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绍汉?太猖狂了
对于江东这些士族来说,现在若是还要对外采取什么进犯豫州之类的行动,除了在汉朝廷那里刷坏印象没有任何作用。
荆州向朗不是对手,难道豫州就能让你孙权讨到便宜?
豫州那是谁在守,魏延啊,孙权你确定去招惹这个人?
先不说会不会被打爆,但凡吴军出现在江北,那必将触动刘禅的神经。
促使刘禅不惜一切调动军队南下攻打江东。
到时候长江防线的下场都不好说,额,或许也好说,那就是被打爆。
孙权其实心里也在打鼓,他也觉得张昭他们说的有道理。
江东自己就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一旦真的惹恼了刘禅。
年轻气盛的皇帝必然怒而兴兵报复。
虽然逼迫其在条件不合适的时机强行动兵,已经是降低了对方的胜算。
但是十成的胜算和九成八的胜算区别真不大。
面对这样的情况,孙权也很绝望,但是他没得选择。
“我们已经歃血定下盟约,若是不采取行动,就是违背盟约,那样的话,我们彼此之间就不会再相互信任,到时候高兴的只有刘公嗣。”
孙权一咬牙,最后一锤定音做出决定,不顾部下的反对决定一旦曹睿加入战争他就强行出兵。
与此同时,孙权还精心挑选并派遣了一名能言善辩、机智聪慧的使者。
携带厚礼与书信,马不停蹄地奔赴北方,将孙权的话带给燕王公孙渊。
这一举动无疑体现出孙权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他已经豁出去了,无论刘禅是否愤怒,他都要挣扎。
就像一条搁浅了的鱼,他不能等死,他要折腾求活,即便可能是白费功夫但毕竟是能看到希望。
至于孙权能和公孙渊重新恢复沟通,自然是因为有一个中间人。
没错,虽然三方同盟是曹睿发起的,曹睿也是根据形势判断,利用汉军威胁论将三家迅速捏合到了一起。
身为一位深谋远虑、名副其实的政治家,孙权已然能够抛开个人与公孙渊之间的那点私怨。
不就是杀了我的使者,打了我的脸,侵吞了我大笔钱财嘛,无所谓,孙权很大度,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修复彼此间的外交关系。
毕竟,对于一位真正成熟的政治家而言,他们所关注的唯有当下以及未来所能获取的切实利益。
而过往双方之间的种种恩怨纠缠皆可付之一炬,一笑泯恩仇的。
在给公孙渊的信中,孙权更是着重强调了大汉自古以来“非刘不王”的铁律。
就老刘痛恨曹操称王那个劲头,公孙渊就算自去王号,也很难得到原谅。
更不用提他那僭越的年号了。绍汉?太猖狂了。
没胆子没称帝,但是却做了觊觎天命的宵小之辈。
他落到汉军手里怎么可能有好果子吃。
孙权言辞犀利地指出,如果公孙渊对汉军当前这种攻城略地的凶猛态势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么待到将来局势已定之时,恐怕就连后悔都将成为一种奢望。
届时,公孙渊与自己之间唯一的差别,也不过就是被押送至长安遭受车裂酷刑时的先后顺序有所不同罢了。
这番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插公孙渊内心深处,令其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形势以及自身的处境。
自己之所以用绍汉的年号,其实也是存了借助汉的名头来安抚臣民的心思。
这说明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承认汉的威仪的,可是自己一个假冒绍汉,如何比得过真的汉。
刘禅每一次的一声令下,大汉帝国这架精密且强大的战争机器就会再次开足马力,然后消灭一个敌人。
然后休整,再启动,再消灭一个敌人,不断的吞并更多的人口和底盘。
他的扩张是那样的顺利,没有任何一个敌人能够阻拦,自己先前竟然会因为暂时没有接壤而侥幸,真是糊涂了。
孙权派来的使者一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是的他应该想得长远。
如果不能趁着大家还有余力的时候,团结起来阻拦汉军的进一步扩张。
那么,之后等待他们这些称王称霸的家伙的,就只有在长安排队被车裂了。
于是,公孙渊渐渐的也下定决心,他会配合曹睿的行动。
准备将辽东的将士通过海运送往青州,然后配合雍军作战。
无独有偶,公孙渊的决定几乎是立刻就引起部分臣僚的反对。
将军卑衍就一直比较反对公孙渊与汉朝廷交恶,虽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的政治主张从未被采纳。
但此时,他依旧站出来如此劝说道:
“王上,我燕国地处东北,远离中原纷争,东北有扶余、东南有三韩、南边临近曹魏、西边就是拓跋力微,如此四面皆敌的境况下,将本国的将士们送出千里之外去作战,难道是明智的选择吗?”
这时他已经不是站在不与汉朝廷交恶的立场上了,因为公孙渊已经将汉朝廷得罪死了。
称王,改元绍汉,还要捕杀人家的使者,自古以来汉使这东西是能动的吗?
而今,那个叫宗预的汉使潜逃出去,搜捕了很久都没找到他的踪迹。
有很多传言说他已经死了,有的说他逃到海边,抢了一艘打渔船就要出海,然后淹死在了海上。
还有的说,他一路向东北,深入苦寒之地,被野兽杀死,或者被当地的土著给杀死了。
总之,在通缉令下发大半年之后,公孙渊和他的群臣们便默认此人已死。
彻底与汉交恶之后,卑衍也无法坚持与汉为善的政治主张,渐渐的又被公孙渊重用起来。
而他以前的政治对手杨祚,这次也和他站在了同样的立场上,反对公孙渊出兵。
“王上,魏国发兵进攻韩国,局势危急之下韩国随即向齐国求援。之后,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此事。结果,邹忌不主张出兵,而田忌则主张发兵救韩……”
杨祚显然是想用历史典故,从另一个角度劝说公孙渊。
他告诉公孙渊,当初的齐威王向孙膑征求意见,孙膑随即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既不同意不救,也不建议早救,而是主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
(https://www.zbzwx.cc/book/3246336/1111044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