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金句制造机,我一手打造最强电台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 第218章 向恢弘的岁月告别

第218章 向恢弘的岁月告别


“在成都没了严武的照拂,蜀地也再次被战乱波及。

  眼看自己世外桃源般的草堂,再次要经历战火的洗礼,杜甫也无可奈何,只好再次收拾起行囊,准备远赴山城夔州。

  这就是乱世,平静的生活只是间奏,混乱与战火才是萦绕在百姓身边的主旋律。

  杜甫深感乱世的艰难,写下《三绝句》。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蜀地的乱象、百姓的流亡、官军的残暴,乱世的惨状,都被杜甫用这短短三首绝句,写成了史书,供后人品读。

  在任何一本史书之中,只怕你都找不到比这更一手,更具有真实性,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描述了。

  往往史书上记载的“人相食”三个字,具体到个人身上,该是何等的残酷,或许只有在杜甫的诗中,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顶上,就是一座山啊!

  杜甫为躲避战火,逃往了夔州,在这里他再次‘白手起家’,依靠好友夔州都督伯茂琳的照顾,给他赠送了四十亩柑林,杜甫在夔州才过上了舒适的日子。

  也是在夔州的两年时间里,属于杜甫写诗的爆发期,他一共在此写下了近四百首诗……”

  夺少?

  很多一路追随着杜甫的步伐,听到这里的听众,瞬间瞪大了眼睛。

  像杜夕月更是直接掰开了手指头,然后发现算不过来,于是拿出了计算器。

  两年,就简单算是700天吧,写了400首诗,平均下来写一首诗的时间不足两天……

  我去!

  什么人呐这是!

  夔州山川雄奇,名胜极多,兼之与世隔绝,宛若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居住时间长了,杜甫的诗风也发生了改变。

  从原先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变得多少有几分素淡平和起来。

  只是,纵然是和自己和解,不再那么悲愤抑郁,但他终究是一个五十六岁的老人了。

  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疾病缠身,两鬓斑白,就连牙齿都快掉了个精光,成了一个连说话都费劲的可怜老头。

  哪里会有真正的快乐?

  但即便如此,哪怕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杜甫仍然还握有他的笔,胸中还酝酿着他的非凡才气。

  也就是在这种境遇下,他发出了万古最强音,写下号称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诗人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他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他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展现出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精妙掌握。

  这是一首集大成之作!

  由秋及人,有感而发,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其实杜甫的内心,始终被痛苦所包裹。

  这才是真正的他自己。

  那些看似平和素雅的文章,只不过是他偶尔给自己放放假,宽宽心而已。

  他何曾能忘了这片天下?

  见了秋天,他总能想到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老,一辈子都没有真正为这个国家,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做过什么有用的奉献。

  不由得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至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

  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公元767年,杜甫前往夔州长史元持家中做客,并且在宴会上,看见了临颍李十二娘的剑器舞。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到了童年……

  五岁那年,他在郾城也曾经看过这样的剑舞,那是由大唐最出名的舞圣公孙大娘所舞。

  彼时的公孙氏,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大唐盛世万千气象。

  正如那时的大唐,在杜甫眼中,是何等的壮丽辉煌,有乐圣李龟年、有画圣吴道子、有草圣张旭,有王维,有李白,有孟浩然,有贺知章……

  杜甫看着看着,眼角就不由得湿润了起来,在他眼中,好像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

  回来了!

  只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宋代文人刘过的词句)

  杜甫内心突然生出了一股强烈的欲望,这股欲望,可能也是刻在每一个夏国人内心永恒的执念——

  落叶归根!

  他想要北归,想要回家,想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回到长安、回到郾城,回到故乡,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再看一眼当年公孙大娘舞剑的场所,再重游一遍自己儿时玩闹的乐园……

  可是,即便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在那个年代,都显得尤为艰难。

  杜甫归家的旅途再次被战火所打断,他不得不滞留在了江陵,此时的他,连执笔都成为了一种奢望,身体孱弱至极,只能由儿子代为书写。

  而在江陵,杜甫的朋友圈也终于是凋零了下来,他的老朋友们一个个逝去,他自己又无权无势,没有什么显着名望,在江陵也找不到救济他的熟人。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栖托难高卧,  饥寒迫向隅。

  穷途末路的杜甫,只能继续漂泊流浪,然后来到了岳阳,登上了岳阳楼。

  岳阳楼立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古往今来,不知诞生了多少文章佳句。

  但此时的杜甫,已经连眼前开阔的景象都不太看得清了。

  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回家的愿望,终究也只是愿望,梦幻泡影一场空。

  于是站在岳阳楼上,他低声悲吟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和杜甫一样晚年凄凉的,还有乐圣李龟年。

  曾经的他,演奏的客人都是岐王府上的王公贵胄,如今的他,只能沦落到在街头演奏,听众也变成了市井百姓。

  但他还是时常会演奏王维的‘红豆生南国’和渭城曲。

  最终,在落花时节,靠在鱼渔市卖药为生的杜甫,和靠在街头卖艺为生的李龟年,在潭州相遇了。

  他们都垂垂老矣,认出了彼此,却只是相视一笑,互相作揖告别。

  这一拜,既是拜别对方,也是拜别那一段恢弘的岁月。

  临别前,杜甫赠了李龟年一首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https://www.zbzwx.cc/book/3304315/1111091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