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新宅子布局
娘打的不疼,不过四娃还是连忙摇头说“不敢了”。
姜荼听罢,便改为搂住四娃,下巴靠在他头顶,想了很久才开口。
“四儿,你们都是好孩子……”
四娃安安分分的不再乱动,任由娘抱着自己,小声地说:“娘,我也不是真的打五弟,爹早就说过了,当兄长的不能仗着自己强,就欺负弱小。”
“娘知道。”姜荼微微一笑,“你刚刚不是问,娘为什么说已经记不得爹爹的样子了吗?”
四娃疑惑地抬头,“不是因为爹爹打娘呀。”
姜荼脸一红,不过她保持冷静的语气:“爹爹既然教你们不能欺负弱小,他身为父亲,怎么会言行不一,欺负娘呢?”
闻言,四娃立马张嘴,想要追问什么。
姜荼没等他出声就猜到他的问题,连忙伸手捂住他的嘴巴,“嘘……四儿不用问,因为这是爹娘之间的秘密。”
四娃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虽然不明白爹娘之间的秘密是啥,但得知爹爹没有欺负娘亲,他心里是很开心的。
“娘,真好,爹爹没有打你,那我就不用烦恼以后怎么打过爹爹啦。”四娃笑容灿烂地道。
以后跟着鲁教头习武,可以偷懒了,嘻嘻嘻。
这句话四娃并没有说出口,大概是四娃自己也知道,说了要挨骂……
可姜荼怎么会不了解自己儿子?
从四娃的语气和内容,再结合他滴溜溜转着眼珠子,明显是在琢磨什么坏主意的表情,姜荼当即灵光一闪,问道:“四儿,听说自从你跟着鲁教头习武之后,就一直很勤奋用功,是不是?”
四娃看娘亲笑得很好看,说话的样子也很温柔,以为娘又要夸自己了,连忙小胸膛一挺,“是呀娘!鲁师傅都夸我呢!”
“很好,娘辛辛苦苦把鲁教头请来,就是希望他能带着大家强身健体,以后保护自己,更保护家人。”
姜荼一边说,一边抚摸着崽崽的头,眯起眼笑盈盈地问:“娘知道,四娃之前那么辛勤,不可能是因为想着变厉害了以后好打爹爹,对不对?现在知道爹爹没欺负娘,不需要再打爹爹了,四娃也不可能开始偷懒,对不对?”
四娃:“……啊?当、当然不是啦……我,我还是会勤奋的。”
后背滑下的一串串汗水让四娃觉得有点燥热,伸手擦了擦同样汗津津的额头,四娃干笑着说:“娘,我都热得流汗了。”
是呀,只有热了才会流汗,就是今天的汗水咋有点凉凉的呢?
姜荼不紧不慢地拿了毛巾,为四娃擦去身上的汗,才拍了拍他站起来,“走吧,娘也该出去看看你八弟和九儿妹妹了。”
方才吃完午食,大嫂二嫂就把小八和九儿抱去玩了,姜荼进屋简单收拾一番,这才从自己珍藏的嫁妆箱子底下,翻出了这个小木人。
小木人是去岁除夕夫君相赠,说是以后他要出去科考,不能陪在她身边,便让这小人儿代替他守着她和孩儿们。
想不到最后夫君并未踏上科考路,反而是参军去了。
娘儿俩走出房间,来到堂屋——没错,这大房子结合了老太太的需求、任工匠的改进,变成了一座造型奇特的宅子。
东南西北四面都是一座独立的宅子,有堂屋,有三间屋,每间屋则按照宋老头的提议修建了一个土床。
这土床好用归好用,但是要烧柴火,老宋家的旧房子就是土坯茅草房,冬日烧土床,一不小心可能把屋顶给点燃了。
而当初宋老头起这小平房时,正是三个儿子长大成人,都即将娶妻生子的年龄,家里个个身强体壮的,冬日还要上山打猎、砍柴,所以干脆舍了土床,用了更好看的木床。
——在当地,土床常见,因为几乎不用什么成本,而木床还要花钱打造,因而买张木床放在屋子里,就相当于雄鸟搭了好看的窝来吸引雌鸟。
但现在,宋老头已经知晓今年的冬季会非常难熬,自然是要早早准备起来的。
反正他宋老七连孙女孙儿都那么大了,也不需要再操心儿子们搭的“窝”好不好看,实用才是第一位!
并且,由于这块地面积够大,每间屋的面积比从前的大上两倍,屋里除了一张土床之外,还能摆下两张木床。
因而,如今宋老头和宋老太太睡土床,自己的那张床搬到了三房这儿。
大房二房则各自把床放在了自己的房子。
等以后孩子们成家了,还可以把房间隔断做成两间,这样每人一间也足够住下。
整个大宅子就以北为首,老俩口居住在坐北朝南的那一屋,其次是身为大哥的宋大山一房居于东面(坐东朝西),二哥宋大江一房居于西面(坐西朝东)。
姜荼这一房就居于南面,坐南朝北。
中间是个四四方方的院子。
灶屋建在了东北角,茅厕则建了两个,西北角和西南角各一个,门口都是朝着侧边而非朝向院子,这样灶屋对面的茅厕便不会味道直冲而来,再加上门的阻挡,倒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剩下的东南角则是大门口的位置。
如此一来,三房是离大门最近的。
如今吃饭还是在老俩口那屋的堂屋,不过以后不用再坐在爹娘床上吃了。
当姜荼带着四娃从堂屋出来,就正对着对面爹娘的堂屋,此时那里十分热闹。
尽管家里没有办酒席,可今天打铁铺和老宋家同时上梁,这么喜庆的事情怎能少得了乡亲们的参与?
如今很多村民去了打铁铺参观,但更多的村民还是来老宋家的大宅子观赏。
毕竟这样奇特的大房子,在宋家庄可是独一份啊!
多的是村民心动,因为这房子漂亮又宽敞,最重要的是四面都用一丈高的院墙围了起来,一看就安全感爆满。
不过村民们一听建这宅子前前后后花了接近一百两银子,超出老宋家最初和任工匠说好的三十两,顿时全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超支是多重因素导致的,首先任工匠从前虽然在县城帮人修过大宅子,但是他并不是主事人,也不负责采购材料,自然对费用这一块欠缺经验。
其次,老宋家在宋家庄底下挖了不少地道,把整个村子和后山都连接起来了。
要不是今年粮食歉收,灾年的端倪初显,导致人工和材料都变廉价了,恐怕这座房子修下来,还不止这个数字。
(https://www.zbzwx.cc/book/3480461/1111096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