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考察药园
大年初二,金美淑和她的丈夫谭宝林带着孩子小宝上门拜年。自从上次陈秀丽替老谭太太去派出所,她和谭家正式走动起来。谭家是外来户,他们本没有实际的亲属关系,金美淑比陈秀丽小两个月,就认了陈秀丽当姐姐,平日里做了好吃好喝少不得送来一份,陈秀丽家里的活儿,谭宝林也没少帮忙。
“年后还出去打工吗?”陈秀丽问谭宝林。
“还是得去。”谭宝林露出几分无奈,“家里没别的营生,孩子一天天大了,也不能年吃年用,手里总得攒点。”
“如果不想离家,就得干点特产养殖或种植。”陈秀丽给他建议,“养殖成本高,种植能少一些,考虑种点香菇呢?”
谭宝林先前也做了些功课,“香菇这两年还挺挣钱,不过一次也要投入差不多两万,我听说也有种失败的,出不来菇,我就有点害怕,家里现在还欠着外债呢。”
陈秀丽在培训班学过怎么种香菇,不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她能提供技术支持,却不敢打包票。最后她建议谭宝林种点椴树木耳。
谭宝林是个大喇叭,从陈秀丽家回去,不到半日,有好几个人上门问陈秀丽关于椴树木耳种植的问题。陈秀丽趁着去刘书记家拜年的功夫,把这事和他提了,书记让她准备准备,过了初七在村部给大伙儿系统讲讲椴树木耳的种植。
从书记家出来刚好路过周家,周博文给的1000块钱一直揣在陈秀丽的兜里,既然都走到这里,她把心一横,择日不如撞日。
周家的院子还和往日一样干净整洁,不知什么时候加盖的门斗里,两盆君子兰开得正艳,最里面摆着一把躺椅,上面放着垫子和一张毛毯,躺椅旁边还有一方小小的书架,上面横七竖八塞着不少书,看样子是时常有人在此处晒太阳,看书。
陈秀丽嘴角牵出一抹冷笑,无需进入家门,只在门口一瞥就能看出周家迥异于普通庄稼人的故作清高,可惜,心是黑的,再有文化也让人不齿。
陈秀丽停住脚步,下定决心,任他家条件再好,绝不再踏上他家的房门。
“嫂子?”身后响起周博文的声音,里面难掩欣喜。
陈秀丽回过身,从兜里掏出钱,一把塞到周博文手中,再没出口一个字,扭头离开。
齐凤英冷冷地看着陈秀丽的动作,想上前理论,被周炳仁拉住,最后眼睁睁看着她窈窕的背影消失在拐角。
种椴树木耳,投入小,产出时间长,而且不需要太费心管理,讲课那天,看热闹的,真心想种的,男男女女坐满一屋子。
一堂课下来,除了谭宝林,还有七八户人家要一起种。
大青山上有很多椴树,不过,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后,山上的树不允许随意砍伐。种椴树耳是政府支持的致富项目,可以享受特殊优待。
谭宝林和其他村民,带着村里开的介绍信去森林派出所申请了一张砍伐证明。
不到两天,他们准备好木料。
作为技术员,这是陈秀丽第一次真刀真枪地上阵,她提起十二分精神,菌种怎么消毒,椴树怎么打洞,怎么装菌种,种上了怎么用黄泥封口,全程跟进。
若干天后,直到封上黄泥的洞口长出密密麻麻的小芽,陈秀丽一直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因为是第一次种,大家都没贪多,谭宝林种了3个立方,平铺下来刚好占谭家半个园子。种椴树耳最大的好处是易于管理,平时放在园子里搭的架子上,风吹雨打都不怕,若是碰上十天半月不下雨,以免菌丝干死,需要人工浇些水。
和那种用木屑种出来的木耳相比,椴树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在市面比普通木耳贵一半左右。
六月过后,雨水一天天地多起来,这七八户种木耳的人家开始第一次采摘。这是春耳,质量比秋耳稍逊,但远高于夏耳。
夏天雨水勤,木耳生长太快,来不及增加厚度就开始腐烂,所以夏耳卖不上价,大多留着自己吃。
木耳的事情告一段落,陈秀丽开始准备去药园考察的事。陈晓明家在桓清县,秀丽来到这里才知道,桓清和新图,地貌物产相差无几,但前者发展比后者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在桓清县,不仅有相对成熟的药材园,山野菜种植也小有规模,这些平时只有春天才能吃到的时令山珍,通过反季节的大棚,能在春节前后卖出高价。
桓霞药园,是陈晓明为自家药园新改的名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二是因为他媳妇叫韩霞。陈晓明包了两座山,药园就隐藏在绵延的山脉之中。
“五味子,细辛,黄芪,三枝九叶草这些常见的药材都有种,生存条件和环境与野生的无异。”陈晓明指引着秀丽穿梭在药材床之间。
“这些都是买的种子?”陈秀丽有些诧异,她曾经向农科站打听过,很多药材都没有种子卖。
“是种出来的,不过种子买不到,都是我自己上山采,也收过一些,我研究种药材有十来年了,你看见这些,算是我一年年攒出来的。”
陈秀丽有些佩服陈晓明,种植是个苦差事,她自己摸索了几年也没摸出来门道,人家已经坚持了这么久。
“我家我爸以前是赤脚医生。”陈晓明和陈秀丽讲诉自己种植药材的初衷,“家里从小药材就没断过,耳濡目染吧,我喜欢药材,就是闻着味儿都觉得舒服,农民嘛,只有土地可以利用。”
“去年药材行市不好,你也受到影响了吧?”
“可不是,”陈晓明豁达笑着,“刚刚种出点成果,就赶上跌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提起来。现在也没什么人收,今年的搞不好就砸手里了。”
“你的药材没有固定销路?”陈秀丽不相信,陈晓明种植多年,手里肯定有不少收药材的二道贩子。
“没有。”说到这个,陈晓明叹了一口气,农民卖点东西是真难,以前量少,过路的药材贩子随随便便就收走了,现在眼看着量起来了,价格却跌了。他知道陈秀丽干的就是买进卖出的营生,所以才一力劝她过来,在陈晓明看来,能干买卖的,肯定有销路,认识人多,怎么都比他坐在家里两眼一抹黑来得强。
(https://www.zbzwx.cc/book/4239003/1288093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