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这个作者来自地球免费 > 138,吟诗一首

138,吟诗一首


  王昀暄面对矮胖教授的夸赞,倒是显得镇定自若,略微感谢道:“谢谢教授的夸奖。”

  但矮胖教授身边的三名学生却张大了嘴,都快能够塞下一个鸡蛋了。

  他们三人并不是因为牛教授对王昀暄的夸奖而感到吃惊,而是对于随便路遇一个文学院的学生都这么优秀而感到吃惊。

  在来夏海大学之前,牛教授和徐教授曾告诉过他们三人,夏海大学文学院近几年有些没落了,在生源方面会有所欠缺,还叫他们来这里以后,千万别随便显摆。

  牛教授和徐教授对他们说这番话,是有原因的。

  他们三人在华清大学文学院,皆属于优等生,来这里表面上是为了与夏海大学的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私底下,他们纯粹就把次文化交流当成了一场无聊的观光旅行。

  直到遇见王昀暄,三人的思想才开始改变。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仿佛都在询问彼此。

  然后他们又同时摇了摇头,王昀暄应该是一个例外,夏海大学不可能每一名同学都这么优秀。

  “这么早,你是准备去图书馆学习吧?”瘦弱教授问了一句。

  在瘦弱教授问完以后,其他人也看向王昀暄。

  “我准备去协会,那边风景优美,环境安静,很适合寻找创作的灵感。”王昀暄想了想,道。

  “王昀暄同学说的协会就是我们学院的文学社,文学社创建于……”一名文学课老师抓住机会,解说道。

  在文学老师解说完后,两位教授都露出有些感兴趣的表情。

  “吴院长,我们可以去文学社看一看吗?”瘦弱教授问道。

  反正去哪里参观都是一样的参观,到文学社参观,还可以顺便看看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培养出王昀暄这样的人才。

  “自然可以。”

  吴连城说完,看向王昀暄,问道:“王昀暄同学,你对文学社那一带熟悉,等会儿由你来当导游,可以吗?”

  “可以,吧?”王昀暄试探着说了一句,他已经断掉了去文学社码字的念头了。

  吴连城:“???”

  众人:“???”

  “嗯,孙老师刚好腿脚有些不便,那就由你和周老师在前面当向导吧。”吴连城正色道。

  王昀暄背着书包,心里有些无奈,看来早起的鸟儿不一定有虫吃,还可能被其生物链上一级的生物抓住。

  不过吴连城都开口了,王昀暄也不会有什么不满。

  他得扮演好一名优秀学生应该有的能力和智慧。

  王昀暄慢慢走在前面带路,一路上听着吴连城和两位教授有说有笑。

  “王昀暄同学,你好,我叫魏澜,我很喜欢你写的那首《热爱生命》,平时也喜欢写诗,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关于写诗的事情吗?”

  王昀暄走着走着,听到身后传来一道询问的声音。

  他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是跟在那两名教授身后的一位女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前面来。

  透过她的眼睛,可以发现她眼中露出的真诚,还带着几分好奇。

  王昀暄缓缓道:“可以,你平时喜欢写古体诗还是现代诗?”

  “平时的话,我喜欢现代诗的浪漫,也喜欢古体诗的内涵。不过,我写诗一般都写古体诗。”魏澜跟在王昀暄旁边,道。

  她的古体诗最为出彩,其中有两首还得过全国古诗竞赛一等奖。

  “古代诗……”

  发现王昀暄在思考,魏澜也没有出言打扰。

  古体诗的创作难度一般来说,要高于现代诗的创作难度。

  因为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虽然篇幅可长可短,但押韵要灵活。

  汉魏以后的古体诗一般以五言和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也有一定法式。

  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古体诗用的是文言文,而现代诗用的是白话文。

  “古体诗其实很容易写。”王昀暄思考片刻,道。

  他觉得无论是古体诗抑或现代诗,只要掌握其中规律,都很容易。

  不过,在魏澜看来,王昀暄这句话纯粹是呈一时之快而说出来的。

  她本以为王昀暄和她一样,也是学霸级别的高手,同时对于诗歌的研究很深,没想到王昀暄竟说出这么夸大其词的话。

  魏澜微微有些失望。

  也许王昀暄只写过现代诗,并不怎么了解古体诗吧。

  “噢,是吗?我倒是觉得挺难的。”魏澜敷衍了一句,她已经失去了和王昀暄交流的兴趣。

  “看到这片盛开的荷花了吗?”王昀暄没怎么在意魏澜的表情变化。

  他停下脚步,站在纳畔湖岸边,此时,湖里的荷花正悄然绽放,偶尔还有一两条小鱼跃出水面,画面十分美丽。

  吴连城他们也停了下来,一同欣赏着湖里的美景。

  “这景色很美,怎么了?”魏澜出于礼貌,接了一句。

  “有没有想要吟诗一首的冲动?”王昀暄目光悠远,缓缓问道。

  华清大学的教授和学生来这里,主要就是为了文化交流。

  既然是文化交流,必然得有人参加。

  而对于华清大学的学生,夏海大学不可能出动老师和他们探讨交流,最好的方式便是学生和学生交流,老师和老师交流。

  因此,王昀暄觉得这种时候有必要做点什么震慑一下魏澜。

  闻言,魏澜疑惑的看了一眼王昀暄,“没有啊,难不成你有作诗的想法?”

  “毕竟纳畔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昀暄没有回答魏澜的问题,而是直接说道。

  这首诗是宋代知名诗人杨万里的著作,王昀暄借用了过来,改动了其中的时间和地名。

  “好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但直接描写出了这幅美景的真实画面,还……”

  在魏澜还在思考这首诗的精彩之处时,相隔不远的瘦弱教授便开始赞美道。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吴连城听完王昀暄的话后,眼睛一亮,问道。

  从诗中地名和时间,自然可以知道这首诗是王昀暄有感而发。

  “《晓出纳畔湖迎华清师生》。”王昀暄思考片刻后,答道。

  


  (https://www.zbzwx.cc/book/3979790/45817163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