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权力
关羽听了袁熙的话,沉默良久,最后才出声道:“羽可以相信晋王吗?”
袁熙直视关羽,“将军应该知道,我若是只为做一个皇帝,本不必亲自来的。”
“我相信将军有自己的判断。”
关羽起身道:“好,我便信晋王这一次。”
“羽这便回长沙,告辞了。”
见关羽就这么干脆利落离去,张紘等随行官员也有些傻眼,关羽等了袁熙好几天,结果见了袁熙,说了不到半个时辰,就这么回去了?
张紘不由叹道:“陛下几句话,就能说动最难对付的关羽,相比之下,我等却是束手无策,实在是惭愧啊。”
袁熙摇头道:“不,你们也做了很多铺垫,我这边唯一凭恃的,唯有真话而已。”
“不过也是这么多年,我在他面前多少积累了些信誉,不然断不可能如此轻易说服他。”
顾雍出声道:“既然关羽都站到了陛下一边,这样一来,汉南便不会出问题了?”
袁熙沉思片刻,出声道:“难说。”
“汉南归根结底,还是有着自己坚持的。”
“若他们完全放弃这个理想,等于是背弃了刘玄德,背弃了他们立国的初衷。”
“所以关羽回去后,也只能做些调解,若晋国逼得太紧,汉南也会有自己的求存之道。”
张紘郁闷道:“我等失职了,当初防备的是关羽张飞,没有想到关羽态度不那么抵触,当初被我等忽略的徐庶,反而是最为麻烦强硬的激进派。”
袁熙叹道:“当初丞相就和我说过,他们四友之中,徐庶是最有主意,也是最为冲动的,其年轻时候给别人报仇,差点身死,是典型的游侠。”
“他这样随时都能赴死的人,自然是没有什么顾虑,所以汉南之后的走向,很大一部分要看他的反应。”
“所以我们也不能太过指望关羽,要在南昌布置好足以应对的兵力。”
“兴霸,这一切就交给你了,江东三郡将领,皆由你调度。”
甘宁连忙上来领命,鲁肃走后,他就接任了都督的职务,其属于文武双全之人,也是最适合在南昌坐镇的。
现在晋国的军中将领,和其他势力不同的是,因为打击蓄奴,所以严格限制了私兵数目,即使甘宁这样地位的,私兵也不过数十,其他皆是需要从军中调取。
这样的举措虽然有些麻烦,但却是最大限度防止了地方势力坐大,后世吴国都督动辄数千上万的私兵,陆逊甚至最多的时候拥有三万以上的私兵,也难怪孙权会心生猜忌。
如今晋国的举措,就是官爵管够,俸禄充足,但对于封地和封户,却是严格限制,这和后世的魏吴是完全反过来的。
魏吴的封的千户万户,平均一户十人,万户的十万人,就是独属于领主的私人财产,其世代为奴,可随意买卖处置,和货物无异,即使如此,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甚至还有很多流民投奔成为黑户的。
之所以如此,便是这些人的徭役劳役,只需要向领主负责,相比某些王朝末期的苛捐杂税,反而压力会小一点,这属于是典型的封建分封制,也是战乱时代各个诸侯拉拢地方豪族和手下武勋势力的手段。
虽然这种做法在争夺天下时候颇为有效,连蜀国都不能完全避免,但长远来看,对于统治还是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的。
袁熙最初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曾相当困扰,财帛动人心,文官武将也不是圣人,他们一方面有理想,一方面也不会为了理想而死,自己光和他们谈理想是没用的,那必然就需要采取举措去拉拢他们。
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后世的经验,袁熙终于是渐渐摸到了一点门道,并将其付诸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实践。
让他得到灵感的,是后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彼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衷,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这个过程之中,面对的本土顽固势力,便是封建地主和洋人培植的反动买办势力。
为此革命者们尝试发动起义,起先在相对开化先进的城市发动起义,结果遭遇了失败,在反动势力的围剿下,革命者们一度风雨飘摇,被迫北上创立根据地,最终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这段经历,也仿佛延续了那个传说中北方统一南方的魔咒,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最初革命者都是南方为主体,而最初发动革命的地方,也是南方百姓更早觉醒,为什么最后就失败了呢?
虽然说公认的说法,是农村包围城市,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同一时期的南方农村之中,建立根据地的尝试都失败了。
袁熙思考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便是对于村镇控制的严密程度,是决定能否在其中挖开缺口的关键。
南方农村有着极为严密的宗族势力,这样的势力,就是汉末的地方豪强,其天下大乱的时候,便割据一方作威作福,但若是给他们足够好处的强大势力,其便果断投靠过去,成为了强大势力的打手,就如同依附孙权的江东豪强一样。
后世称之为土豪劣绅,他们得到反动势力支持,建立的还乡团便是围剿革命势力的急先锋,所以革命者们在城市农村都遭受了挫败,就此北上寻找火种。
而北方的地方农村,和南方有着极大的不同,便是北方百姓自古以来便极为顽固,动不动就造反起来杀大户,导致北方的宗族势力虽然也不少,但并不如南方庞大顽固,多的是中小地主,真正称霸一方的大势力,却是对村镇掌控不足。
至于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封建时代,北方造反的频率比南方高的多,这些人一旦造反,当地大户人家便会首当其冲,久而久之,大户要么南逃,要么依附朝廷,自然也不会在村镇挣扎了。
典型的例子便是山东,其后世被称作孔孟之乡,忠君之地,其实真正的形象,却是历朝历代造反从不缺席,春秋盗跖奴隶起义,新莽末年赤眉军,东汉末年青州黄巾军,隋末王薄窦建德,唐末黄巢,北宋梁山,明末唐赛儿,清朝于七王伦,近代捻军义和团,可以说只要天下一乱,山东地区造反就没有缺席过。
在这种不断的冲击下,除了少数被统治者保护下的大势力外,当地地主宗族势力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几乎都被当地百姓犁了个遍,以至于解放战争中,山东是唯一凭借当地根据地自发解放的省份。
北方各地的这种情况,也极为相似,这无疑让革命者看到了开辟道路的曙光,于是在短短数年之内,革命根据地就在北方如雨后春笋般铺开,并在反抗日寇侵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袁熙就是在这种分析中得出了启发,便是若是建立一个需要稳固期更长的王朝,就必须剥离豪强士族对当地的掌控权。
他将这个想法说给诸葛亮听的时候,虽然隐瞒了后世关于革命的经验,但诸葛亮还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矛盾之处。
他质疑道:“陛下若如此说,那当地豪强,还是帮助陛下统治天下的帮手。”
“陛下削弱他们对于村镇的控制,不是反而会让百姓起义造反更加容易了?”
当时袁熙忍不住笑了起来,“丞相问到点子上了。”
“没错,当初我想到这里的时候,也是一度陷入了迷惘,当今天的天下,显然是将村镇的治理权交给当地豪强,更符合作为帝王的利益诉求,毕竟这样一来,我便可以不用管底层百姓死活,只要向当地豪强索取我要的赋税就是了。”
“这便是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天子所谓的万民,不过是那数万的士大夫,至于真正的天下百姓,不过是士大夫的私有财产罢了。”
“但这样真的好吗?”
“丞相,朕是天子,这天是谁?”
“是所有的天下黎民百姓,还是那数万地主豪强?”
“关于这点,孟子说得很明白了。”
“其实黎民百姓很容易满足,他们只要有口饭吃,有衣服穿,能活的下去,他们怎么可能造反?”
“有几个百姓是想当皇帝,在太平时节无端造反的?”
“天下皆反,万民起义,那是天子失道,天子不想着让百姓吃饱饭,而是绞尽脑汁镇压百姓造反,这才是真正彻底的失道。”
“所以朕派出官员,必须要进入村镇,接替豪强地主,去倾听百姓的声音,天子和百姓之间,本就不需要宗族豪强这一道墙。”
“我知道丞相向来节俭奉公,是百官表率,但未必所有人都这么想,尤其是那些曾经拥有过私兵的将领们,而晋国之内,这样人为数不少,他们不是丞相,也不可能一点想法也没有。”
“对于他们的功劳,晋国自然是有所回报,但如何让他们接受新朝的做法,确实是一个相当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这个恶人,不能让丞相一个人来做,朕便开这个头,咱们一起携手,看看将来这世道,会不会有个翻天覆地的开端。”
“防民甚于防川,王朝不是百姓的敌人,为了满足百姓,王朝就要不断前进,不断吐故纳新,没有自我净化革新的王朝,迟早会迎来灭亡,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诸葛亮听了,心中五味杂陈,“历朝天子,皆是以王朝存续为目标,这样的话,却是臣前所未闻。”
“臣会牢记陛下之言,尝试将这个天下,变成陛下心中的样子,看看这条路到底对不对。”
(本章完)
(https://www.zbzwx.cc/book/3660525/11432687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