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 章 西线全面反击第十师团,日军大本营下令撤退
战局果然如陈望所预料的那般发展,李仁命麾下各部全力出击,汤部也不再犹豫,西线的国军很快就取得了初步胜利。
在台庄一带遭到重大打击之后,日军第十师团整体的战斗力已经严重削弱。
矶谷在接应出赖谷支队的部分士兵后,整个第十师团随即且战且退,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溃逃了,台庄也不打了。
不过,国军虽然在西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日军第十师团依旧实力犹存,特别是日空军的支援和炮火优势,给了他们一定的反击之力。
西线的撤退过程中,日军不断组织空军进行轰炸,国军的追击队伍在行进过程中,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空中和炮火阻击。
“司令,鬼子空中打击越来越猛烈了!”王廉皱着眉头,语气急促地报告道:
“我们要不要暂时撤退,等待空军支援?”
“不必了,立刻让各部停止追击!”汤伯目光锐利,冷静地下令道:
“我们只需要让鬼子感觉到压力就行了,他们现在正处于狼狈撤退之中,如果追得太狠,把他们逼急了,就适得其反了。”
“是!”指挥所内的众人闻言,纷纷松了一口气,立刻有参谋应声下去传达命令。
其实,无论是李仁,还是汤伯,亦或者是他们手下的军官和参谋们,都不敢再深入追击日军。
毕竟,陈望打了那么大的胜仗,三个师团都要被他打废了,他都没追击,更何况是他们,只是把第十师团逼退了就算是完成他们的战略目标了。
而且,他们心知肚明,虽然日军暂时败退了,但作为精锐之一的第十师团,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国军也并没有足够的空中和火力支援,想要彻底击溃第十师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日军也不可能一直依靠空中轰炸,日空军本就疲于奔命,无法长时间维持大规模的打击。
而国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必然要通过巧妙的战术和布局,逐步逼迫日军在后方的防线和补给线上崩溃。
与此同时,战场东面的临沂城,陈望也收到了好几份从西线传来的捷报,知道了日军第十师团虽未彻底瓦解,但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台庄一带的战斗也因此宣告结束,日军再无意继续强攻,转而选择尽早撤离。
西线的捷报让陈望心中大喜,不过,他同样很清楚,这场胜利并不代表国军在山东一线已经完全高枕无忧。
第十师团的撤退虽然标志着暂时的胜利,但日军仍有空军支援,炮火优势的特点让他们在防线崩溃后仍然具备了一定的反击能力。
如果没有及时的战术跟进,日军的力量很快就会在别的地方找回平衡。
李仁和汤伯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日军已经败退,但他们并没有轻易追击。
毕竟,追击的后果可能是无法预见的麻烦,甚至有可能遭遇更多的陷阱和突袭,况且现在敌人已经在空中支援和炮火优势的掩护下逐步撤退了。
“日军第十师团的撤退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心了,局势依旧错综复杂,不容小觑。”陈望在听取了参谋们的汇报后,沉声说道:
“鬼子虽然撤退了,但他们并未完全崩溃,尤其是他们拥有的空军支援和炮火优势,使得他们有能力在撤退中持续打破我方的追击。”
周品、胡琏和关麟等人都在一片认真地聆听着,显然他们也清楚当前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明白虽然国军在此次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日军并不会轻易放弃华北的控制权。
“军长,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周品率先开口道:
“鬼子现在虽然撤退了,但如果继续向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他们迟早会在其他地方找到机会的!”
“陈军长,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配合汤司令他们继续扩大战果,尽量收复更多失地。”关麟目光看向陈望,直截了当地问道。
陈望迎着关麟的目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
“不错,必须要乘胜追击,但不是盲目追击。收复吕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抓住鬼子的软肋,逼迫鬼子放弃对华北的控制!”
“可是,军长。”胡琏闻言,略显担忧道:“敌人的空军优势和炮火支援不容小觑,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准备!”
“准备?”陈望嘴角微微扬起道:“我们的准备早就开始了,接下来的战斗,应该打的是敌人的士气,逼迫敌人不敢再对我们发动正面进攻。”
“没错,敌人有空军支援,若我们贸然追击,恐怕会被日军从空中进行打击。”
周品目光坚定,接过话头说道:
“但如果我们能稳住战局,再给予敌人压力,他们的士气将更为低落!”
陈望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既然敌人有后援,我们就不急于追击,而是要从战略上给予他们更大的威胁。”
“陈军长,那您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关麟急忙问道。
“继续压制,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性。”陈望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一眼,随即沉声下令道:
“周品、胡琏、关麟,你们三人一起带兵北上,伺机收复吕县,威胁青屿!”
“是!”三人当即异口同声地应道。
吕县一带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通过收复吕县,国军不仅能够大大削弱日军在鲁东的战力,还能牵制日军对华北其他地区的兵力调动。
所以,陈望的下一步行动,不仅是为了收复失地,更是威胁日军在山东的另一个核心——青屿。
当然,他现在还没有收复青岛的实力,但随着西线的胜利,他却可以虚张声势,乘胜追击,进一步压迫敌人,使其陷入被动局面。
“我们暂时不去追击敌人,而是用虚张声势来威胁他们。”陈望再次强调道:
“让敌人以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的作战布局腾出时间。”
*
板垣四郎坐在指挥所的会议桌前,目光阴沉地凝视着桌上的电报和地图。
战局的发展比他预期的要复杂得多,原本想要轻松打击国军的计划,现在已经彻底陷入了泥潭。
矶谷的第十师团在台庄战役中惨败,不仅失去了大半个赖谷支队,更是而且完全失去了进攻的优势。
而西线的国军部队则是表现得异常强悍,不仅成功反击,还紧紧追击了一段距离,最终第十师团在空军的掩护之下,才得以顺利撤到北方的防御阵地。
随着矶谷的败退,日军的西线防线则宣告破碎。
板垣四郎此时心情复杂,一时间不知道是喜还是悲,矶谷的败退让他在面子上挽回了一些,但却预示着日军在华北的战略全面破灭,接下来他们不得不面对接踵而来的国军北上压力。
自“卢沟桥”之后,日军本以为可以通过进攻迅速制胜,但国军那边却“横空出世”了一个陈望,竟凭借一己之力使得日军的这些筹划都化为了泡影。
板垣四郎心中震动,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嘀咕:这陈望,究竟是哪里培养出来的天才,怎么会这么厉害,简直就不像是个支那人!
“第十师团在台庄……”板垣四郎看着面前的电报,脸色阴沉,语气冰冷道:
“虽然他们撤退时带走了一部分赖谷支队的士兵,但也无法改变第十师团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的事实。
现在,西线的失守意味着皇军在华北的防线已经开始崩溃。”
“西线的战况已经无可挽回,矶谷师团长传来的消息,支那军不仅在台庄获得了胜利,还在迅速展开追击。”
一名参谋低声汇报道:
“现在东线的支那军正在迅速向北线推进,吕县恐怕也难以支撑了……”
板垣四郎闻言,沉默了片刻,他眼中满是掩不住的焦虑和不甘,尽管早已预见到西线战局的不利,但他始终没有想到会败得如此迅速。
陈望的指挥手段简直让他胆战心惊,西线的战役肯定也有对方的点拨。
面对如此难缠的对手,板垣四郎逐渐意识到,这一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将不再是局部的胜负,而是关系到整个华北战区的控制与否。
“师团长阁下,您看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坚守维县?”一位参谋小心翼翼地问道:“支那军已经开始北上了。”
板垣四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突然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深沉地眺望着外面。
其实,面对国军的不断进攻,他心中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底气了。
好一会儿,他才沉声说道:
“维县虽然是我们目前的战略要地,但如果继续坚守下去,势必会陷入支那军的围攻。
现在,西线的支那军虽然未曾立即追击,但他们也已经开始采取围堵的策略了,后续的压力将更加巨大。”
“如果我们不进行有效反击,恐怕不仅是吕县,连维县都可能丧失。”参谋长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但如果我们继续坚守,支那军必定会借此机会进攻到我们的核心地带。他们已经开始北上了,目标恐怕不止是吕县,我们即便勉力守住维县,也无法长期支撑。”
板垣四郎闻言,目光越发深沉,如果不是陈望的部队,他们其实根本不会这么害怕,区区支那追兵,算得了什么?
他低声说道:
“我们的后续兵力已经不多,空军支援有限。而且,陈望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东线,他的战略眼光似乎更远。”
“师团长阁下,继续坚守维县,哪怕是暂时退守到北线,也比直接撤回河北要更为稳妥。”
这时,一名参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维县是鲁东要地,失去这里,我们在整个战局中的位置就变得极其不利。”
“但如果继续坚守,我们的兵力支撑不住。”
另一名参谋插话道:
“支那军的追击力度越来越强,哪怕空军再多的支援,也难以改变我们面临的困境。
第十师团在西线,已经被逼得四面楚歌,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避免大规模的全线崩溃。”
“继续坚守维县,能拖延多久?”另一名参谋提出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陈望的追击战术已经显现出极强的威胁,若是我们无法抵挡住支那军的进攻,恐怕不仅是维县,整个华北战局也将陷入绝境。”
板垣四郎沉默了一会儿,心中依然充满了矛盾与痛苦。
此时,一名高级参谋手持电报步入,板垣四郎接过电报,眉头紧锁。电报是来自大本营的指示,内容简单明了:
“立即撤退,放弃维县,全力维持冀南防线,确保核心区域不被突破。”
“撤退。”板垣四郎轻声重复了一遍,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压抑的痛苦。
他知道,大本营这一决定几乎等于宣布日军在华北的失败。若失去了维县,日军在鲁东的整个防线,会彻底崩溃,华北的战局也将彻底进入被动局面。
“阁下,我们是否要立即执行撤退计划?”一名参谋问道。
“大本营的命令,必须立刻执行!”
板垣四郎断然答道:
“我们一定要保住华北的防线,否则整个局面都将失控。”
“嘿咦!”
“继续采取拖延战术,借助空军和炮火暂时阻止支那军。”
板垣四郎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要确保撤退过程的顺利进行,尽量避免与支那军正面交锋。只要能在有利条件下撤回到冀南,我们依然有机会重整旗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军开始实施撤退计划,士气低迷的部队纷纷向北线撤退,维县的防线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板垣四郎心中虽然有些不甘,但他清楚,此刻的撤退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果继续硬拼下去,不仅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和兵力,还可能给国军提供可乘之机。
毕竟,陈望的指挥已经证明,国军的强大远超过了日军的预期。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大本营的命令和战局的变化让所有人都心情沉重,但板垣四郎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撤退,更是一场为了保存实力、为将来的反击做准备的战略选择。
(https://www.zbzwx.cc/book/3954714/1391999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