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3章


高昌国灭亡后。

大唐很快就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一年,大唐国泰民安,有大臣建议各州刺史长安城觐见皇帝。

李恪得知后,并没有多大的感官,就随着怎么建议就怎么建议。

但事后,杜如晦亲自找到李恪,提起大唐太多,如果要到长安城觐见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多问题。

毕竟刺史要负责管理一个州的地方,一个州有很多县,县官需要刺史管理,所有州的刺史都不在,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路程的问题。

舟车劳顿,得提前很多天出发。

来回是个很长的问题,还得考虑的安保的问题。

太多刺史出动,地方的安慰也会造成一些未知的危险。

“这么说,疆域太大,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了?”

李恪笑了笑说道。

现在大唐各地是以省和州并存。

有些地方设立州,有些地方设立省。

总体而已,省会取代州的,只是还没有彻底划分而已。

“只是不方便管理而已,疆域大肯定是好事。”

杜如晦笑了笑说道。

疆域大,百姓多,肯定是好事。

但管理不容易,可能会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天高皇帝远,皇帝不知道远方的问题大有所在。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大唐交通越来越发达,朝廷了解地方的情况也方便很多的。

“哈哈哈哈......那自然是。”

“那就按照你的意思,不让他们觐见了。”

李恪大笑。

决定今年不麻烦他们了。

但是李恪觉得,皇帝还是要时不时见见地方刺史才行。

只是现在大唐的刺史还是太多,这样见下去也不是办法,得进行调整才行。

“陛下圣明。”

杜如晦向李恪拍马屁。

能够听进话,是杜如晦最尊敬李恪的一点。

历朝历代,圣明的皇帝都会慢慢变得专横,向李恪这样太难见了。

“你退下吧。”

李恪笑了笑说道。

圣明不圣明,他不知道。

大多数是觉得对,于是才会做。

有后世的经验,李恪觉得自己还是行的。

而且刚愎自用也没有意思,谦虚听取别人的意见很有作用。

都不是愚蠢的人,他们知道的可能比自己还要多,被时代局限罢了而已。

“是。”

杜如晦应是,告别李恪。

李恪看着杜如晦离开,突然想到造船的事。

水上丝绸之路已经决定,那么造船也要开始进行下去。

郑和宝船很厉害,可以直接使用郑和宝船出动就行,但要改造。

至于怎么改造,李恪已经告知造船厂,他们正在按照李恪的要求改造。

想到造船厂,李恪也很久没有去看过造船厂,当即有了想法出宫去看看。

于是让人通知房遗爱和小七两人陪同,微服私访出宫,前往渭水河岸。

“陛下,您怎么这么有空呀?”

小七紧靠李恪。

她这些天有些忙,但很想李恪。

想李恪,可是因为忙,没有时间进宫见李恪。

现如今,李恪出来,她开心无比,都想要贴在李恪身上。

“刚好像要出来看看,就出来看看了。”

“你若是想朕,进宫见朕就行。”

李恪边走边说道。

他对小七也是有感情的。

所以可以忍受小七的一些撒娇。

如果小七进宫,李恪也会开心的。

房遗爱跟在两人的身后,看向一旁去。

“最近好忙呀。”

“我想进宫,可是没有时间。”

小七吐槽道。

忙啊,年关很忙。

各地的事情都汇报上来。

又要整理好数据,以便于李恪查看。

管理的事情太多了,想休息都是一件难事。

唯一好的,就是自己有足够的权利,谁不爽就怼谁。

“忙就找个人帮忙。”

“如果不想干了,就尽快培养个接班人出来。”

李恪轻笑道。

生意太多,忙是正常的。

但如果不想忙了,就换个人坐上去。

这种事李恪已经不太想管,随着它自由发展就行。

市场经济是自由发展的才会有活力,它能走多远就能走多远。

但如果没有估算错的话,因为自己的原因,它能够伴随大唐知道大唐灭亡。

毕竟内库最大的来源,就是这些生意的钱财,比税收都还要多,使得内库永比国库还要多钱。

“这样啊......”

小七喃喃,眼神带着思索。

找个人帮忙,培养接班人他从来没有想过。

因为她从没有想过,只想帮助李恪赚钱,赚更多的钱。

但现在李恪这么说,她才想起,是不是应该放下这些东西了。

这些年忙了太多太多,爷爷也走了,就剩下自己一个,她更想陪在李恪身边。

如果再能够生育几个孩子,那就更好了。

很快。

李恪三人就来到渭水边。

渭水边是军用和民用一体的。

百姓可以借助此港口出海捕鱼。

朝廷可以利用这个港口进出口。

两边是分开的,民用的一般不能去军用。

造船厂在军用那边,也是属于禁区,百姓只能看不能进。

李恪的到来,百姓们自然是没有注意到的,因为三人很快就进入造船厂。

已经有人通知造船厂的人,在李恪到来之后,纷纷迎接,向李恪行礼。

“朕就是来随便看看。”

“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李恪摆摆手,让他们下去干活。

造船厂和往日比起来,大气了很多很多。

以前是用木的,现在已经有些东西被铁器取代。

随着大唐这些年的发展,铁器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造船方面很多地方都采用了钢材,使得船更加坚固稳定。

“朕想要的船你们是从原先的船准备,还是重新打造出来的?”

李恪问道。

造船厂的厂长作为负责人,陪同在李恪的旁边。

听到李恪的询问之后,他立即恭敬回答:“根据您的意思,我们从郑和宝船改造而来,大概需要三个月,就能够竣工。”

三个月,是加班加点造出来的。

皇帝的亲自命令,他们不敢有任何怠慢。

毕竟这种事情是脑袋搬家的事情,马虎不得。

“三个月...朕给你四个月,质量为主。”

李恪沉吟片刻,沉声道。

他对船也有些了解,三个月的时间太短。

造出来的东西,可能质量不一定行。

海上丝绸之路是长远的计划,不能因为船不行而影响前行。

“谢陛下。”

厂长当即恭敬行礼,心中也松了口气。


  (https://www.zbzwx.cc/book/3926592/2094141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