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拒绝出山!朱标郁闷了!
李善长面色一凝,眉头微皱。
心说:怎么没完了呢?
都答应把土豆给你了,居然还有要求?
真拿老子当许愿池里的王八了?
可转念一想,算了。
人家毕竟是太子,天潢贵胄,理论上说,又是他的晚辈。
既然开了口,听听也无妨。
如果不太为难的话,可以酌情考虑。
“殿下请讲,老夫洗耳恭听。”
说着同时,两人正巧来到后院一处凉亭。
因走了许久,腿脚略感酸麻,便在决定此歇息片刻。
坐下之后,朱标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叔父,以您的才具学识,若余生只在乡间务农,不问世事,未免太屈才了。”
“自古就有唯贤是举一说,朝廷更不会埋没人才。”
“所以,侄儿想请您重新出山,执掌中书省相印,担当大任,继续为朝廷效力。”
“我父皇和朝廷,乃至整个大明江山,都需要您这样一位贤达干练,老成谋国的良才......”
说罢,诚恳的看向李善长,希望他能应允。
近一年来,朝中跌宕起伏,连续换了两任中书省丞相。
先是杨宪,后是胡惟庸......
但在朱标看来,这二人的能力和威望,不如李善长远甚。
宰辅一职,国之重器。
人选自当慎之又慎,绝不能所托非人。
况且,杨宪和胡惟庸,上位之后,都在暗中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企图壮大自身权威。
长此以往,迟早要生出不臣之心,颠覆朝纲......
这样,中书省的位置,还不如找个知根知底,彼此信得过的人呢。
毫无疑问,李善长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不仅才干一流,威望足够,而且能震慑的住那些宵小之徒,让大明安心发育。
至于胡惟庸的想法,则无关紧要。
到时候,直接让他做右丞相,地位排在李善长之下。
反正两人有着师徒名分,量他也说不出什么。
而这番话,在李善长听来,并不那么简单,心脏立马提到了嗓子眼。
什么意思?
平白无故的,忽然要请我回去做官?
难道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抛出诱饵,试探我有没有继续掌权的心思?
笑话!
刚过几天好日子,谁会主动往火坑里跳啊!
等等,不会是......
念及至此,李善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脸上笑容依旧。
“贤侄,容我先问一句。”
“请我做官这事,是陛下的主意,还是你个人的想法?”
朱标听罢,坦言道。
“照实说,是侄儿个人的主见,父皇尚且不知。”
“不过,只要您肯点头答应,回去之后,我会禀明陛下,相信他会同意的。”
不去,说啥也不去!
得知朱元璋没有参与其中,李善长顿感安心。
最怕的就是,这件事是个阴谋,是老朱有意为之,仍不肯放过他。
既然是小朱自己的主张,那还担心什么?
老子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左拥右抱,吃香喝辣,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那劳什子宰相,有啥好当的?
再说了,我又不是家养的驴,给根萝卜就上磨转圈。
心里想着同时,嘴上却另有一番说辞。
“贤侄,你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但老夫年事已高,恐力不从心,无法胜任宰相一职。”
“好意心领了,但恕难从命!”
“此事,休要再提!”
拒绝的如此干脆,朱标一时手足无措。
放眼天下,芸芸众生,谁不想人前显贵,追逐功名利禄?
怎么有不愿意当官的呢?
堂堂一国宰相,权掌中枢,还比不上农夫?
换了别人,恐怕肠子都悔青了。
如今,机会重新出现,人家还是一样的说辞。
“叔父,请您再考虑考虑......”
“还望为江山社稷着想,勿要推却。”
不待朱标说完,李善长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
“该说的都说了,考虑不了一点啊!”
“落叶归根,我哪都不想去,往后的日子,就待在老家,清闲自在的,挺好!”
“你也甭费心了,做好太子,比什么都强。”
“老夫的时代已经过去,大明的江山,终究要交到那些晚辈后生手上......”
苦劝无果,朱标也无可奈何。
但如果就这么走了,还是有些不甘心。
转而又问。
“叔父,我进城时,见定远县变化很大,到处都是欣欣向荣之景。”
“到县衙后,我问了令郎李芳,他说能有今天,全靠您给出的主意,又提到了招商引资什么的......”
“我既然来了,还请您不吝赐教,给大明江山指出条路。”
“以及,定远县的发展,能否用到别的地方?”
听罢,李善长觉得,小朱这孩子不错,斯文有礼,虚心求教。
已经驳回了他重做宰相的请求,别的事情上,就不好推辞了,随便指点几招吧。
刚要开口,半天没见到太子的蓝玉,便找了过来。
见人俩在谈事情,识趣的没有出声打扰,只是站在一旁,安静等候。
接着朱标刚才的问题,李善长侃侃而谈。
“太子心系家国天下,老夫自当答疑解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要想增强国力,离不开商业和贸易的流通。”
“人与人之间,交易买卖,互通有无,才能实现所谓的利益最大化。”
言犹在耳,朱标忽然开口打断。
“此话怎讲?”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治理天下,要以农业为本,可没听说以商业为本的。”
“而且,父皇告诉我,商贾行列,多是些自私自利,坐地起价的卑劣小人。”
“每逢大灾之年,他们只顾着赚钱,大肆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全然不管百姓的死活,属实可恨!”
“这群败类,真该重刑处置,严惩不贷!”
这番话,说得言之凿凿,大义凛然,连蓝玉都忍不住点头喝彩。
毕竟,商人重利轻别离之类的诗句,古已有之。
尤其个别蠹虫的存在,导致普罗大众,对这一行的印象并不好,甚至感到厌恶。
每当提起,不免嗤之以鼻。
而李善长只是笑笑,心中叹然。
看样子,老朱早年间,被无良商人伤害得很深啊,至今刻骨铭心。
不仅如此,还把观念传给了下一代。
(https://www.zbzwx.cc/book/4324429/1142916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