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完整版 > 第30章 迎来新气象!

第30章 迎来新气象!


“特色?”

“是指什么?”

李芳学行乍浅,仅有的一点商业知识,还是刚刚从自己老爹嘴里听来的。

渐渐的,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他看来,商人要做的,无非是东北西走,低买高卖,用交易的方式,赚取利润和差价。

不曾想,还有这么多门道。

“呃,特色嘛......”

轻轻叩击着桌面,李善长闭目沉思,打算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出回答,免得越说越乱。

忽然,他拍了下大腿。

“有了!”

“简单的说,就是你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便可称之为特色。”

“用到商业中,照样行得通.......”

“比如娱乐、餐饮、文化等方面,都可以动动脑子,折腾出一些新花样,加速人气的积累。”

“经商不比种田,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若是墨守成规,闭目塞听,老老实实的在家坐着,等钱从天上掉下来,是不会有什么起色的。”

李芳听了半晌,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

虽然,短时间内不能融会贯通,完全消化吸收,但还是在用心记忆,频频点头。

何况,自家老爹是做过宰相的,经验老道,见识卓远,比他这个毛头小子强了十万八千里。

高下之判,宛如一盏指路的明灯。

“爹,除了修路,我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说起来,城里数的上的商户,根本没有几家。”

“即使我贴出告示,鼓励百姓经商,可他们连起码的本钱都没有,该如何是好?”

虽然主意不错,但李芳并非一无所知的孩童。

稍稍动下脑子,就指出了核心难题。

是啊!

经商是需要本钱的,这是基础条件。

可放眼全县,连衙门都穷得难以为继,何况那些苦哈哈种田的百姓了?

这些人,只盼着风调雨顺,有个丰收的好年景......

等到秋收时,交足朝廷规定的赋税,剩下的余粮,能够一家老小吃喝用度,不必挨饿,就心满意足了。

哪还敢有别的奢望?

李善长思索了片刻,转过头来,罕见的给了儿子个赞赏的目光。

“好小子,你总算提出个有水平的问题了。”

“的确,只要百姓兜里没钱,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就不会产生经商的念头,或者别的什么打算。”

“然后就会一直受穷,钱就无法流通起来,导致百姓越来越穷,县里的财源也会越来越少。”

“如此,无限循环下去.......”

“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李芳同样想到了这一层,感到深以为然。

旋即站起身来,用央告的语气恳求道。

“爹,儿子能不能坐稳县衙,全看您老人家的了。”

“您可不能视而不见,袖手旁观啊!”

李善长笑得胸有成竹,表示一切尽在掌握。

“放心吧,办法早替你想好了。”

“大抵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制定一些优惠策略,广而告之,把临近州县的商人吸引过来,让他们在此安家落户,经营产业。”

“那些本乡本土的,没钱但还想经商的,你就以县衙的名义借贷给他们。”

“但必须专款专用,不能胡吃海喝,随手花了......”

对此,李芳有着不同的理解。

“可经商有风险,赚钱了怎么都好说,但要是赔的血本无归,一文不剩,百姓岂不更穷了?”

“到时候,我找谁追债去?”

“总不能因为还不上钱,带人把他们的家抄了吧?”

李善长似乎已有准备,不假思索的说道。

“机会总是留给有勇气的人。”

“借给百姓做生意的钱,可以写清楚条款,允许他们晚几年还清,减轻一些压力。”

“而且,到时候只要求他们偿还本金即可,利息分文不取。”

“如此一来,想必会有人愿意尝试的。”

李芳皱着眉头,很是费解。

按说主意是对的,但好处都归了百姓,连利息都不要,县衙拿什么赚钱?

李善长闻言一笑,劝他稍安勿躁。

“你别总顾着眼前的利益,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

“只要把路子打通,百姓通过经商买卖,让钱流通起来,还会让你赔本赚吆喝?”

.“前期要做的,就是扩大宣传,多用鼓励的手段,先把人吸引来再说!”

李芳听到这里,不由得踌躇满志,眼中绽放出希望的光芒,心气也提高了不少。

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

转过天来。

上百张崭新的官府公文,贴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这件事,如同一阵突如其来的飓风,打破了此处原本的宁静,闹得沸沸扬扬。

路过的百姓,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望。

毕竟,自从新皇登基,创立大明以来,这个道路崎岖,不足百里的小县,再没听说什么新鲜事了。

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耕田种地,几乎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

有新情况,自然都迫切的想要知道。

“官差大哥,这榜文上写的什么,给我们说说呗?”

“是不是朝廷打算北伐,要征兵加税啊?”

古代官府发布告示,都会在旁边配一名识字的差役,负责讲解。

这年月,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半文盲,写自己名字都不会,就别指望他们能看懂公文了。

毕竟,官府的决定,需要百姓理解和执行,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随着周围人越聚越多,那名站在墙下的衙役清了清嗓子,指着榜文念道。

“县令大人说了,要组织县里的青壮年,把城外的路重新翻修一遍!”

“三个月后,不仅要能走人,马车也得通行无阻!”

“但凡参与者,由县衙提供一日三餐......”

“表现好的,还有工钱可拿!”

此话一出,顿时在人群中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眼下即将步入寒冬,正是农闲时节,帮着衙门修路,好歹有个事做。

又不白干,不是还管饭吗?

一时间,那些年轻力壮大小伙子来了兴致,撸起袖子,三五成群地跑去报名......

只是短短半天光景,县衙门前就聚集了上千号人,给李芳乐得合不拢嘴。

心想:还是老爹的法子灵!

仅仅是第一条命令,就给这座寂静的小城注入了活力,迎来久违的新气象......


  (https://www.zbzwx.cc/book/4324430/1142919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