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朱元璋的计划!
“父皇,您找我?”
不多时,朱标走了进来,并叩身行礼。
出入南书房,来去自由,甚至无需太监通禀,足见父子情深,推心置腹。
“哦,是标儿啊!”
虽说《三国演义》写的精彩,朱元璋也确实爱看,但作为一国之君,总要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毕竟殷鉴不远,后来者岂能重蹈覆辙?
早在一刻钟前,他就派人去东宫传召太子,说有要事相商。
叙礼已毕,朱元璋示意儿子落座,随后开口道。
“标儿啊,之前你提出的发展商业的建议,这些天来,咱苦思良久,觉得可以施行。”
“现在的问题是,用什么办法,能促成此事?”
“更要保证平稳运行,以免忙中出错......”
即便他英明神武,卓有远见,也难以突破自身的历史局限性。
站在高处,眼观大局,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保证江山社稷的安稳太平,必须谨慎小心。
如果注定要出乱子,就干脆放弃。
换言之,在老朱眼里,皇帝的宝座、以及手中握持的权柄威严,将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且无可替代。
至于别的什么,明显没那么重要......
尤其,内心还保持着对商人的鄙夷和嫌弃,认为那就是一群贪图利益,不劳而获的家伙。
怎配如鱼得水,登上大雅之堂?
这是多年形成的固化思维,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但朱标前番说得句句在理,他也用心听了。
觉得扶持商业,朝廷有利可图,想到白花花的银子,就没那么抗拒了。
不妨先试试水,看情况而定!
现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朱元璋灵机一动,将‘皮球’转而踢到了儿子脚下。
“父皇......”
朱标深知自家老爹的脾气秉性,没有一上来就说办法,而是选择了蜿蜒曲折的方式,用言语引导。
“您不仅是咱朱家一家之主,更是大明的一国之主。”
“如此说来,天下的黎民百姓,各色人等,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看做是您膝下的儿女。”
“既然这样,您对待他们,就该公平些,而不是依照个人喜好,亲疏有别......”
话虽然不长,但着实戳中了老朱的心门槛,立马表示爱听。
同时,暗自欢喜!
到底是咱大儿子啊,能说会道的,平时不白疼他!
没错!
天下的芸芸众生,只要长得像个人样的,都可以视作咱的子民!
孩子嘛,有些能肩负重任,自学成才的......
也有那种奸猾顽劣,不成大器的,咱都该一视同仁,怎么能区别对待呢?
“标儿,说下去!”
来了兴致,朱元璋罕见的让儿子不受拘束,畅所欲言。
见状,朱标决定趁热打铁,把准备好的说辞,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父皇,如果您同意我刚才的话,对商贾之流,就不该采取限制打压的手段......”
“而是允许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发挥原本的作用!”
“这段时间,儿臣撒出人手,到民间寻访,顺便听到了些消息。”
“老实讲,京城及周边的大部分商户,日子都不太好过。”
“时常有官吏上门,吃拿卡要,乱收税费......”
“皇帝脚下,首善之区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别说,一番言语洗礼,习惯了高高在上,刚愎自用的朱元璋,居然开始反思了。
眉头深皱,沉默良久。
待到神情恢复如初,忽然笑道。
“哈哈......咱的标儿长大了!”
“你刚才的话,让为父颇有感触!”
“好了,下面谈点具体的!”
“咱们既要扩宽道路,给商人足够的生存土壤,脚踏实地,为朝廷创造价值。”
“又要防着他们胡作非为,祸国殃民......”
“只要满足了这两点,其余的一切好说,咱全力支持!”
到了这步,已有了九分希望,只差临门一脚。
朱标想了片刻,继续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振兴商业,首先要卸掉枷锁,给他们确实的利好......”
“譬如,朝廷可以施行部分免税,或直接为他们提供经营店铺!”
“其次,还要在把各地的商人分别组织起来,命名为商会,以此方便朝廷管理,掌控局面。”
“而会长的位置,父皇可以另派官职,或者让地方官员充任,都行。”
至此,朱元璋喜笑颜开,觉得方法不错。
把天下的商人拢到一处,直接受朝廷节制,量他们也搞不出多大风浪,高枕无忧矣!
说到各地商会会长的人选时,他当机立断,干脆让县丞担任。
这样,既不用增设官职,平添俸禄支出。
又能对地方掣肘制衡,平衡势力,免得一家独大。
毕竟,如果将商会会长交到县令手中,那可真就是大权独揽,容易不受控制。
念及至此,朱元璋不禁沾沾自喜,为自己的想法感到自豪。
瞧瞧!
咱老朱聪明吧,一石二鸟,堪称成本之神!
同时,还不忘夸奖儿子。
“标儿,你今天表现的很好,让为父刮目相看。”
“这些主意,都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
朱标起身下拜,并亲口承认。
“儿臣不敢欺瞒父皇!”
“上次去定远县时,韩国公向我讲述了诸多好处!”
“因见父皇迟迟不下决心,前些日子,我又暗中写信给他,虚心求教。”
“刚刚的话,十有八九都出自他的脑袋。”
“父皇,你不会怀疑儿臣勾结外官,有什么不轨之心吧?”
不曾想,朱元璋出人意料的表现出开怀大度。
“哪的话!”
“做父亲的,最不应该的,就是猜忌自家儿子!”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还少吗?”
“更何况,那老家伙退居乡里,不问世事,怎么能算是官呢?”
“你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父皇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拟定了计划,朱元璋雷厉风行,马上找来了户部的左右侍郎,让他们二人负责操办此事。
并且,草拟诏书,布告四方.....
什么?
你问户部尚书杨思议哪去了?
不正研究种土豆呢吗?
(https://www.zbzwx.cc/book/4324444/1124526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z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zbzwx.cc