缴获,最后用来打敌军。

除了上述这些改变,战士们的军装也从草绿改为斑驳迷彩服。

在去年刚参战时那会儿,全军上下还都穿65式军装。

但到了两山轮战的时候已经全军下发了81式大五叶双面迷彩服。

由于L山地区潮湿闷热,驻守一线“猫耳洞”的战士们更多的只穿一条裤衩,什么都不穿的也有。

后来流行的“作战裙”就是在腰间搭块布片,既通风又遮羞。

当然侦察兵自然不能穿着裤衩去越境侦察。

所以侦察兵要么穿迷彩服,要么穿边民衣服,偶尔穿敌军军服。

(本章完)


  (https://www.zbzwx.cc/book/3236487/1111062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