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七零年代:天降福宝种田忙 > 第1345章 针头

第1345章 针头


直到广播里葛天放声嘶力竭的喊:“检测免费!免费!重申一句免费,免费!”

大家呼啦啦的就愿意去了,还有些好奇的找老周。

人还在老聂家呢。

芽芽正跟人犟,共用一个针头不卫生。

老周头这些年也通过了乡村医生考试,实实在在有证的。

石头村确实是一个针头,全村人使用,哪个感冒咳嗽了来打针就从铁皮盒子里把针头拿出来开水烫一烫。

别的乡村医生怎么处理的他不知道,但他可是把每一根打过药的针头都放进了一个不停煮水的锅子里,再不济也一定要在铝饭盒下头点个酒精灯,烧一下针头来消毒。

然后芽芽就说开水煮对乙肝用处很小,要高压锅。

老周头又委屈又生气。

说实在的,那小娃娃刚来石头村的时候他就是赤脚医生,一晃眼人都那么大了,也更能气人了,叨叨说:“以前你感冒上我这打针,也用的一次性针头,不也好好的。”

芽芽:“那是我福大命大”

老周:“.....”

芽芽就叨叨不在京都,不然就把剪报拿来看看,四年前卫生部就下达了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注射针的通知了。

老周:“我咋不知道,没听说啊”

芽芽:“地方小普及慢”

老周:“....”

他有点气闷的回家了。

老周一下子就成了村里的抢手馍馍,回去的路上平时三分钟就到了,这回愣是走了十几分钟,一直被拦着问东问西。

回家以后,老周打开装针筒的铁盒子看了看,合上又摸了摸老伙计,点酒精灯煮针头去了。

他跟葛天放都以为至少还得过十天半个月才实行,没想这回快的很,早上开会,下午动员,明天开始。

抽血就安置在大晒场,支了个帐篷。

老周到时发现芽芽捧着个高压锅在那笑。

虽然知道芽芽还是嫌弃他消毒得不够彻底,但人的笑容那么灿烂,老周还能怎么办,坐在芽芽旁边瞅了一眼,发现新得很,问:“买的?”

芽芽笑嘻嘻说:“从724厂直接拿的货,五十块钱,专门拿来消毒针头咋样?”

老周就哼哼,手都已经摸上高压锅了,嘴上不放松:“随便,反正也不是我出钱。”

都知道高压锅杀菌比开水煮好,肯定是芽芽自己出的钱,老周道:“小时候大家都没白疼你”

这话让一老婶子听见了,就笑眯眯的:

“芽芽小时候老亲我,我问是不是喜欢我啊,她就说喜欢,我又问怎么个喜欢发,人立马又瞅上来亲了一下,说就这么喜欢”

老婶子一边说话一边不动声色的挤进最前头,前后看看似乎都没有说话的,就心安理得的站好,问芽芽要抽多少血。

芽芽叨叨五毫升吧,到时候做乙肝两对半,也就是乙肝五项的检测。

五毫升也就是一小汤勺拉,但跟大部分村民自己讨论的一滴血还是有点差距,大婶想了想让开了处心积虑蹭到的好位置,顺便带走了孙女。

防疫站来送针头,定点的村子是五个半自动弹簧取血针。

芽芽之前跟崔镇长提过一嘴,现在觉得还是少了。

防疫站的人认识她就悄声透露,“不少啦,防疫站,卫生局的还有镇医院的凑在一起商量,本来打算一个医生采血就一支采血针就行,要不是镇医院检验科之前被骂过,今儿你们都拿不到五根”

芽芽像祥林嫂一样叨叨太少了,又念叨哪个厂其实现在就有一次性针头卖,虽然价格是高了点。

然后像磨盘一样转回来叨叨,就算嫌贵,一个村发五个针头也是在是太抠门了,至少要二十个,她们好弄完一批啊!

防疫站的人笑她,“咱又不是医院院长,又不是防疫站站长,上头说什么做什么就得了,管那么多干嘛?”

芽芽没接茬,一脸的若有所思。

老周过来找芽芽商量。

他们两个人一起采血,他那已经有一根采血针,也就是一共有六根。

采血后统一高压消毒十五分钟,然后再进行下一批。

也就是六个人一批,然后十五分钟以后再六个人。

听到他们说话的村民就哇哇大叫,这也太久了。

人群里就有人喊:“拿水煮一煮行不行啊?”

老周就看着芽芽。

按照他一贯的做法,全部都丢进开水锅里,用完一个丢进去住,等轮一圈以第一个也煮了三四分钟,一点也不耽误。

芽芽说:“不行,一定要高压杀菌”

其他人眼里的光就黯淡下来,已经有人三三两两商量先回家。

蒋文英就问:“回家干嘛,又没有急事”

效果不大,躺炕头上都比来这挨冷风吹的好。

于是刚排好的队又歪七扭八的散了。

老聂家来得早本来就排在前头,都不用走后门就用上了新针头。

采血很快,也就等待消菌的时间久了一点。

葛天放也不拦着人回家。

一瞧见现场人少了就去广播站嗷两嗓子,不一会就能看见稀稀拉拉揣着手来的。

扎过针的都瞅出点门道,老周扎人疼,还粗鲁,芽芽扎人不疼,回去后就跟在路上碰的人叨叨。

谁都不乐意疼,来的人就先朝芽芽那边凑。

葛天放就只能扯着嗓子喊:“都往那边去干嘛,往旁边分分。”

因为还配一个防疫站的负责高压消毒,三个人一个早上测了几十号人。

聂卫平瞅着妹妹手就没有停过,等人回家时就问想吃啥。

芽芽想了想,“吃粥”

那可太好办了,聂卫平寻思拿大铁锅把米都给熬开了,放点家里还剩的梅条肉,撒点胡椒粉。

聂卫平对熬粥还是有心得的,从工厂熬粥熬到酒店,现在给领导做饭也隔三差五的做粥吃,正常熬粥普通米和糯米8:2到7:3,熬出来的口感很好。

易玉琴也想喝粥,馋到了路过的杨小雨。

蒋文英叨叨既然那么多人想喝粥就不用麻烦煮两顿饭,都喝粥吧。

于是老聂家晌午饭吃的暖粥。

聂三牛砸吧嘴说还是差点味。

想当年他去过一次京都,芽芽忙的时候他自个光吃,吃过一个小摊上的粥那才叫惊为天人,熬得浓稠口感也好,加了点小咸菜,不像普通家里熬的像水泡饭的粥。


  (https://www.zbzwx.cc/book/3944868/1110978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